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里葉矩陣


傅里葉矩陣

傅里葉矩陣可以看成是離散傅里葉變換的算子,
即對信號做一個 傅里葉變換,相當於對它左乘一個傅里葉矩陣。當然,具體計算應該用快速傅里葉變換。傅里葉矩陣在理論分析時具有重大作用。
傅里葉矩陣 的第k行相當於函數 點處的值。
因為 .
所以每一行表示不同的頻率。
如第一行表示直流分量,第二行對應 ,頻率為1Hz。
第三行對應2Hz等等。
clear;
clc;
F=dftmtx(100);
subplot(3,1,1)
hold on
x=(0:99)/100;
plot(x,real(F(1,:)));
plot(x,real(F(2,:)));
plot(x,real(F(3,:)));
legend( 'k=0' , 'k=1' , 'k=2' )
從而傅里葉矩陣可以有效衡量一個信號的頻率成分。
但在高頻區,傅里葉矩陣因為是采樣與連續型的函數有區別。
主要是采樣的容量不夠引起的。
subplot(3,1,2)
plot(x,real(F(50,:)));
legend( 'k=50' )
subplot(3,1,3)
plot(x,cos(100*pi*x));
legend( 'continuous' )
 
 

過采樣的傅里葉變換

在許多應用中,如相位恢復等,需要過采樣。
其中,K>N.
例如,取K=2N。
則F的第一行仍然表示直流分量。第二行表示0.5Hz。第三行1Hz,第四行1.5Hz.
A=dftmtx(200);
F_o=A(:,1:100);
figure(2)
plot(x,real(F_o(1,:)),x,real(F_o(2,:)),x,real(F_o(3,:)));
legend( 'k=0' , 'k=1' , 'k=2' )
 
由於自相關性,許多傅里葉矩陣選擇K=2N-1.
取N=100,則有如下結果
A1=dftmtx(199);
F1=A1(:,1:100);
figure(3)
plot(x,real(F1(1,:)),x,real(F1(2,:)),x,real(F1(3,:)));
legend( 'k=0' , 'k=1' , 'k=2' )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