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級 高誠
因為從小就對做難題頗感興趣,而且大一也有空閑,所以我算是17級做高代思考題比較多的人了,也因此對它感受比較深刻。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思考題對自己高代的考試與評分,解題技巧乃至代數思維與理解深度都有很大的幫助。
總的來說,思考題是偏難的,除了部分周謝老師會因為上一兩次的題目太難沒人做出而略微降低難度以外。往往這些題目都有比較tricky的技巧部分,所以做很久都做不出也是很正常的。但事實上,這些題都給了我很大的思考空間來鑽研——簡稱“開腦洞”。正是“開腦洞”的過程使你在不知不覺中對相關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例如,17級高代II思考題第14題是證明線性變換保持向量正交性與保持夾角等價的題,一開始我沒有太多思路。但這道題非常有意思,幾何意義明顯,所以我就一直在想,在平面幾何的情形下,保持夾角就是三角形相似(當然,嚴格的證明不能用平面幾何的寫法,但可以聯想類比)。很久之后,我終於想到了相似三角形的邊長成比例的性質,於是果斷地加上了“第三個充要條件”作為橋梁,然后就比較輕松地完成了證明。這道題使我對正交、內積和模長等許多概念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外,還有很多題目都非常值得在不知道怎么做的情況下反復探索,並且一定會有所收獲。
每周一題不僅是每周發一道好題,更是一個供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的平台。謝老師非常關注學生們的每周一題提交情況,每個學生都不吝給予悉心地指導。更好的是,他每次都能給出合適的引導,或是直擊錯誤證明的要害,使學生一下子就懂了很多(我一直相信與老師的交流是學好數學的秘訣)。因此,我極力推薦大家做每周一題並上交答案,不需要擔心什么。此外,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17級高代II思考題第14題。那時候我整個狀態都很一般,雖然一直做思考題但明顯不夠精進鑽研,更是在這道題上反反復復修改了4次才通過。謝老師嚴厲地批評了我,指出我心不在焉,讓我羞愧難當又難以忘懷,也暗自發誓自此更加努力地學習高代。(但是大家不用怕失敗,因為失敗是成功之母,尤其是數學。)
學生間的交流也很密切。一道題做法唯一或者大同小異通常是很少的,因此搜一搜大家的做法往往會提供不同的視角。學習dalao們的做法、思想、習慣,並取其精華是學高代又快又好的途徑。不光要看別人的,也要發自己的,這樣不僅同學間的感情會升溫,也可以使你的解題過程經過群眾雪亮眼睛的檢查。(在此推薦魏一鳴同學的書寫過程,比較清晰好看。)
最后,非常感謝謝老師對我做思考題的精心指導,也感謝陪了我一年的思考題們。其實,思考題是一個對課內的補充,可以有效地檢測出自己對授課內容的熟悉程度(需要翻教材或白皮書就說明還不夠熟悉),所以是一個很好的資源。進一步,做了思考題,對做期中、期末考試的證明大題也是非常有幫助的,而且一些優美、深刻、能簡化難題的結論很多就出自思考題。
17級 魏一鳴
做每周一題是件痛苦的事。
猶記得第一學期剛開始時,看到每周一題常常處於懵圈的狀態。我天賦不高,也沒有競賽基礎,面對稍難些的問題總是無從下手。正當我抓耳撓腮了一個小時,頭發掉滿書桌時,耳邊響起了敲門聲——隔壁寢室的兼兼每周必來交流討切磋。“每周一題做出來沒?”“做出來了!只要寫成這個樣子,再搞一搞就出來了。”說罷,他習慣性地做了一下投籃動作(打籃球的男孩子特有的習慣)。感覺做每周一題就像他投籃一樣——起手,球落,入網。看着自己空空如也的草稿紙,真實感受到智商的碾壓。
不過有時情況並非如此糟糕,我偶爾能夠猜出一到兩小問。遇到實在無從下手的問題,趁下課請教謝帥。謝帥極其耐心地把問題的來龍去脈仔仔細細地梳理給我聽:這個問題的背景和出發點是什么,方法是哪道習題的推廣,又是否與更深的思想相關。理解透徹后,我會把自己解答認認真真地寫下來,放在課群中。一般到了學期中后段,隨着學習內容的深入和學習任務的增加,做每周一題的同學會逐漸減少。然而想到謝帥如此用心,我想我不能辜負他,而是應該堅守到最后。
時光進入第二學期,我發現第二學期的每周一題相對容易。幾乎每一個問題都能有思路,順着這條路徑走下去常常能夠走通,雖然時常仍會感到自己黔驢技窮,更多時候卻是做出來的滿滿成就感。記得第二學期每周一題第11題,崔神在群里幾次表示做不出。我運氣比較好,花了半個多小時就找到了正確的路徑。我把解答貼在課群里面,崔神在下面評論:“太強了!”內心小有成就。對於大神而言,偶爾有一些題目沒想到屬於正常現象,崔神仍然高我幾個量級,我始終應該虛心向他學習。
回顧做每周一題的經歷,我想帶給我最大的收獲有兩點:一是從零開始探索和思考問題的能力,二是把想法嚴謹地表述的能力。
第一年學習數學分析、高等代數的過程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數學分析中的典型問題與方法》(俗稱裴禮文)、白皮書等等習題集。現在大多數習題集都有答案,經過一段時間想不出來便會“忍不住”翻閱答案。然而,每周一題則逼着我根據自己對課堂知識和白皮書中例題的方法,從頭開始仔細地推敲和琢磨。花的時間更多,因此更能鍛煉自己尋找路徑、深入探索的思考能力。每周一題的大多數問題屬於中等偏難的問題,多花些時間思考往往能夠有頭緒,因此特別適合在課余復習和練習的時候作為對自己的檢驗。
在有了大致的想法后,如何把想法嚴謹精確地表述出來對我而言是更大的挑戰。這一點我做得不夠好,多次被謝帥指出,至今仍需不斷改進。回顧我所犯過的錯誤,很多時候並非是不懂某個知識點,而是沒有完全理解透徹或是有別的誤解,面對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時便暴露無遺。謝帥看每周一題時都格外認真,會一針見血地指出錯誤,在課下對我進行指正,至今回想起來仍感到溫暖。
或許有同學會疑惑:“做每周一題對期末考試是否會有所幫助?”我想有直接幫助的可能性很小,考試中極少出現原題或是完全相同的思想方法。然而數學學習講究水到渠成,只有平時對知識點、思想方法及其聯系有較為深刻的把握,並能夠把自己的想法進行嚴謹地表述,才有可能在考試有限的時間內不慌不忙地發揮出來。帶着功利浮躁的心態做事情或許短期內會帶來一定收益,但很難長久地堅持下去。
最后是一些小建議。每周一題對我這樣的同學而言已經具備相當難度,然而對於大神而言相對容易。做出色的數學不僅需要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需要有主動提出問題的能力。在面對難度較大的問題時,我會驚嘆它們所使用的方法與技巧,卻不知道它們從何而來,也很少主動思考如何減弱問題的條件,進而推廣問題的結論。能夠做到這點的同學鳳毛麟角,不過我們依然可以鼓勵一些特別特別強的同學在課外進行思考,提出自己的“每周一題”及解答方案。或許開始時有些艱難,然而伴隨着老師的引領、指導,相信更多的同學能從其中有所裨益。
不論如何,做每周一題對我而言是一段難忘的記憶,有“山重水復疑無路”的艱辛,更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樂。我感謝這段“痛並快樂着”的經歷,更感恩謝帥的用心幫助與指導。
17級 張菲諾
在我大一學習高等代數之時,每周一題成了課余的慣例,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每周一題是老師根據教學進度編寫的具有提高性質的題目,不同的題目難度有差異,但均為對基礎知識的拓展。在我看來,每周一題的重要性在於幫助我們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初學高等代數有這樣的感受:上課聽得明白,課本上的習題會做,看難題的解析覺得好像挺容易,但是自己做難題就毫無頭緒了。而不同的每周一題在這方面給予了我幫助——有的題目是需要一些基本的小技巧的計算題,讓我對於基礎知識的應用更加熟練;有的題不是很難,但角度與課本上不同(例如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解答的題目),讓我從多方面思考問題、把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有的題目比較難,不僅是思想方法還是技巧上都有一定的難度,我可能會想很久,但是無論是自己長時間思考最終做出還是由老師的提醒或借鑒同學的做法,都使我對於知識的拓展和延伸有了新的思考,例如有時做難題即使沒有完全做出也會得到一些小結論。
我最初做題時過程寫得不好,有時啰啰嗦嗦說不清楚,有時跳步驟不嚴謹,考場上一緊張很容易筆誤。由於每周一題要求寫出解答拍照上傳,我逐漸在平時的練習中養成了規范作答的習慣。有時做一道題目,自己想着好像做出來了,但是寫寫就發現有問題,因此寫解答也讓我思維更加嚴謹。另外,可以從每周一題的討論區中看到別的同學的解答,可以看到別的同學簡潔漂亮的做法、新穎獨特的思路。老師會在評論中發表評價或提出建議的思路,使我們能夠改正錯誤或改進不足。在與同學的互相學習、與老師的交流中,我漸漸取得了進步。
每周一題讓我們積少成多,從為數不多但質量很高的題目中習慣於思考和應用,最終能夠應對大多數題目並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17級 成然
除了綠皮書與白皮書,謝老師的每周一題陪伴着我們度過了整個大一一年。謝帥每周都會根據上課進度給我們出思考題。每周的這一題都是本周授課內容深度與廣度的延伸,有時會涉及下一周要學的內容,更能很好地鞭策着我們自主預習。其實我的高代基礎不是很好,這些題目有時我思考很久也難找到思路,有時寫出的解答會存在着邏輯錯誤,我算不上是學有余力的同學,但是我還是堅持每周思考謝帥的延伸題。因為這些題目中蘊含的思想很豐富,一般都是一題多解,這能幫助我們跳出思維的限制,不斷轉換角度看問題。我們每個人的解答謝老師都會認真批改,評價指導。上學期的一道思考題中,我的解答出現了錯誤,謝老師還主動給我講解,關心了解我們的學習狀況,讓人覺得無比暖心。在獨立思考完之后,我會去看其他同學的解答。不同的人嘗試解題的角度常常大相徑庭,從大家的解答中我總能受到新的啟發,原來沒有思路的題目可能會出現靈感。而且通過對其他同學思路的理解總結歸納,我也在完善自己的解題體系。每周一題真真是一個極好的思維平台。
現在作為大二的學姐,在自習室看到有同學觀看謝老師的上課視頻,時常還能看到同學對着每周一題思考推演,心中就會有親切之感,大家都跟從謝帥,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