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程序設計實驗報告(四)- 循環結構程序設計


安徽工程大學

  Python程序設計實驗報告(四)--循環結構程序設計(設計型實驗)

 

                                                                    班級 :  物流192  姓名:劉嬌陽  學號3190505213 成績:          

                                                                                         日期 : 2020.3.21     指導老師:修宇  

【實驗目的】  

(1)熟悉用while和for語句實現循環的方法

(2)掌握在程序設計中用循環的方法實現各種算法;

【實驗條件】  

PC機或者遠程編程環境

【實驗內容】

 

(1)計算底數e的值

 

描述:

 ‪‬‪‬‪‬‪‬‪‬‮‬‭‬‫‬‪‬‪‬‪‬‪‬‪‬‮‬‫‬‪‬‪‬‪‬‪‬‪‬‪‬‮‬‭‬‪‬‪‬‪‬‪‬‪‬‪‬‮‬‪‬‮‬‪‬‪‬‪‬‪‬‪‬‮‬‪‬‫‬     e有時被稱為自然常數(Natural constant),是一個約等於2.71828182845904523536……的無理數。

可用如下公式求自然對數的底數e的近似值。

              e=1+1/1!+1/2!+…1/n! 

    可設計循環程序,判斷直到最后一項絕對值小於10的-6次方停止循環,注意因為計算誤差原因,不同方法可能稍有區別。

(2) 判斷水仙花數

描述:

     水仙花數(Narcissistic number)也被稱為超完全數字不變數、自戀數、自冪數、阿姆斯壯數或阿姆斯特朗數(Armstrong number),水仙花數是指一個 3 位數,它的每個位上的數字的 3次冪之和等於它本身(例如:1^3 + 5^3+ 3^3 = 153)。‪‬‪‬‪‬‪‬‪‬‮‬‭‬‫‬‪‬‪‬‪‬‪‬‪‬‮‬‫‬‪‬‪‬‪‬‪‬‪‬‪‬‮‬‭‬‪‬‪‬‪‬‪‬‪‬‪‬‮‬‪‬‮‬‪‬‪‬‪‬‪‬‪‬‮‬‪‬‫‬

   設計循環程序,輸入一個三位整數,判斷是否是水仙花數,如果是水仙花數,則輸出“是水仙花數”,否則輸出“不是水仙花數”

 

(3)N的多次方 

描述:

   編寫一個程序,計算輸入數字N的0次方到5次方結果,並依次輸出這6個結果,輸出結果間用空格分隔。其中:N是一個浮點數。‪‬‪‬‪‬‪‬‪‬‮‬‭‬‫‬‪‬‪‬‪‬‪‬‪‬‮‬‫‬‪‬‪‬‪‬‪‬‪‬‪‬‮‬‭‬‪‬‪‬‪‬‪‬‪‬‪‬‮‬‪‬‮‬‪‬‪‬‪‬‪‬‪‬‮‬‪‬‫‬

    print()函數可以同時輸出多個信息,采用如下方法可以使用空格對多個輸出結果進行分割:‪‬‪‬‪‬‪‬‪‬‮‬‭‬‫‬‪‬‪‬‪‬‪‬‪‬‮‬‫‬‪‬‪‬‪‬‪‬‪‬‪‬‮‬‭‬‪‬‪‬‪‬‪‬‪‬‪‬‮‬‪‬‮‬‪‬‪‬‪‬‪‬‪‬‮‬‪‬‫‬

print(3.14, 1024, 2048)

 

【實驗記錄與分析】

(請在填寫實驗記錄與分析結果)

(1)輸入輸出

第一次嘗試:

調整后:

(2)輸入輸出:

 

 

(3)輸入輸出:

第一次

然后發現少了一個空格,改正后:

【思考題】

      循環結構中循環的次數取決於什么?

答:我覺得取決於所求公式中單個式子的個數還有題目中所要求的條件,具體題目具體分析。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