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JIT的供應鏈管理


1 基於JIT的供應鏈管理概述
在全球化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如何滿足客戶的要求、提高市場占有率、降低成本以獲得良好的經營利潤是擺在企業面前的重要難題。在這種背景下,供應鏈管理應運而生。JIT(Just-in-time)即准時生產制或無庫存生產方式最初是由日本汽車制造企業為消除生產過程中各種浪費現象而推行的一種綜合管理技術。JIT的基本思想是保持物質流和信息流在生產中同步,實現將正確數量的物料,在正確的時間投放到正確的需求點,並持續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為實現這一目標,JIT主要強調兩點:其一,盡量消除所有浪費;其二,強調在現有基礎上持續地強化與深化。JIT雖然是針對企業內部的一種管理模式,但是作為一種管理思想,在提高整個供應鏈對需求的響應時間、降低供應鏈的物流成本、實行按需及時供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所謂基於JIT的供應鏈管理,是一種跨越企業的新的管理方式,它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運用JIT原理優化再造業務流程,通過構建內外部供應鏈各節點單位緊密的協作關系,提高企業對需求的響應能力,使企業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下立於不敗之地。基於JIT的供應鏈管理的核心在於創造價值,消除不必要的、非增值環節和活動,盡量消除浪費,通過高效一體化的運作使供應鏈上的每一項合理活動均能實現增值,在為顧客創造價值的同時,也為企業自身及其供應商創造價值。
JIT思想在供應鏈管理中運用,主要以物流為主,考慮怎樣降低物流成本,縮短物流周期(從供應商到需求點的時間),並編制相應的計划,對整個供應鏈進行控制,使物流最合理,並保證供應鏈的准時生產,物流成本最低,提高供應鏈中物流的運作效率。
2 基於JIT的外部供應鏈管理創新策略
2.1 基於JIT的供應商管理創新
由於基於JIT的供應鏈運作對供應商供貨的及時性、一致性控制較為嚴格,因此供應鏈管理的實施離不開供應商的理解支持與積極配合。
基於JIT的供應鏈成功運作對供應商管理能力方面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幾點:①具備完善的信息系統,能夠利用EDI同供應商進行數據的及時傳遞;②同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實現信息共享,加強同供應商的關系管理,贏得供應商對備件供應鏈JIT運作給予最大程度的支持與配合;③建立科學完善的供應商選擇、評估、激勵、淘汰機制,強化同供應商的協調與合作。
在供應商缺乏相應的物流運作能力以及與供應商之間缺乏有效的“雙贏”機制情況下,實施基於JIT的供應鏈管理的結果只不過是將自身的庫存壓力以及內部的物流問題轉嫁給供應商承擔而已,由此所引發的負面效應將會惡化同其供應商的外部供應鏈關系,進而會導致整體供應鏈競爭力的削弱。這與基於JIT的供應鏈管理所追求的供應鏈整體系統性能和效率最優相違背。
2.2 基於JIT采購與供應運營機制創新
根據基於JIT供應鏈運作要求,由供應商管理庫存進行運作成為發展的趨勢。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簡稱供應商管理庫存)是企業供應鏈環節的重大創新,其優勢如下:減少整個供應鏈上的庫存積壓、縮短采購和供應提前期、削弱牛鞭效應的負面影響、提高對市場需求波動的承受能力。這樣即能在行業內構築起強大的競爭優勢。
下面對如何實施VMI給出基本的戰略構想:
①由供應商管理庫存,倉庫設施為供應商所有(或由采購方所有),但必須建造在接近采購方的周圍,以便於滿足采購方的及時要貨請求。
②采購方向供應商提供未來一段時間的采購需求情況,供應商據此進行持續補充,但雙方必須在采購數量、最高庫存量、最低庫存量、存儲期限和費用分攤等方面達成一致。供應商設定緩沖庫存量和補給策略,基本目標是以保障采購方的采購要求為前提。這種由供應商管理庫存的方法需要雙方具有很高的信任度,能夠相互開放、共享彼此的資源和信息。
③由供應商來管理采購商的庫存,不僅需要與供應商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和溝通系統,以便於供應商及時了解采購方的訂貨需求和庫存情況,適時安排送貨;而且需要制訂詳細周密的協議來界定和鞏固雙方的責任和義務,否則將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這種協議的內容將體現雙方的能力、職責范圍、合作關系的性質和相關的指標體系等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幾點:a.零配件庫存水平的最低和最高限度;b.訂貨和補給周期(采購方的采購周期、供應商的補貨周期):c.對相關數據的提供、預測、補給和倉庫管理的負責;d.產品質量規范和檢查;e.信息系統的共享程度和彼此溝通情況;f.倉庫滿足需求的准確率;g.任何一方未能履行其職責的相應補救措施。
2.3 B2B電子商務采購策略
采購是企業供應鏈管理中的核心環節,是企業降低成本的關鍵所在。在采購環節引入電子商務不僅是實施JIT供應鏈運作的要求,而且還是迎接全球化采購和互聯網采購浪潮的迫切需要。
網上集中采購相對於傳統的采購流程而言,具有明顯的優勢:利用電子商務模式(B2B)進行網上采購,能夠優化整合供應鏈的價值結構,有效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加強核心的戰略競爭能力;通過網絡方便迅捷地收集和處理大量的下游供應鏈信息,並使信息沿着整個供應鏈順暢流動,有助於整個備件供應鏈運行的組織和協調;應用信息管理技術,可以實現對供應鏈大量的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提高整個供應鏈的運行效率。這不僅可以降低采購成本,也能減少供應商的交易成本,從而實現整個供應鏈價值結構的優化。這是要求實現供應鏈管理的電子商務化的最根本的原因。

這種基於InternetIntranet的采購信息技術體系,必須能夠提供高效的數據庫引擎技術與Web進行連接,利用可視化的開發工具與數據庫末端進行連接,實現動態的、交互式的信息管理,使信息交流更為及時迅捷。而數據庫的無縫連接技術,使得企業內外部形成一個統一的平台,實現信息共享和資源共用,有利於提高采購決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3 基於JIT的內部供應鏈管理創新策略
3.1基於JIT的物流總成本控制
供應鏈各個環節都會發生物流費用,其影響因素很多。因此,物流成本控制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控制,只有采購、倉儲、投入、消耗、以及產品產出的整個供應鏈環節實行全過程的管理,才能有效地控制物流總成本,達到JIT備件供應鏈運作要求。
建立健全完善的物流網絡控制體系是基於JIT供應鏈管理進行有效成本控制的重要途徑。對物流總成本實行系統的控制,必須建立一個協調便利、功能齊全的網絡控制體系。根據物流成本系統控制的特點和要求,物流網絡控制體系由組織保證、過程控制、考核核算、信息反饋等子系統組成。
物流總成本的系統控制可概括為兩個方面,即對系統本身的控制和對物耗的控制。對系統本身的控制的對象是物耗控制系統。對組織保證系統、過程控制系統、考核核算系統、信息反饋系統的工作職能,提出規范標准,並進行經常性的檢查評價,使系統協調運行,反饋及時,發現偏差,采取措施,及時糾正,從而使物耗控制系統在規定的范圍內正常運行。對物耗的控制,其對象是物耗全過程,主要控制過程是制定標准--反饋信息——校正偏差,即制訂出消耗定額指標,通過信息反饋系統,定期或隨時反映消耗定額的執行情況。
3.2 基於JIT的內部配送體系構建
傳統的倉儲以及物流供應體制存在諸多弊端,已不適應基於JIT供應鏈管理高效運作的要求,不利於進一步挖潛增效,也嚴重影響了公司戰略目標的實現。對於領用單位,為了降低物流費用以及經營風險,要求改變公司內部的物流營運模式,提高物流運作效率,迫切需要公司內部能夠實現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送貨,並且能夠縮短送貨周期,提供完善優質的一體化送貨服務。因此,改革供應管理體系,實行內部物流配送制,已成為實施JIT供應鏈管理必然的戰略選擇。
在內部實行物流配送的基本思路如下:整合優化公司內部的物流資源,最終形成以信息網絡平台為依托,以物料配送為主體,以現代倉儲為配套,以多種運輸方式為手段的“四位一體”無縫運作模式。
①以租賃、合資、自建和內部倉庫改建等形式建立輻射能力強,擁有較先進齊全的物流設備、設施以及先進管理手段的配送中心,使其成為內部物流配送的信息中樞和物流中樞,有助於需求信息的快速准確的傳遞。
②以租賃、托管、改建、自建等形式建立覆蓋面廣,配送方式靈活,物流設施、設備適宜,管理水平較高的中轉倉庫。
③以自建、長期租賃、臨時雇用等籌建能夠滿足配送體系運作要求的運輸力量,建立配送中心同各中轉倉庫以及配送體系同各領用單位之間低成本運輸通道。
④在集團范圍內最終形成覆蓋全區域以配送中心為主導,以中轉倉庫為基礎結構,梯級結構、呈放射狀態的二級配送體系。
⑤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公司通過網絡整合物流資源、物流路線,改造物流流程,實現以標准化、高效化的流程進行規范運作。
3.3 基於JIT的內部供應鏈運作模式創新——經過型物流
經過型物流(Cross
Docking,簡稱CD)是一種以“零庫存”為最終目標,基於JIT的高級物流配送系統。在CD系統中,倉庫充當庫存的協調點而不是庫存的儲存點。在典型的CD系統中,物料從供應商到達倉庫,然后轉移到服務於用戶的車輛上,進而盡可能快地運送給用戶。物料在倉庫中停留的時間很短,通常不超過12個小時。因此,經過型物流的實踐將極大提升物流管理水平,提升供應鏈的整體運作效率與競爭力。
經過型物流運作流程如下:
①用戶提出需求計划,公司信息系統將需求信息匯總后,交有關管理部門進行審核確定,然后將最終需求計划提交供應部門。
②供應部門對需求訂單進行匯總分類后,通過與供應商共享的EDI網絡向供應商信息中心發送采購訂單。
③供應商能夠較快地組織生產(加上一定的庫存),在供應商信息中心收到需貨方的需求訂單后,經過相應的准備首先向需貨方的信息中心發送ASN(預先發貨通知),然后按照需求訂單發貨。
④信息中心接到ASN后通知配送中心做好必要的准備工作,到貨后根據領用單位的需求,進行分揀、包裝等一系列工作,然后配送到需求點。通常要求在CD場地的停留時間不超過24小時。
4 結束語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成功實施基於JIT的供應鏈管理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①加強同供應商的關系管理,與供應商在“共贏”機制基礎上構築戰略合作關系,供應商對基於JIT的供應鏈管理能夠充分理解並積極參與和支持。
②企業內部供應鏈各節點部門不斷加強交流與協作,克服部門主義,盡量消除供應鏈各節點間的不合理環節以及浪費現象,能夠通過流程無縫運作實現對需求的高效快速響應。
③在基於JIT的供應鏈管理中,應充分重視並運用先進的物流管理技術與方法,如VMI(供應商管理庫存)、CRP(自動補庫系統)、Cross-Docking(經過型物流)等,並且企業應具備實施這些先進技術與方法的物流設施與運作能力。
④基於JIT的供應鏈管理成功運作離不開IT技術的支持,具有增值功能的信息網絡是成功的關鍵。因此,企業應具有一套能夠滿足基於JIT的供應鏈運作要求的信息系統,並且能夠實現供應鏈各節點環節間信息方便的交流與共享。
由於基於JIT的供應鏈管理是一種先進的管理模式,成功實施需要企業具備較高的能力和相應的條件。建議我國企業應積極穩妥地開展基於JIT供應鏈管理的探索與實踐。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