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系統規划
路網是點、線、面的集合
點是交叉口;線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面是與點、線相關的路網系統。
城市干道網類型
- 放射環式
放射環式路網圖由放射干道和環形干道組成,通常均由舊城中心區逐漸向外發展,向四周引出放射道,而內環干道則沿着拆除的城牆要塞舊址形成。
放射環式便於市中心與外圍城市和郊區的直捷快速聯系,常用於特大城市的快速道路系統。
放射環式道路系統實際由放射式與環層式(又稱圈層式)組合而成。
方格式又稱棋盤式,是最常見、最實用的道路系統類型,適用於地形平坦的城市。
缺點:對角線交通不便,非直線系數達 \(1.2 \sim 1.41\) 。
方格式主干道間距宜為 \(800m\) 。
由於地形起伏變化較大,道路網結合自然地形呈不規則形狀。我國山城重慶、青島、南平和渡口等城市的干道系統均屬於自由式,其道路沿山麓或河岸布置。
缺點:非直線系數較大、街坊不規則。
由上述3種基本圖式組成的道路系統。
- 組團式
河流或其他天然障隔的存在,使城市用地分成幾個系統。
網格形式基本為方格式,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可加環形輻射狀,以使交通網絡體系有利於解決市中心與各周圍綜合單元及對外交通的便捷聯系。
城市路網規划技術指標
- 非線性系數
非線性系數是指 道路起訖點間實際距離與其空間直線距離之比,是衡量道路便捷程度的一個指標。
下圖所示的方格式道路的非直線系數為:
當方格為正方形時,則 \(\rho = 1.41\) 。
下圖所示的放射式道路的非線性系數為:
以 \(ABC\) 金思維一個三角形,當 \(a=b,\alpha = 45^。\) 時,\(\rho = 2.6\) 。
放射環式路 \(\overset{\frown}{AB}\) 間非直線系數則為 \(1.1 \sim 1.2\) 。
- 干道網密度
干道網密度是指 干道總長度與城市用地面積 \(F\) 的比值。
下圖中干道網均勻一致的矩形方格,其間距為 \(l_1\) 和 \(l_2\) 時,則有:
干道網密度越大,則交通越方便;但密度過大,就使交叉口間距過小,交叉口過多,反而會使車速和通行能力降低。
一般主干道的合適間距為 \(800 \sim 1000m\) 時,干道網密度為 \(2.5 \sim 2km/km^2\) 。
- 道路面積密度
道路網面積密度是指 道路用地總面積(包括公共停車場、廣場)與城市用地面積的比值,又稱道路用地率。
城市道路用地面積應占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的 \(8\% \sim 15\%\) ,規划人口在200萬以上的大城市宜為 \(15\% \sim 20\%\) 。
- 人均道路占有率
人均道路占有率指 道路面積與人口數量的比值。
城市道路系統規划基本要求
- 合理用地、因地制宜,符合城市用地布局規划的需求
- 合理安排公路和城市的連接
- 正確處理新建道路和原有路網的關系
- 按交通需求規划路網
- 應滿足城市環境保護、城市景觀的需求
- 符合路面排水和工程管線敷設的需求
- 應考慮城市防災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