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隨筆是本人對B站斯坦福大學公開課:傅里葉變換及其應用 的學習筆記。
原課程網站:https://see.stanford.edu/Course/EE261
信號的周期化
我們希望建立的數學模型具有相當的普遍性,但並非所有的現象都是周期性的,實際的信號,最終都會結束,而 sin 和 cos 是無始無終的,永遠持續下去。比如下圖,信號只有在一段時間內的值非零,其余時間都是零。

解決方法是,我們可以通過重復這個圖形,把信號延申,使其具有時間上的周期性,即使我們只對其中一部分感興趣,但對於數學分析,如果信號具有周期性,那他的性質對所有部分都適應。一般我們把這種方法叫做 信號的周期化。
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思想來研究非周期信號。
假定周期
為了方便討論,我們給周期現象假定周期為1,即
\[f ( t + 1 ) = f ( t ) \]
對於我們的數學模型,也使其周期為1,可以得到 sin(2πt) 與 cos(2πt)。
結論
我們可以使用 sin(2πt) 與 cos(2πt) 的組合來表示一般的周期為1的信號。
一個周期函數,包含多個頻率成分
sin(2πt) 的最小正周期為 1,頻率為 1,在1s內重復 1 次
sin(4πt) 的最小正周期為 1/2,頻率為 2,在1s內重復 2 次
sin(6πt) 的最小正周期為 1/3,頻率為 3,在1s內重復 3 次
但 1 都是他們的周期(比如sin(6πt) 把 3 次重復圖形看成 1 次重復的圖形)

把他們加起來會怎么樣?也就是 f(t)= sin(2πt) + sin(4πt) +sin(6πt) ,我們會得到

和式的周期是 1 .因為只有在最長周期的頻率成分重復時,整個和式信號才重復一次。
這就是為什么一個周期,包含多個頻率成分。而且,我們不單單可以改變頻率,也可以改變振幅和相位。
結論:一個復雜的周期為1的信號,可以通過先變換正弦函數或余弦函數的頻率,振幅,相位,然后相加獲得。
即
\[f(t)=\sum _{k=1}^n A_k sin \left(2 \pi k t+\varphi _k\right) \]
其中,k是正整數,k=1的頻率成分叫做基波,k>1的頻率成分叫做諧波。
正余弦形式
運用和角公式化成正余弦形式
\[\sin \left(\varphi _k+2 \text{k$\pi $t}\right)=cos (2 \text{k$\pi $t}) \sin (\varphi _k)+\sin (2 \pi k t) \cos(\varphi _k) \]
其中,\(sin(\varphi _k)\) 和 \(cos(\varphi _k)\) 是常數,所以可以得到我們常見的三角函數和式的形式:
\[f(t)=\sum _{k=1}^n \left(a_k\cos (2 \pi k t)+b_k\sin (2 \pi k t)\right) \]
\(a_k\) 和 \(b_k\) 和 振幅 A 有關。
這兩種形式是等價的。
加上常數項\(\frac{a_0}{2}\)來表示其中不變的部分(為什么是\(\frac{a_0}{2}\)?,這只是另一種表達形式而已,方便計算):
\[f(t)=\frac{a_0}{2}+\sum _{k=1}^n \left( a_k\cos (2 \pi k t)+b_k\sin (2 \pi k t)\right) \]
\(\frac{a_0}{2}\)在電子電力應用中,被稱為直流成分。
指數形式
為了方便計算,我們在運算中,經常用的其實是指數形式。
根據歐拉公式,
\[e^{2 \pi i k t}=\cos (2 \pi k t) +i sin(2 \pi \text{kt}) \ \]
其中,i=\(\sqrt{-1}\)
得
\[\cos (2 \pi k t)=\frac{1}{2} \left(e^{2 \pi i k t}+e^{-2 \pi i k t}\right) \]
\[\sin (2 \pi k t)=\frac{1}{2i} \left(e^{2 \pi i k t}-e^{-2 \pi i k t}\right) \]
帶入前面的三角函數形式的和式,
\[\begin{align} &\ a_k cos (2 \pi k t)+\ b_k sin (2 \pi k t)\\ =&\frac{a_{k}(e^{-2 \pi i k t}+e^{2 \pi i k t})}{2}+\frac{b_{k}(e^{2 \pi i k t}-e^{-2 \pi i k t})}{2}\\ =&\frac{1}{2} \left(a_k e^{-2 \pi i k t}+a_k e^{2 \pi i k t}\right)+\frac{1}{2} \left(b_k e^{2 \pi i k t}-b_k e^{-2 \pi i k t}\right)\\ =&\frac{1}{2} \left(a_k e^{-2 \pi i k t}-b_k e^{-2 \pi i k t}\right)+\frac{1}{2} \left(a_k e^{2 \pi i k t}+b_k e^{2 \pi i k t}\right)\\ =&\frac{1}{2} \left(a_k-b_k\right) e^{-2 \pi i k t}+\frac{1}{2} \left(a_k+b_k\right) e^{2 \pi i k t}\\ \end{align} \]
從前面到這里,k還是正整數,它作為改變頻率的系數,為了進一步化簡,我們把復指數上正負號移到k上,與k結合,那么k就變成任意正負整數。復指數上正負號給予了“k”正負,但無論是正還是負,\(a_k\)和\(b_k\)的下標都對應正的。
\[\begin{align} &\frac{1}{2} \left(a_k-b_k\right) e^{-2 \pi i k t}+\frac{1}{2} \left(a_k+b_k\right) e^{2 \pi i k t}\\ =&\frac{1}{2} \left(a_{- (-k)}-b_{- (-k)}\right) e^{2 \pi i (- k) t}+\frac{1}{2} \left(a_{+ (+k)}+b_{+ (+k)}\right) e^{2 \pi i (+ k) t} \end{align} \]
上式中,我們要把(-k)和(+k)看成一個整體,即此時,“k”還在實數域(其實這樣描述不太准確,但為了區分兩個域,我想不出更好描述,所以這里加了引號),(-k)代表k<0,(+k)代表k>0.。
所以這里的步驟,其實已經把三角函數形式的和式,進行分段操作,“k”進入復數域,是涵蓋正負的整數,這樣表示比較准確:
\[\frac{1}{2} \left(a_k-b_k\right) e^{-2 \pi i k t}+\frac{1}{2} \left(a_k+b_k\right) e^{2 \pi i k t}\to \begin{array}{cc} \{ & \begin{array}{cc} \frac{1}{2} \left(a_{k}+b_{k}\right) e^{2 \pi i k t} & k>0 \\ \frac{1}{2} \left(a_{-k}-b_{-k}\right) e^{2 \pi i k t} \ & k<0 \\ \end{array} \\ \end{array} \]
我們把\(\frac{1}{2}(a_k+b_k)\)和\(\frac{1}{2}(a_k-b_k)\)統一用\(C_k\)表示
\[C_k= \begin{array}{cc} \{ & \begin{array}{cc} \frac{1}{2}\left(a_{+ k}+b_{+ k}\right) \ & k>0 \\ \frac{1}{2}\left(a_{- k}-b_{- k}\right) \ & k<0 \\ \end{array} \\ \end{array} \]
注意,\(C_k\)是分段函數.
將\(C_k\)代入分段函數化簡,然后把各項頻率分量相加,我們可以得到
\[\begin{align} &\begin{array}{cc} \{ \begin{array}{cc} \frac{1}{2} \left(a_{k}+b_{k}\right) e^{2 \pi i k t} & k>0 \\ \frac{1}{2} \left(a_{-k}-b_{-k}\right) e^{2 \pi i k t} \ & k<0 \\ \end{array} \\ \end{array} \\ \Longleftrightarrow &\ C_k e^{2 \pi i k t}\\ \Longleftrightarrow &\sum _{k=-n}^n C_k e^{2 \pi i k t}\\ \end{align} \]
再思考一下,為什么k是從-n到n?
其實,這里的操作只是把原本的三角函數形式的和式,拆分為2次相加。
也就是說,在實數域中,三角函數形式的和式被分為兩部分,在復數域我們需要兩個式子相加,才能得到原本的實數域三角函數形式的和式。
比如在實域,當“k”=1時,
將三角函數形式的和式化為 tag(7)的形式為
\[\frac{1}{2} \left(a_{ 1}-b_{ 1}\right) e^{2 \pi i (- 1) t}+\frac{1}{2} \left(a_{ 1}+b_{ 1}\right) e^{2 \pi i ( 1) t}\\ \]
在復數域,當“k”=1時
\(C_k=\frac{1}{2}(a_k+b_k)\),
我們進行回推,得到
\[\begin{align} & C_1 e^{2 \pi i 1 t}\\ =&\frac{1}{2} \left(a_{1}+b_{1}\right) e^{2 \pi i (1) t}\\ \end{align} \]
我們需要加上“k”=-1,才能回推到實域
在復數域,當“k”=-1時,
\(C_k=\frac{1}{2}\left(a_{- k}-b_{- k}\right )\),
我們進行回推 ,得到
\[\begin{align} & C_{-1} e^{2 \pi i (-1) t}\\ =&\frac{1}{2} \left(a_{1}-b_{1}\right) e^{2 \pi i (-1) t}\\ \end{align} \]
我們看到,要把兩個指數形式的式子 相加,才能得到三角函數形式.
相加的和,還是實數,因為 兩個指數形式 的式子滿足共軛關系。
至此,我們就對普遍的周期性信號或現象完成了建模,我們得到最終簡化的式子
\[\begin{align} f(t)=&\sum _{k=-n}^n C_k e^{2 \pi i k t}\\ \end{align} \]
其中,我們假定 f(t) 周期為1。
和式中的系數
假設我們建模問題已經解決,我們對某個周期性信號建模:
\[\begin{align} f(t)=&\sum _{k=-n}^n C_k e^{2 \pi i k t}\\ \end{align} \]
f(t)是我們已經得到的信號,那么式子中未知量就是\(C_k\)。怎么求出\(C_k\)?
先用代數運算,從和式中取出\(C_m\)項
\[C_m e^{2 \pi i m t}=f(t) -\sum _{k\neq m} C_k e^{2 \pi i k t} \]
\[C_m=f (t) e^{-2 \pi i m t}-\sum _{k\neq m} C_k e^{2 \pi i t (k-m)} \]
兩邊同時積分,
\[\int_0^1 C_m \, dt=C_m\\ C_m=\int_0^1 f (t) e^{-2 \pi i m t} \, dt-\sum _{k\neq m} C_k \int_0^1 e^{2 \pi i (k-m)t} \, dt \]
\[\begin{align} &\int_0^1 e^{2 \pi i (k-m)t} \, dt\\ =&\frac{e^{2 \pi i (k-m)}-e^0}{2 \pi i (k-m)}\\ &歐拉公式變換\\ =&\frac{i \sin (2 \pi (k-m))+\cos (2 \pi (k-m))-1}{2 \pi i (k-m)}\\ =&\frac{0+1-1}{2 \pi i (k-m)}\\ =&0 \end{align} \]
(K-M)是整數,所有累加項的和消失,剩下
\[C_m=\int_0^1 f (t) e^{-2 \pi i m t} \, dt \]
給定 f(t) ,我們就能求出對應分量的系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