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變函數筆記\(—(0)前置知識\)
- 函數相關
- 微分初步
- 積分初步
加減乘除、集合相關等默認已知
本篇為前置內容,僅做簡要闡述
加粗再加下划線為鏈接,可點擊
函數相關:
映射:
(基本符號:\(∀\)任意,\(∃\)存在,\(∧\)且,\(∨\)或,\(s.t.\)使得)
兩個非空集合 \(A~和~B\),某種對應方式 \(f:A \mapsto B\) 對於 \(∀x∈A\) 滿足:
即不能一個對應多個,則稱該對應方式 \(f\) 為一個從 \(A\) 到 \(B\) 的映射。
其中 \(A\) 稱為 \(f\) 的定義域,由所有 \(y=f(x)\) 構成的集合 \(f(A)\) 稱為 \(f\) 的值域,其中 \(x∈A\)。如果 \(y=f(x)\),稱 \(y\) 是 \(x\) 的象,\(x\) 稱為 \(y\) 的原象。
如果映射 \(f:A \mapsto B\) 對於 \(∀x_1,x_2∈A\) :
\(1.\)滿足\((1)\),即不同輸入一定對應不同輸出,那么稱 \(f\) 為單射;
\(2.\)滿足\((2)\),即整個 \(B\) 就是 \(f\) 的值域,那么稱 \(f\) 為滿射;
\(3.\)如果既滿足\((1)\)也滿足\((2)\),即 \(f\) 即是單射也是滿射,那么稱 \(f\) 為雙射。
函數
當映射 \(f\) 的定義域和值域均為數集時,則稱 \(f\) 為函數。
函數按組成可簡單分為初等函數和非初等函數,其中初等函數就包括中學就學習了的多項式函數、(反)三角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以及它們與常數有限次的有理運算(加減乘除、有理次方)。這類函數都有具體的解析式,研究方式也較為相似。
而在分析學中,更喜歡將函數按性質分類,其中就有線性、連續、有界、可微、可積等分類。下面將給出其中“有界”和“連續”的概念。
\(\mathbf{1.}\)有界
如同這明顯的字面意思,函數有界就表示函數值有個范圍,並不是無限的,其數學化的定義是:
即存在實數 \(M,m\) 使得所有的 \(f(x)\) 都大於等於 \(m\),小於等於 \(M\),則稱函數 \(f\) 有界。其中 \(M\) 稱為 \(f\) 的上界,\(m\) 稱為 \(f\) 的下界,上(下)界並不唯一。最小(大)的上(下)界稱為上(下)確界,上(下)確界唯一。
例如 \(f(x)=\sin(x)\),通過中學知識就可知道 \(-10≤f(x)≤10\),所以 \(10\) 和 \(-10\) 是 \(f\) 的上、下界。同樣地,可知 \(2\) 和 \(-2\) 也是 \(f\) 的上、下界,所以上、下界並不唯一。但是在所有的上、下界中,\(1\) 是最小的上界,\(-1\) 是最大的下界,所以 \(1\) 和 \(-1\) 是 \(f\) 的上、下確界,是唯一的。
\(\mathbf{2.}\)連續
眾所周知,函數是可以用圖象表示出來的(其實只有一元、二元實函數這類可以),那又如同這明顯的字面意思,函數連續就是函數圖象是連續的!( ?)這種直覺在18世紀可能還真是主流,幸好波爾查諾在19世紀前葉給出了第一個函數連續的恰當數學定義。
先引出鄰域的概念:任何包含 \(x_0\) 且以此為中心的開集稱為 \(x_0\) 的鄰域,記作 \(U(x_0)\)。由此可見,鄰域並不唯一(除非給定鄰域半徑)。
較廣泛的函數連續的鄰域定義:
即無論 \(y_0\) 周圍多小的范圍,都有一個 \(x_0\) 周圍對應的區域,使得該區域里的點的象都在 \(y_0\) 周圍那個小范圍里,則稱 \(f\) 在 \(x_0\) 點連續。另一種等價但不嚴謹的說法為:自變量變化無窮小,因變量也變化無窮小。
微分初步
微分
在研究函數時,通常需要研究其增速,而在研究增速時,分為平均和瞬時(“時”似乎不准確)。對於平均,采取的方法是 \(\frac{\Delta f(x)}{\Delta x}\),而對於瞬時,采取的方法是 \(\lim\limits_{\Delta x \to 0}\frac{\Delta f(x)}{\Delta x}\),對於這種趨於 \(0\) 的增量,稱之為微分,定義:
稱為 \(f\) 的微分,\(d\) 等價於趨於 \(0\) 的 \(\Delta\)。
導函數
由微分的定義可以看出,\(f\) 的微分與 \(f\) 和 \(dx\) 有關,即 \(df=G(f,dx)\)。又因為 \(df\) 和 \(dx\) 都是趨於 \(0\) 的,所以可以用與 \(dx\) 有關的線性函數(可理解為一次函數)去逼近 \(df\),即:
\(o(dx)\) 是 \(dx\) 的高階無窮小,於是將線性近似的系數 \(L(f)\) 稱為 \(f\) 的導函數,記作 \(f'\) 或 \(\frac{df}{dx}\)。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微分是一種線性近似,導函數則是線性近似的系數。
在這里給出 \(f(x)=e^x\) 的導數求法,其余請自行掌握。
首先看到極限:
對此進行換元 \(t=\ln(1+x)\),所以 \(\frac{\ln(1+x)}{t}=1\),且又因為 \(\ln(1+x)\) 與 \(x\) 為等價無窮小,所以 \(t\) 與 \(x\) 也為等價無窮小,即 \(\lim\limits_{x \to 0}\) 等價於 \(\lim\limits_{t \to 0}\),最終換元得到:
然后看到 \(f(x)=e^{x}\) 的導數:
最后一步用到了等式 \((3)\),所以 \(f(x)=e^{x}\) 的導數是其本身。
不難驗證,微分滿足以下:
這將在積分求解中有很大運用。
積分初步
不定積分
數學中,很講究一種對稱,對於運算就體現在如同加減、乘除這樣的逆運算。對於微分運算,也定義了一種逆運算\(—\)不定積分:
容易驗證,\(f\) 加上一個常數的微分等於 \(f\) 的微分,所以等式右邊加上了常數。不定積分是求微分所有的原函數,故得出的結果為一個函數族(即一堆函數)。
不難證明,微分滿足 \(df(x)=f'(x)dx\),所以對於上面的函數 \(f(x)=e^{x}\) 有:
和微分一樣,一些運算技巧請自行掌握。
定積分
定積分從形式上看就是對求和的連續化,其定義可以是:
把閉區間 \(I\) 分割為若干不相交的區間 \(I_{i}\),其中 \(t_{i}∈I_{i}\) 且 \(ρ(I_{i})\) 表示 \(I_{i}\) 的測度(例如若 \(I∈\mathbb{R}^{2}\) 其測度可以為面積),然后把:
的極限稱為函數 \(f\) 在閉區間 \(I\) 上的定積分。
即要求分割后的區間里,最大的測度趨於 \(0\)(相當於所有 \(I_{i}\) 測度都趨於 \(0\) 了),再把 \(f(t_{i})·ρ(I_{i})\) 求和,這個極限就是定積分,所以與不定積分不同,定積分的本質是一個數。
對於簡單的一元實函數,測度取區間的長度,定積分表示的就是該區間上函數圖象與\(x\)軸圍成的面積。若是二元實函數,測度取區間面積,定積分則是在區間 \(I\) 上函數圖象與\(xoy\)平面圍成的體積。
定積分具體的計算還是和微分有關,而聯系起微分和積分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牛頓-萊布尼茨公式:
但是發展了這么久都微積分,定積分早已不只有這么簡單,微分形式的多樣造就了積分的多樣,這里簡單介紹復變函數里會用到的兩種形式。
\(\mathbf{1.}\)二重積分
二重積分就是上面提到過的對於二元實函數,測度取面積的積分。其形式為:
其中 \(D\) 為積分區間,\(dσ\) 為面積微元,也可寫作 \(dxdy,(dx∧dy)\)(后者為外微分)。
其計算就是代入上下限當做兩個積分依次算,例如:
其中 \(D\) 為 \(y=x\) 和 \(y=x^{2}\) 圍成的區域:
這里最主要的就是確定積分順序,若是先積 \(y\) 再積 \(x\),就要按照這個去確定上下限,然后依次積分。如對 \(y\) 積分時,可把 \(x\) 看作常數:
具體計算還是請自行掌握,這不是本篇重點。
\(\mathbf{2.}\)第二類曲線積分
在物理中第二類曲線積分應用較多,用於求在力場中沿某曲線運動所做的功,其數學形式為:
其中 \(\vec{F}=(P,Q)\),\(L\) 為積分區域,是有向曲線段。若 \(L\) 為閉合曲線,積分號寫作 \(\oint\)。
其計算就是找到一個獨立變量把 \(x\) 和 \(y\) 寫作參數方程的形式,然后化成普通的積分計算。
例如積分:
其中積分區域 \(L\) 為:\(\frac{(x-1)^{2}}{2}+y^{2}=1,y≥0\),方向為逆時針,即:
對於這個積分區域,可以寫作:
於是對於原積分就可以寫作:
這樣就把第二類曲線積分化成了普通的積分,並且這積分也並不難,做一步換元就可以:
以上就是本篇全部內容,為一些復變函數的基本前置內容。
寫於2022年1月31日大年二十九,祝各位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