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講的都是功能仿真 ,都是理想的仿真,驗證代碼的功能。
前仿只是完成了一部分。
- 器件自身的延遲
- 連線的延遲
取決於器件的類型,工藝有關。后仿真更加關注toggle的覆蓋率
后仿真是十分慢的,門級仿真特別花
1. 課程目標
DC綜合之后,得到的網表會將觸發器,連線器件的延遲,反標到網表中,都是算法得到的。
怎么樣時序信息提取出來后反標
2. 門級驗證的流程
PPT1
DC是不含物理信息的
PPT2
PPT3
綜合是否保持層次化,視情況而定
3. 門級驗證的時序信息
- race命令,把沖突結果放到日志里面
4. 時序信息反標到門級網表
PPT1
把SDF文件反標的仿真文件中,用到了仿真的庫
第二種方式
PPT2
PPT3
PPT4
PPT5
5. 延遲過濾
PPT1
PPT2
慣性延遲:輸入的脈沖寬度需要大於一定量
PPT3
6. 實驗環節
綜合生成網表文件
把DC啟動,並用source
跑
更多的關注map下的文件,包括吐出來的fsm_moore.v
和fsm_mooere.sdf
前仿真和后仿真
- 設計文件為備份為
fsm_moore.v.bak
備份操作mv fsm_moore.v fsm_moore.v.gate
執行編譯make com
通過dve把.vpd
文件打開、前仿真的文件沒有任何延遲毛刺
- 把SDF文件反標的仿真文件
前兩個分別為sdf的絕對路徑和,所對應的模塊
1:1:1意思是延遲乘以的比例,縮放因子
FROM_MTM
max min等的延遲
- 對應的makefile
仿真make sim
后仿真由於延遲信息會帶來毛刺信息,如下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