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ence 原理圖封裝 PCB封裝 3D封裝制作


趁着學習Cadence的時間,寫一篇關於元器件的原理圖封裝、PCB封裝和3D封裝制作的文章分享給大家。個人能用有限,有不足的地方,歡迎大家指出。我使用的是Cadence 16.6版本。這里以MP2359為例,先看技術手冊,封裝為SOT23-6,如下圖所示。

一、焊盤制作

  • 打開Pad Designer軟件

  • 因為我們做的是表貼焊盤,在Parametes選項卡中我們只修改Units為Millimeter,即單位修改為毫米。
  • 選擇Layers選項卡,勾選SIngle layer mode,表示我們使用的是表貼焊盤模式,選擇BEGIN LAYER層,在Geometry中選擇Rectangle焊盤,再根據手冊輸入Width 0.6mm和Height 1.2mm。在BEGIN LAYER層前單擊鼠標右鍵,選擇Copy,粘貼到SOLDERMASK_TOP層和PASTEMASK_TOP層,即阻焊層和鋼網層。

  • 由於阻焊層要求要比實際焊盤邊距大0.1mm,所有我們還要修改阻焊層,選擇SOLDERMASK_TOP層,修改Width 0.8mm和Height 1.4mm。

到這里我們焊盤制作完成,點擊菜單欄File,選擇Save as,命名s_rect_x0_6_y1_2.pad,我這里使用的規則s表示表貼,rect表示矩形,x為寬,y為高,點擊保存即可。注意命名除了數字、字母、下滑杠和中桿以外,其它字符都不要使用,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出現亂碼。

二、封裝制作

  • 打開Allegro軟件,選擇菜單欄File,選擇NEW,如下圖,在彈出的對話框中輸入Drawing Name:SOT23-6,點擊Browse選擇保存的位置,再選擇Drawing Type:Package symbol,點擊OK。

  • 設置環境參數,選擇菜單欄Setup,選擇Design Parameter,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Design選項卡,在User units中選擇Millimeter。設置Extents,根據個人喜好,反正要比元件大。

  • 設置柵格,選擇菜單欄Setup,選擇Grids,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勾選Grids On,即顯示柵格,然后按下圖設置柵格大小為0.127mm。

  • 放置焊盤,選擇菜單欄Layout,選擇Pins,在右邊的選項卡Options中,選擇Connect,表示電氣連接。Padstack選擇前面做好的焊盤s_rect_x0_6_y1_2.pad。X方向為3個焊盤,間距0.95mm,向右。Y方向為2列焊盤,間距2.6mm,向上。Pin開始為1,增量1。Offset X設置為0。如下圖設置。(如果找不到可能是你路徑設置問題,這個可以在Setup -> User Preferences -> Paths -> Library -> padpath中添加你的路徑)

  • 在底下的命令行中輸入放置第一個焊盤的坐標,如果習慣1腳焊盤為原點就輸入x 0 y 0,我這里習慣元件中心為原點,輸入x -0.95 y -1.3,右鍵點擊Done完成放置。尷尬了,出來的第一列順序是4 5 6剛好相反。不要着急,我們選擇右邊的Find選項卡,點擊All Off,勾選Text。在管腳數字右鍵選擇Text Edit,修改一下就好。

  • 下來我們要畫裝配層Assembly_Top,在Options中選擇Class為Package Geometry,Subclass為Assembly_Top,點擊Add Line,選擇線寬Line width為0.1mm,在命令行中依次輸入x -1.5 y -0.85, iy 1.7,ix 3, iy -1.7, ix -3,右鍵選擇Done。

  • 然后畫絲印層Silkscreen_Top,同樣在Options中選擇Class為Package Geometry,Subclass為Silkscreen_Top,點擊Add Line,直接在上面畫出想要輪廓即可,右鍵選擇Done。選擇Shape Add Circle 在Options中設置Radius為0.2mm,放置圓點標記1號管腳。

  • 接着畫Place_Bound_Top層,這個主要是檢測兩個元件是否疊加用的,一般把整個封裝框選即可。同樣在Options中選擇Class為Package Geometry,Subclass為Place_Bound_Top,點擊Shape Add Rect,畫出矩形框住整個元件,右鍵選擇Done。

  • 最后添加元件標號,選擇菜單欄Layout,選擇Labels,選擇RefDes,在Options中選擇Subclass為Assembly_Top,直接再元件中心單擊,輸入REF。再選擇Subclass為Silkscreen_Top,添加RefDes在元件上方即可。

  • 其實這個可以用封裝向導來制作就比較簡單,意不意外!!!這個我這里就不寫了,可以自己百度。
  • 如果不做3D封裝,到這里就可以收工了,點擊保存即可。

三、3D封裝制作

  • 首先到3D封裝下載網站下載3D文件。直接搜索SOT23-6,選擇合適的封裝,點擊進去,在下載那里選擇格式為STEP,點擊下載后,解壓到指定文件夾,這個一定要和Allegro設置的位置一樣不然找不到。(這個可以在Setup -> User Preferences -> Paths -> Library -> steppath中添加你的路徑)

  • 選擇菜單欄中的Setup,選擇Areas,選擇Package Height,設置你元器件的高度。先點擊我們添加的Place_Bound_Top,在右邊的Options中,設置Min height:0mm,Max height:1.3mm,右鍵選擇Done即可。我原以為Min height是最小高度::>_<::。

  • 接着添加我們下載的3D文件,選擇菜單欄中的Setup,選擇Step Package Mapping,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3D模型,View調整視圖,同時XY可以調整位置。設置好后點擊Save保存,關閉對話框。

  • 添加完成后,我們要查看3D模型是否放置正確,可以點擊菜單欄的View,選擇3D View即可查。如果沒有問題保存即可。如下圖是我設置好多3D模型。


四、原理封裝制作

  • 打開OrCAD軟件,點擊菜單欄File,選擇NEW,再選Library,這時候就添加了一個Library.olb工程文件。我們要將庫文件保存到指定位置,點擊File,選擇Save as另存為到指定文件夾下。

  • 新建一個元件,右鍵選擇olb文件,選擇New Part,在彈出的對話框中,Name為元件名稱,輸入MP2359。Part Reference Prefix為元件標號,即放置元件時候顯示的U1。PCB Footprint為PCB封裝名稱,填寫前面建立的封裝名字SOT23-6。Multiple-Part Package是一個元件分多個部件用的,其中Parts per Pkg為部件個數,比如一個雙運放,可以分成兩個運放畫,就需要填寫2,Homogeneous創建出來是兩個相同的部件,Heterogeneous創建出來是兩個不同部件,Part Numbering選擇標號用的是字母還是數字區分,比如UA1,UB1。這里元件管腳很少,我們默認即可。最后點擊OK。

  • 此時我們處於元件編輯界面,其中虛線框是我們元件的編輯范圍,點擊虛線框可以拖動改變其大小。根據數據手冊,放置我們的管腳。

  • 選擇菜單欄Place,選擇Pin,在彈出的對話框中,Name為管腳名字填BST,Number為管腳標號填1,Shape為線型,默認選Line,Type為管腳類型,不知道默認選Passive即可,點擊OK。也可以全部放置完了,再雙擊管腳輸入參數。

  • 如果管腳比較多的,可以選擇Place,選擇Pin Array,一次添加多個管腳。如下圖,Starting Name為開始管腳名稱一般填1,Starting Number為開始編號填1,Number of Pins為管腳總數填6,Increment為增量填1。其它默認即可,點擊OK放置管腳。

  • 單擊管腳,進行拖動可以移動管腳位置,雙擊管腳進行參數編輯,這里我選擇GND的Type為Power,要勾選Pin Visible,不然不顯示名稱標號,FB為Ipout,IN為Input,SW為Output。

  • 放置元件外框,點擊菜單欄Place,選擇Rectangle,沿虛線畫出矩形,到這里元件制作完成,點擊保存即可。

  • 如果想給個元件參數,可以在空白處雙擊,在彈出的對話框中編輯想要的參數,如下圖。這里說幾個常用的,如Pin Names Visible,選擇False可以隱藏管腳名稱,Pin Numbers Visible可以隱藏管腳編號。

  • 選擇菜單欄的View,當前視圖為Part,我們選擇Package,切換視圖,雙擊空白地方,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可以,修改名稱和封裝等。

  • 最后看看我們放置的效果圖。

以上就是Cadence 原理圖及3D封裝制作的過程,如有疑問的地方,歡迎下方留言。你的關注是我前進的動力!!!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