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理說明:此文檔原整理自貼吧的帖子,作者是實驗室之殤(貼吧用戶)。現在查找來源時,原帖已搜不到,但可以搜到作者自己在百度文庫上傳的文檔,內容相同(補了一張圖)。特此說明。內容有待核實,改日補注。
圓錐曲線的一般方程
體現了圓錐曲線的普遍性質,但同時也包含了其退化形式,如圓、直線等。這里我們所要做的,是用能夠體現圓錐曲線的三種形式(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的特征的參數(離心率 、焦點、焦准距、傾斜角)在平面內表示出任意的圓錐曲線。
首先,需要用到圓錐曲線在極坐標中的標准方程
這個方程表示一個軸所在直線與極軸所在直線重合的圓錐曲線。其中極點為拋物線焦點,或橢圓左焦點,或拋物線右焦點。
這里我們規定其軸的方向向量\(\vec{n}\),方向向右(即極軸的正方向),方便后文的解釋說明。
現在將方程對應的曲線繞極點逆時針旋轉\(\alpha\)角(\(0\leq\alpha<2\pi\)),此時方程變為
與極軸的夾角對應為\(\alpha\)。展開方程,化簡為
以極軸端點為原點,極軸為\(x\)軸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則有
代入方程,化簡,得到如下方程:
橫向平移\(g\)個單位,縱向平移\(h\)個單位,使圓錐曲線焦點從\((0,0)\)平移到\((g,h)\),對應方程為:
以上所得方程即為圓錐曲線在平面內的統一方程(以\(e\)為離心率,\(p\)為焦准距)。
- 當\(e>1\)時,表示以\(F(g,h)\)為一個焦點,\(\alpha\)為\(\vec{n}\)與極軸所夾角的雙曲線。
- 當\(e=1\)時,表示以\(F(g,h)\)為焦點,\(\alpha\)為\(\vec{n}\)與極軸所夾角的拋物線。
- 當\(e<1\)時,表示以\(F(g,h)\)為一個焦點,\(\alpha\)為\(\vec{n}\)與極軸所夾角的橢圓。
同時,我們也可看到,當\(e=0\)時,方程表示點\(F(g,h)\)。這是圓錐曲線的一種退化形式。
分析這個方程,可以發現僅有五個參數\((e,p,\alpha,g,h)\),就可以在平面內表示任意一個圓錐曲線,這恰能說明平面內五點可以確定一個圓錐曲線。(不包含其退化形式)
此外,根據這個方程還可以推導出其他相關量。如\(F(g,h)\)對應的准線方程
\(\vec{n}\)所在直線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