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次是供應鏈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批次管理做的好,對整個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水平都是極大的提升,但好的批次管理需要業務和系統的雙重支持,缺一不可。本文,跟着木筆的腳步一起來了解一下批次管理里的這些事吧!
“良知和理想是不會消失的,不因富貴而逝去,不因權勢而凋亡。”
在精益供應鏈管理里,我們需要對入庫和出庫的每一批商品都能有嚴格的系統管理,這樣才能保證每一個商品的每一次進銷存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從成本、質量和效期管理上取得最優解。而要在數萬、數十萬個SKU的庫房中對每個SKU做到有條不紊,就不得不引進批次管理。下面就跟着木筆一起了解一下供應鏈里的批次管理吧!
01 為什么要做批次管理
所謂批次管理,通俗的講就是是對入庫的每一批商品加以標記,每一批貨都能對應一個批次,用於商品在采購、倉庫和財務環節更精細化管理。
為了更好的了解批次管理的作用,我們先講一個故事:
A公司和B公司都從供應商Z處采購齒輪並生產組裝自己的機械設備,近日得知9月份生產的那一批齒輪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需要緊急停用並召回,而9月份之前的產品都沒有問題,可以繼續投入生產。A、B公司的質量副總接到消息以后,都第一時間下決策通知采購部和倉儲部:凍結9月份入庫的批次,並按供應商的要求做退供處理,保留9月份之前的配件繼續生產,不影響成品交付。
A公司采購部接到指令后,第一時間在ERP系統中將9月份入庫的那批貨找出來,並創建了退供單,當天下午便完成了退供出庫;B公司采購接到指令后開始為難了,因為每次采購進來的商品都是堆放在一起的,外表看起來都是一模一樣,根本沒法區分出來哪些是9月份的批次……
以上故事很好的詮釋了批次管理在供應鏈中的作用:A公司因為有批次管理,能很容易就找到出問題的商品,而B公司沒有批次管理,只能聽天由命了。
在供應鏈業務中,批次管理的意義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區分不同批的來貨,在系統和實物層面分開存放,單獨管理,讓商品管理更加精益化,出問題可以及時追溯;
(2)區分不同供應商和不同的采購成本,按批次管理不同時期的采購成本,財務賬目更加清晰;
(3)通曉每個商品的庫齡,優先處理近效期和高庫齡商品,提前預警,告別管理混亂和賬實不符。
只有對每一個入庫的商品做到批次管理,才能系統層面全方位無死角的監控和管理好每一個在庫商品,做到心中有數、游刃有余。
02 批次、批號與波次
在供應鏈里有很多和批量管理比較類似的術語,很多朋友初次接觸時會混淆,我們重點解釋一下批次、批號和波次的區別:
(1)批次:指入庫批次,是商品在采購入庫環節,針對同一批來貨的區分標識,批次的划分主要用於企業內部管理,只在企業內部流轉使用,始於入庫,止於出庫,出庫以后就無效了。
(2)批號:食品、保健品、醫葯等對效期要求嚴格的行業,生產廠家在商品出廠時會為每一批商品賦上批號、生產日期和有效期,並印刷到包裝上(如下圖)。批號是生產廠家為每一批生產出來的商品安排的身份證號,一旦產生,就會跟着商品流轉到供應鏈下游的各個環節,不可再被修改,它相比批次,更具有權威性和全局有效性,具備更長的生命周期。
▲葯品的批號
(3)波次:一般用在倉庫出庫環節,按照系統設定的波次規則將一波具備相同共性的訂單集中到一起操作揀貨和發貨,減少重復性操作,例如需要將今天下午16點之前需要發出的訂單一起下發庫房揀貨,那么這些訂單就可以生成同一個波次號下發。出庫波次是以訂單為視角的組合,和批次沒有必然聯系。
我們講個故事來串一下三者的聯系和區別:
W 公司從供應商處采購了一批2021年10月1日生產的葯品SKU A ,出廠批號為211001003,供應商10月20日送貨到倉庫,倉庫收貨后,在WMS系統中生成了自己的入庫批次號LT211020034,並將這一批貨單獨存儲和結算。之后,商品上架到平台上售賣,被用戶下單,倉庫根據下單時間的早晚,將上午11點前下單的50張訂單合成一個波次揀貨出庫,波次號為W10921,其中波次中只有8單中包含SKU A。
03 批次的生成規則與生成時機
批次管理與行業、商品管理要求緊密結合,行業不同、商品屬性不同,對商品的管理方式不同,都會影響批次的生成,所以在設計批次規則時,我們需要針對不同的模式和業務現狀設定不同的批次規則。
先說行業,比如食品、保健和醫葯行業,都有比較嚴格的效期管理,所以批次管理必須考慮到不同的效期,而3C數碼、圖書和普通的大宗商品,效期的訴求並不強烈,自然就不需要商品的效期了。
再說商品管理的訴求,有些企業要求每一批到貨都要嚴格記錄不同的批次,這樣就能追溯到每一批商品,而有的企業要求只要是一個采購單中的商品,就視為一個批次。
無論哪種批次管理方式,都沒有絕對的好與壞,都是基於成本和精益管理之間的博弈。批次管的越細,精細化程度越高,隨之帶來的是存儲成本和操作成本的上升,而管理的越粗獷,供應鏈成本越低,但精益化程度越低,對每一批商品的管控力度自然會變弱。
木筆列出常見的幾個批次生成維度供大家參考:SKU、采購合同號、采購單號、供應商、入庫日期、采購單價、生產日期、有效期 。在實際業務場景中,可以根據這幾個維度靈活選擇使用,在被選用的批次維度中,到貨商品的任何一項不同,都會被生成一個新的批次號,以示區分,如果全部相同,才被視為同一批次。
在經營多品類的企業,往往會存在不同品類的商品,需要不同的批次管理方式,為了兼容,做系統設計時,可以針對不同的商品品類配置不同的批次維度,如下圖所示,醫葯、食品、圖書和其它品類都可以做批次管理,但品類不同,批次的生成規則會有所不同。
▲按商品品類配置批次
有些系統設計時,會將倉庫作為批次的一個維度,個人覺得這樣不太合理,考慮到商品會在多倉之間調撥的情況,批次一旦生成了,最好不要因為倉庫的變更而發生變化。從財務成本上考慮,同一批貨,如果只是送往不同的目的倉,也應該屬於同一批次,否則ERP系統中會因為商品在不同倉庫之間的調撥頻繁調整批次成本。例如,A倉入庫某商品100個,記錄批次為LT01,當A倉向B倉調撥50個,B倉入庫應該記錄本批貨批次為LT01,而不應該生成一個新的LT02批次。
入庫批次的生成時機有兩種推薦方式:一是在采購系統或ERP中創建采購訂單時按照批次規則生成好以后,傳給倉儲WMS系統;二是在WMS系統中收貨時,根據實際到貨情況生成。個人推薦方式二,因為入庫時的信息是最准確的,在入庫時生成,可以避免很多提前生成但又發現信息錯誤,需要修改的情況。
04 入庫批次與WMS批次庫存設計
商品入庫后,會根據批次規則為每一批商品生成一個唯一的批次號,對批次的管理,最好設計一個獨立的批次表用來存儲批次信息,與庫存表分開,在庫存中通過批次號關聯批次表。具體實現做法為:每一批商品入庫時,基於批次配置策略生成批次表,在記錄庫存時,在庫存表中綁定批次號,記錄此批次的批次貨位庫存。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將批次表當做基礎數據全局共享,所有涉及到批次計算的地方,都可以從此表中獲取,例如A倉已經生成了某批次號,如果B倉也來了同一批貨,可以繼承A倉的批次號,無需重新生成了;二是便於擴展,當后續需要對批次維度進行調整時,只需要調整批次配置和批次表,不會對核心的庫存結構產生影響,保證了系統的穩定性。
下面我們舉個例子來了解一下批次和批次庫存的生成邏輯,如下圖所示:
(1)考慮到某商品品類的批次管理訴求,倉儲經理老王提前配置該品類的批次維度為SKU、采購單號、入庫日期、供應商和采購單價 5個維度;
(2)采購部從供應商V-001處采購了一批商品A,采購單號為P21103459,單價100元,10月11日,供應商到貨50,由倉儲收貨組收貨入庫,WMS系統根據商品A的品類查找批次配置,並根據SKU、采購單號、入庫日期、供應商和采購單價這5個批次配置維度在現有批次表中查找是否有滿足條件的批次,找到一條批次號為LT211011034的批次記錄。
(3)上架員將本批貨上架到A01-01-001貨位上,WMS批次庫存表中記錄批次LT211011034在A01-01-001上的庫存數量為50,並記錄庫存流水日志。
▲批次表與批次庫存
在庫房現場管理過程中,需要在上架環節增加功能限制,將同一商品的不同批次分開存放,以免混放到一起不好區分。
05 批次管理在供應鏈中的實際應用
批次在供應鏈中的具體應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環節:
(1)入庫環節,根據批次配置規則生成商品批次表
(2)商品上架以后,在WMS庫存表中記錄每一批商品的批次貨位庫存
(3)采購系統(或ERP)中記錄每一批次的商品的到貨數量及采購成本價
(4)財務系統記錄每一批次的商品成本價,與供應商結算
(5)出庫環節,根據出庫策略為訂單分配合適的批次和貨位,指導揀貨員揀貨,默認推薦使用先進先出法(即先入庫的批次,先發貨)
(6)日常管理過程中,根據批次關注高庫齡和近效期的商品,及時預警和催銷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