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PMP之六——項目進度管理
一、定義:用於溝通和管理相關方期望的工具,可作為報告績效的基礎,說明項目的交付時間和方式
- 迭代型進度計划(敏捷模式):接受存在未完成項,滾動式規划管理
- 按需進度計划:拉動式進度計划,從資源可用的情況下完成未完成項或優先級較高的部分
- 核心理念:管理團隊選擇進度計划方法,敏捷方法或關鍵路徑
二、子過程:
- 規划進度管理:制定政策、程序和文檔對進度進行管理;需要明確計量單位
- 未完項迭代計划:敏捷模式的滾動式規划
- 按需求進度計划:看板模式,精益生產的拉動式進度計划,每次迭代通過人員的能力進行計划,可完成的任務加入迭代
- 產出:
- 進度管理計划:為進度建立准則和明確活動
- 定義活動:將WBS工作包分解為進度活動(為完成工作包開展的細化工作即為活動)
- 確認進度基准和成本基准(變更項目基准)
- 工具:
- 專家判斷、會議
- 分解:團隊共同分解工作包到活動
- 迭代式規划(滾動式規划):漸進明細;近期目標,WBS下層詳細規划;遠期目標,WBS上層粗略規划
- 產出:
- 里程碑的確認列表:時間節點、即持續時間為0,強制型(合同規定)和選擇性(歷史數據確認)
- 活動清單:確認已知活動
- 確認活動的具體屬性:活動唯一ID,活動描述,緊前活動,緊后活動,邏輯關系,提前和滯后量,資源需求,強制時間,制約因素,假設條件;可用戶編寫項目日歷;通過屬性進行活動排序、選擇和分類
- 活動類型:
- 支持型:人力投入(調研類)
- 獨立性:開發類型工作
- 依附性:分攤工作(測試)
- 排列活動順序:確認優先級和關聯順序;在所有制約因素下獲得最高的效率,將活動清單轉化為圖表,進度基准的基礎,即進度網絡圖
- 繪圖法:
- 緊前關系繪圖法:PDM(關鍵路徑),關鍵路徑越多,風險越高;關鍵路徑和其他路徑長度越接近,風險越高
- 邏輯關系:
- 開始到開始:SS(滯后量)
- 開始到結束:SF
- 結束到開始:FS(提前量)
- 結束到結束:FF
- 依賴關系:
- 強制性依賴:客觀因素(法律或合同)
- 選擇性依賴:最佳實踐(邏輯、優先級等)
- 外部依賴:項目和非項目之間的,不可控
- 內部依賴:項目活動之間,可控
- 提前量(fs)和滯后量(ss):可繪制項目進度網絡圖
- 邏輯關系:
- 箭線繪圖法:ADM,存在虛連線,等待狀態
- 緊前關系繪圖法:PDM(關鍵路徑),關鍵路徑越多,風險越高;關鍵路徑和其他路徑長度越接近,風險越高
- 無資源數據時使用樂觀排序,可並行
- 繪圖法:
- 估算活動持續時間:活動時間量(人天或點數);估算的准確性依賴於輸入數據的數量和質量,因此是漸進明細的
- 估算方式:
- 專家、決策、會議
- 類比:相似項目經驗數據對比,項目早期使用,成本低、耗時短、偏差高;自上而下估算
- 參數:歷史數據中單位參數內完成的數量估算,參數化,如生產率,速度等;與類比的區別則是存在參數定義
- 三點估算(PERT):估算中存在不確定性和風向,加權計算;最有可能時間+最樂觀時間+最悲觀時間,取平均;進階貝塔計算=(4*最有可能時間+最樂觀時間+最悲觀時間)/6(默認使用貝塔)
- 自下而上的估算:通過WBS從下向上進行估算(精細度高);無法估算的活動進一步拆解
- 數據分析
- 緩沖:應急儲備包含的時間儲備或緩沖時間
- 應急儲備(已知風險和未知風險):已知成本的15%
- 管理儲備(未知風險):一般是上級加入的定額
- 緩沖:應急儲備包含的時間儲備或緩沖時間
- 影響因素:
- 收益遞減率:收益會持續降低
- 資源數量:時間、人力、機器等;並非兩倍的資源科節省一半的時間
- 技術進步:時間和資源的改變
- 員工激勵:拖延症(學生綜合症)、帕金森定律(存在時間則功能蔓延)
- 產出:
- 活動時間估算:時間變動區間
- 估算方式:
- 制定進度計划:活動順序、持續時間、資源需求和進度制約因素(重復過程)
- 分析方法:進度網絡分析(總稱)
-
- 關鍵路徑:估算項目最短工期,不考慮資源限制
- 計算時間差(七格法),通常浮動時間基本為0
-
公式:
-
EF(最早結束時間)= ES(最早開始時間)+ DU(活動時間)- 1
- TF(總浮動時間)= LF(最晚結束時間) - EF
- LS(最晚開始時間) = ES + TF
- ES = max(前置所有的EF)+ 1
- LF = min(后續所有的LS)- 1
-
- 總浮動時間表示整個項目,自由浮動時間為不延誤緊后活動最早開始時間的自由時間
- 關鍵路徑越多或關鍵次關鍵路徑時間相差越小,風險越高
- 關鍵路徑總浮動時間為負值:說明當前活動結束時間晚於該活動強制工作時間;說明工期緊張,需壓縮進度
- 關鍵路徑總浮動時間為正值:LF 大於 EF;項目時間充足,一般存在合同定義時間
- 可用表格顯示,為計划評審技術(PERT)
- 資源優化:
- 資源平衡:調整時間解決資源限制和過度分配,會影響關鍵路徑;調整開始和完成時間,通常是延長
- 資源平滑:調整存在浮動時間的活動解決資源限制;單一活動;在自由和浮動時間內調整,不改變時間;關鍵字項目完成時間不變
- 數據分析:
- 假設情景分析:可行性分析,預測->提供風險后續做應急儲備和應對計划
- 模擬:蒙特卡洛分析通過隨機抽樣統計來估算概率分布,變量越多越精確
- 提前與滯后:通過進度圖反應
- 進度壓縮:
- 趕工(加班):縮短工期,成本上升,風險上升;適用於通過增加資源能縮短持續時間的活動、易增加成本和風險;關鍵字縮短工期
- 快速跟進(並行):並行工作增加,質量風險;適用於通過並行活動來縮短工期的活動、易返工和增加風險;關鍵字調整活動順序
- 建模技術
- 評估進度儲備:多個路徑同一時間匯聚或分叉時進行的工作,為減少出現進度落后的可能
- 審查網絡:關鍵路徑是否存在高風險的活動或具有較多提前量的活動
- 關鍵路徑:估算項目最短工期,不考慮資源限制
- 輸出:
- 遣散計划:敏捷發布規划來提供高度概括的發布進度時間軸
- 迭代計划:每次迭代所使用的用戶故事的故事點
- 進度數據:項目日歷:開展進度活動的工作日和工作班次
- 進度基准:工作自上而下的排列,不可變
- 項目進度計划:近期工作任務(滾動式變化,隨時可更新);至少包含活動的計划開始和結束時間;面對團隊
- 橫道圖:甘特圖;面對客戶或管理層
- 里程碑圖:時間節點值;階段節點,無持續時間;面對客戶或管理層
- 項目進度網絡圖:類甘特圖,存在活動間邏輯關系;階段活動繪制;面對團隊
- 控制進度:監督項目,實時更新項目進度或進度基准;通過輸入的績效數據(PV、EV、AC)產出工作績效報告(SPI等)
- 實用方法:
- 數據分析:測試、對比和進度績效分析
- 掙值分析:進度偏差(SV)和進度績效指數(SPI)
- 燃盡圖:敏捷方式
- 績效審查:測量、對比和分析進度績效
- 趨勢分析:實際數據的預測性;確認按時間推移績效是在改善還是惡化
- 偏差分析:實際與計划偏差值統計;實際持續時間和計划偏差;浮動時間的偏差
- 假設情景分析:預測;評估場景
- 關鍵路徑分析:同上
- 資源優化:同上
- 提前與滯后:同上
- 進度壓縮:同上
- 數據分析:測試、對比和進度績效分析
- 實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