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風
一直都沒有搞清楚傅里葉變換,那些公式一看就“懂”,但合上書就忘,因為從來就沒有真正地理解過。但傅里葉變換實在是太重要了,隨手翻一本信號,電路的書,都能看到它的身影,避是避不開的。想要真正的入門電子系統的設計,還是硬着頭皮繼續捉摸吧。
之前很“排斥”傅里葉變換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傅里葉變換選擇的是基是三角函數。”,正如之前的博文中寫到,我從中學開始對三角非常反感,所以對傅里葉變換顯然從來就沒有真正思考和接受過。不過有之前對三角函數的反思,現在也可以重新對傅里葉變換進行理解。是的,首先就讓自己對“傅里葉變換使用三角函數系做基”有個滿意的解釋。
不知道傅里葉老師本人當時到底是怎么想的(到底是因為他的問題本身對使用三角函數特別有啟發性,還是靈光一閃),我無從追究(暫時沒有這個精力去看他老爺子的著作),既然傅氏變換能有如此廣泛的適用性,那么三角函數系本身一定有特別的性質,把這個弄清楚就好了。不過,三角函數那些漂亮的數學性質不是本文的重點,這里我想討論一點“虛”的東西。
從工程中的研究對象來說,我們處理的函數(或是信號)都是一定的能量的體現,比如電壓,電流,比如力造成的位移等等。如果是非常規律的信號,比如那些初等函數就可以表示的,那自然是沒什么好說,所有性質都研究地透透的。不過自然界極少存在這樣理想的信號,我們遇到的信號都是非常不規律的。比如我們說話的聲音,轉成電信號(或是數字信號)時,從時域的波形來看簡直就不知道那是些什么東西。但我們知道,造成這些信號的“來源”,其實是能量(或是力,這么說可能在物理上不一定對,不過能幫助我理解)。我們如果能把這些能量做線性的分解(線性組合是最簡單的組合關系,所以我們先盡量做線性地分解),那么可能就能找到一些處理這些信號的方法。
分解成一堆恆定(常量)的力是不行的,因為恆定的力帶有的“特性”太少,做線性組合之后的結果還是恆定的。那么我們需要找一種“變化元素(力)”,它不能過於復雜,復雜到對它本身我們也無法研究,那就沒有意義了。同時它還得具備比較好的,有代表性的“變化特性”,否則無法用這些元素來表達豐富的變化。這個“變化元素”的最佳人選是什么呢?就是簡諧振動的“力”。在簡諧振動中,驅動振動的力的大小是與物體離中心的距離成正比的 F=-kx(x是位移),方向則始終指向振動的中心點。這個力是變化規律是線性的,線性是變化中最簡單的一種了,這個好,而且它還有兩個很好的特征,一個是它是周期性的,另一個是它是“相對某一原點對稱的”,太美了!從中學的物理中我們就知道了,簡諧振動的運動方程正是三角函數,簡諧振動的性質我們也已經研究得透透的了。而三角函數正是傅里葉變換的基。
是的,就是這樣了,傅里葉變換的就是把一個復雜的信號的“驅動(力)源”,分解成一系列相對簡單的力(簡諧振動)來分析,從信號的形狀(波形)來看,就是把函數分解成一系列的三角函數。這就很好理解的,我們就是要找到方向,把未知化為已知,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向”,那么,傅里葉變換下一個問題,就是是不是所有的信號都可以這樣分解呢?反過來說,是不是“簡諧振動”的這種力(能量)的線性組合,可以組合出所有各種變化的力(能量)呢?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