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溝通的藝術: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第 15 版第二章的讀書筆記,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了總結歸納。
閱讀此章能夠了解:
1、媒介溝通與面對面溝通的區別和相同點
2、媒介溝通的優勢
3、媒介溝通的影響因素
1.1 二者的相似點
目標相同: 都是為了滿足生理的、社交的、認同的和實際的需求。
過程相似: 線性模型和交流模型。
原則相似: 溝通可以是有目的的,也可以是無目的的;人絕對不可能不溝通,溝通也無可取代、無法復制;溝通無法逆轉;信息具備內容和關系兩個向度。
1.2 二者的區別
更精簡的信息:媒介溝通沒有表情、語氣、感受等非語言線索,所以信息更精簡。
可變的同步性:面對面交流一定是同步的,部分媒介交流如電話和視頻對話也是同步的,但是如郵件,短信和社交媒體等是異步的,接收者可能延后一段時間才閱讀到該消息。
永久的記錄:使用郵件、短信和社交媒體等媒介溝通時溝通記錄可能被永久的存儲在對應公司的服務器中。
1.3 媒介溝通的結果
網絡抑制解除效應:溝通者在網上會更加誠實坦率地表達自我,他們變得不那么謹慎,也較少進行自我監控,這種現象稱之為網絡抑制解除效應。
超人際溝通:溝通者總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拿出來放在網絡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會以超人際的速率快速發展。
2. 媒介溝通的優缺點
2.1 媒介溝通的優點
更多的關系機會:提供了更多的建立人際關系的機會,使我們能認識日常生活中所不能遇見的人。
維持和強化關系:社交媒體是維持和增強現有關系以及重燃原有關系的有力途徑。
獲得社會支持:網絡關系成為獲得社會支持的另一種來源,對於婚姻問題、濫用葯物等在現實中難以獲得幫助的人來說尤為重要。
2.2 媒介溝通的缺點
泛泛之交:社交網絡上的好友好友過多,維持聯結精力不夠,每段關系的質量都不高。
社會孤立:現實生活的孤獨促進網上交流,可能會導致他們不健康的使用互聯網,進而加深現實生活中的孤獨感。
欺騙:網上網友的自我描述往往不可靠。
跟蹤和騷擾:被他人監視網絡社交活動以及網絡欺凌。
3. 媒介溝通的影響因素
3.1 性別
男人理性,一般是以解決問題的態度看待問題,女人感性,喜歡分享感受。
3.2 年齡
不同年齡段的人使用網絡媒介來溝通的頻率和熱衷程度不一樣,隨着人們年齡的增長,他們越來越重視友人和人際關系。
4. 運用社交媒體的能力
4.1 培養積極的關系
4.1.1 遵循網絡規矩
尊重他人對於全神貫注的需求,有些人可能覺得網聊沒有快速回復是一種侮辱。
注意言論文明。
不要影響局外人,不發布影響他人的內容。
4.2 保護你自己
先思考后發布:由於媒體內容可以長期保存,一是沖動而發出的信息或者帖子在但是看來似乎沒有什么傷害,但是可能對你將來的名譽或者其他方面有影響。
核實你在網上看到的信息:由於媒體溝通對象可能有虛假信息,所以需要正確看待對方信息的真實性。
平衡媒介溝通和面對面溝通的時間:過度的依賴線上溝通可能導致孤獨和其他不良后果,網上與他人交流時間越長,可能會對對現實生活中最親密的人造成傷害。
5. 總結
社交媒體是電子溝通形式,使用者可以借此創造網絡社區。媒介溝通指的是通過電子媒介而不是面對面交流把人們連接起來的所有渠道。在當今世界上,科技在大多數人的人際溝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媒介溝通與面對面溝通的相似之處在於其目標是一樣的,大部分的過程和原則也是一樣的。另一方面,媒介信息通常比當面交流的信息更簡潔、不那么同步,而且留存得更久。這些因素可能導致線上溝通者比他們在現實中進行更加解除抑制的、超人際的溝通。
通過媒介渠道溝通可以帶來更多的關系機會。通過社交媒體互動也有助於維持和豐富人際關系,並且提供了獲得社會支持的一種手段。另一方面,媒介溝通在制造泛泛之交、社會孤立和關系惡化方面也起着作用。此外,存在欺騙和騷擾的可能也是網絡溝通的缺點。
性別和年齡影響着人們如何通過媒介渠道進行溝通。男人和女人的交流存在很多差異,年輕人和老年人的溝通模式也是如此。要想成為一個更有能力的網上溝通者,學會遵守一定的“網絡規矩”來培養積極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這包括尊重他人對於全神貫注的需求、注意言論文明、不要影響局外人等。另外,憑借在發帖前謹慎思考、核實網上看到的信息、平衡媒介溝通和面對面溝通的時間等方法來保護你自己也很重要。
源文:https://mp.weixin.qq.com/s/WzCeGesa0Y4a6Cl5MdV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