直角坐標是常用的坐標法,但是對於一些特別的問題,在直角坐標系下處理就顯得有點笨拙了。這個時候,不妨試試極坐標。它可以使得問題變得出乎意料的簡潔,也能讓問題直觀和清晰起來。
關於極坐標的相關問題可參考《數學筆記27——極坐標下的面積》
極坐標的積分域
在上一篇文章的“積分邊界”一節有這樣一個例子: z = 1 – x2 – y2,如果約束 x2 + y2 ≤ 1且x ≥ 0,y ≥ 0,那么z的二重積分是什么?
R區是1/4圓:
現在我們嘗試將其轉換為極坐標來計算R區域,這將是半徑r和夾角θ的函數:
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我們會使用θ作為外積分,r作為內積分;同時很容易確定二者的積分域:
極坐標下的dA
還是使用黎曼和去解釋積分,那么在極坐標下如何切割成小矩形?
如上圖所示,陰影部分就是ΔA,這是個近似的矩形,設其寬度為Δr,長度近似於弧長:
這就是在極坐標下的dA,它不在簡單地等於dθdr,所以上一節的正確答案應該是:
把原函數轉換為極坐標后就可以計算積分了:
正態分布函數的積分
在概率論中經常使用正態分布函數,現在嘗試求解它的積分:
這是在單變量積分中很難計算的問題,只知道它最后將等於一個常數I。現在來看一個二重積分:
現在,問題變成了計算二重積分。貌似更復雜了,但是如果轉換成極坐標,求解就會非常清晰。由於積分域是±∞,所以是對全空間的積分,因此可以將dr作為外積分。轉換后的極坐標積分如下:
綜合示例
示例1
R區域:
如果轉換為極坐標,很容易判斷θ的變換區域是0 ≤ θ ≤ π/4,需要計算的是r的積分域,如下圖所示:
示例2
R區域:
如果轉換為極坐標,很容易判斷θ的變換區域是0 ≤ θ ≤ π/4,rmin = 0
rmax實際上是r關於θ的函數,由於r的另一端總在y = x2上,所以轉換為極坐標后:
示例3
對於x的積分上限:
由此可見R區域是一個半圓。轉換為極坐標后,0 ≤ θ ≤ π/2,rmin = 0,rmax是r關於θ的函數。
作者:我是8位的
出處:http://www.cnblogs.com/bigmonkey
本文以學習、研究和分享為主,如需轉載,請聯系本人,標明作者和出處,非商業用途!
掃描二維碼關注公眾號“我是8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