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項目活動的順序描述,一般采用圖形的方式,這樣更加直觀。而在實際使用時,通常采用項目管理軟件,進行手動或自動化工具來完成。
排列活動順序是識別和記錄項目活動之間的關系的過程。定義工作之間的邏輯順序,以便在既定的所有項目制約因素下獲得最高的效率。
1、排列活動順序的ITO詳解:
① 緊前關系繪圖法:也叫前導圖法,用來編制項目進度網絡圖,詳見后述。
② 確定依賴關系:由於活動之間的依賴關系可能是強制性的或是選擇性的,所以需要確定活動之間的依賴關系,詳見后述。
③ 提前量與滯后量:是指在活動之間加入時間提前量與滯后量,用來更准確地表達活動之間的邏輯關系,詳見后述。
④ 項目進度網絡圖:將各活動按照排列順序和依賴關系繪制成的圖形,包括前導圖法、箭線圖法等,詳見后述。
2、確定活動之間依賴關系的4種關系:
(1)強制性依賴關系:法律合同要求的;內在性質決定的;客觀限制有關
(2)選擇性依賴關系:首先邏輯關系,優先邏輯關系,大多時按照公認的最佳實踐的順序
(3)外部依賴關系:項目活動與非項目活動之間的關系,外部依賴關系不在團隊控制范圍內
(4)內部依賴關系:項目活動與活動的關系,通常在項目團隊控制范圍內
3、前導圖法(PDM)也稱緊前關系繪圖法,是用於編制項目進度網絡圖的一種方法。用方塊代表活動,箭頭代表邏輯關系,這種圖也稱為單代號網絡圖(只有節點需要編號)。前導圖法,包括活動之間的4種依賴關系:
(1)結束-開始(F-S):前序活動結束后,后續活動才能開始
(2)結束-結束(F-F):前序活動結束后,后續活動才能結束
(3)開始-開始(S-S):前序活動開始后,后續活動才能開始
(4)開始-結束(S-F):前序活動開始后,后續活動才能結束
4、前導圖法中,每個活動有以下幾個時間:
(1)最早開始時間(ES)
(2)最早完成時間(EF):=ES+工期
(3)最遲完成時間(LF)
(4)最遲開始時間(LS):=LF-工期
5、箭線圖法(ADM)是用箭線表示活動,節點表示事件的一種網絡圖繪制方法,這種圖叫做雙代號網絡圖(活動和事件都需要編號),活動的開始(箭尾)事件叫做該活動的緊前事件,活動的結束(箭頭)事件叫做該活動的緊后事件。箭線圖法中,有三個原則(常用於案例或判斷):
(1)網絡圖中每一個活動和事件都必須有唯一的代號
(2)任意兩項活動的緊前事件和緊后事件代號至少有一個不同,節點代號沿箭頭方向越來越大
(3)流入(流出)同一節點的活動,有共同的緊后活動(或緊前活動)
虛活動用虛箭頭表示,不消耗時間也不消耗資源,只是為了表達活動依賴關系
6、在活動之間加入時間提前量和滯后量,可以更准確地表達活動之間的邏輯關系。
提前量:相對於緊前活動,緊后活動可以提前的時間量。用負數表示:例SS-10
滯后量:相對於緊前活動,緊后活動可以推遲的時間量。用正數表示:例FS+15
除了首尾兩項活動外,每項活動和每個里程碑都至少有一項緊前活動和一項緊后活動。項目團隊可以按邏輯關系將活動排序來創建一個切實的項目進度計划。在活動之間使用提前量或滯后量,可使項目進度計划更為切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