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管理【15】 | 項目范圍管理-確認范圍


確認范圍包括與客戶或發起人一起審查可交付成果,確保可交付成果已圓滿完成,並獲得客戶或發起人的正式驗收。

 

1、確認范圍是正式驗收項目已完成的可交付成果的過程。確認范圍包括與客戶或發起人一起審查可交付成果,確保可交付成果圓滿完成,並獲得客戶或發起人的正式驗收。確認范圍應貫穿項目的始終。

2、確認范圍的ITO詳解:

①  確認的可交付成果:經確認的正確的可交付成果,有形或無形,依據WBS。

②  工作績效數據:實際范圍管理工作中產生的績效數據。

③  檢查:檢查也稱為審核、評審、審計、走查、巡檢、測試等,是指開展測量、審查與確認等活動,來判斷工作和可交付成果是否符合需求和產品驗收標准。

④  驗收的可交付成果:經過范圍確認,驗收合格的可交付成果。

⑤  變更請求:在范圍確認過程中發現的不滿足需求的,且需要變更的,應提出變更請求。

⑥  工作績效信息:利用工作績效數據計算得出的反映范圍管理指標的信息。

3、確認范圍的步驟:

(1)確定需要進行范圍確認的時間

(2)需要哪些投入

(3)確定范圍正式被接受的標准和要素

(4)確定會議的組織步驟

(5)組織范圍確認會議,順利完成確認

4、確認范圍時需要檢查的問題:

(1)可交付成果是否是確定的、可確認的

(2)每個可交付成果是否具有明確的里程碑,里程碑是否有明確的可辨別的事件

(3)是否有明確的質量標准

(4)審核和承諾是否有清晰的表達

(5)項目范圍是否覆蓋了需要完成的產品或服務進行的所有活動

(6)項目范圍的風險是否太高,是否能夠降低可預見風險

5、干系人對項目范圍的關注點:

(1)管理層:關注范圍對進度、資金和資源的影響

(2)客戶:關注產品范圍,即項目的可交付成果是否足夠完成產品或服務

(3)項目管理人員:關注可交付成果是否足夠和必須完成,時間資金和資源是否足夠

(4)項目團隊成員:關注自己參與和負責的元素的時間是否足夠,是否有沖突

6、確認范圍與質量控制的不同:

(1)確認范圍主要強調可交付成果獲得客戶或發起人的接受;質量控制強調可交付成果的正確性,並符合為其制定的具體質量要求(質量標准)

(2)質量控制一般在確認范圍前進行,也可同時進行;確認范圍一般在階段末尾進行,而質量控制並不一定在階段末進行

(3)質量控制屬於內部檢查,由執行組織的質量管理部門實施;確認范圍則由外部干系人(客戶或發起人)對項目可交付成果進行檢查驗收

 

在信息系統集成項目中,確認范圍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它的不容易主要體現在用戶的溝通上,特別是對定制的產品更是如此。而且經常會存在這種情況:雖然確認項目范圍是正式的,但這並不意味着該項目的范圍就是鐵板一塊,所以,范圍確認應貫穿於項目始終,並控制好范圍的變更才是重中之重。

 

版權聲明:

本文由lenbor原創整理,轉載請聯系作者,並注明出處。

本文部分內容節選自《項目管理師》(清華大學出版社)一書,如果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告知,我們立即刪除。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