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PMP之八——項目質量管理


 

 

 

一、定義:以執行組織的名義支持過程的持續改進活動

  • 核心理念:兼顧項目管理和可交付成果兩方面
  • 質量影響程度(代價由大到小):客戶發現缺陷 > 交付前檢測和糾正缺陷(驗收或回歸) > 檢查並糾正過程本身 > 質量融入規划和涉及 > 質量文化
  • 項目管理(過程優化)和項目可交付產品(質量治理)
  • iso9000里質量是指一系列內在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等級約定於優先級
  • 質量成本:產品生命周期中預防不符合要求、為評價產品或服務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未達到要求(返工)的發生成本
    • 預防和評估成本:一致性成本
    • 劣質成本:內部團隊發現的問題和外部用戶發現的問題(不一致性成本)
    • 預防成本最為積極;外部失敗成本危害最大;評估成本不能提升現有產品的質量當可控制外部失敗成本的發生
  • 趨勢:客戶滿意;持續改進;管理層的責任;與供應商的互利合作
    • 質量是規划出來的
    • 質量包括過程和結果
    • 全員質量意識
    • 質量非基層,85/15,管理者為85%
    • 質量達標即可質量靠預防

二、關鍵字:

  • 預防/檢查:預防的是過程,檢查的是產品
  • 抽樣(例如破壞性等):
    • 屬性(yes or no       ):樣本數量多
    • 變量(yes or no ;程度):樣本數量少,並需要專業人員進行
  • 公差:可接受范圍
  • 界限:失控的臨界值
  • 持續改進:計划-實施-檢查-行動(PDCA)戴明完善,休哈特提出
  • 項目質量等級:由項目經理或項目管理團隊決定;提出者朱蘭->戴明(PDCA)->klsb(零缺陷)
    • 概念:質量為一系列內在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等級為對用途相同但技術特性不同的可交付成果的級別分類
    • 高/低等級:功能數量
    • 質量高/低:缺陷多少
  • 鍍金:
    • 肯定是團隊提出
    • 未完成:否決不做
    • 完成:提出變更
    • PMI反對,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應線完成需求;機會成本較大

三、過程:

  1. 規划質量管理:提供質量要求和標准,書面提供如何實現
    • 現代質量管理的信條:質量靠規划、設計、以及實在和不取巧,而非靠檢查
    • 有效遞增的五種質量水平:客戶發現缺陷、通過控制質量過程檢查和糾正缺陷、通過質量保證檢查和糾正過程、質量融入規划和設計、創建實現過程和產品質量的文化
    • 方針提供客戶;目標提供團隊
    • 質量指標:准時性、預算控制、缺陷頻率、故障率、可用性、可靠性、測試覆蓋度
    • 工具:
      • 專家判斷:質量保證、控制、測量結果、改進、體系
      • 數據收集:
        • 標桿對照(對應產品質量、性能、用途等):識別最佳實踐,並為績效考核提供依據
        • 頭腦風暴:最合適團隊的方式
        • 訪談(考察):了解隱性和顯性、正式和非正式的需求;確保信息可靠,不帶偏見
      • 數據分析:
        • 成本效益分析:估算備選方案的優劣;成本和效益的取舍平衡
        • 質量成本(COQ):
          • 一致性成本(規避失敗的成本):預防成本(培訓、設備、文件、預估時間);評估成本(測試、破壞性試驗、檢查:評估質量)
          • 不一致性成本(處理失敗的成本):內部失敗(返工、報廢);外部失敗(保修、債務)
          • 盡可能提高一致性成本,減少不一致性成本;一致性成本可控可評估
      • 決策:多標准決策分析(優先矩陣:對多個項進行優先級打分評估)
      • 數據表現:
        • 流程圖:過程流程圖,活動的決策,輸入輸出,需求等;改進過程並識別可能出現的質量缺陷
          • 教材版:
          • 實用版:泳道圖
        • 邏輯數據模型:組織數據可視化,商業語言描述;識別會出現數據完整性或其他質量問題的地方
        • 矩陣圖:識別項目成功的質量測量指標;確認因素、原因和目標的關系強弱
        • 思維導圖:可視化組織信息的繪圖方法,有助於快速收集項目質量要求、制約因素、依賴關系和聯系
      • 測試檢查規划:β測試、壓測、黑盒測試、白盒測試、集成測試等
      • 會議
    • 輸出:
      • 質量管理計划:如何實施執行組織的質量政策;項目管理計划的子集
      • 質量指標:描述產品屬性,控制質量如何驗;准時性、預算控制、可用性、可靠性、故障率、缺陷數、代碼缺陷比例等
  2. 管理質量:
    • 從無到有的過程管理計划(QA);一致性成本投入
    • 將管理計划轉化成可執行的質量活動,提高實現質量目標的可能性,識別無效或導致質量的原因(包括:質量保證、產品設計過程、過程改進)
    • 有助於:設計最優成熟產品;建立信心;確保質量目標;提高過程和活動效率和效果
    • 工具:
      • 數據收集:核對單(checklist),確認步驟是否執行或需求列表是否滿足
      • 數據分析:
        • 備選方案:評估可選方案
        • 文件分析:質量報告、測試報告、績效報告等
        • 過程分析:識別過程改進機會,識別非增值活動(不足之處);增加投入改良不足
        • 根本原因分析(RCA):分析偏差、缺陷和風險的根本原因處理,並杜絕此問題;來源魚骨圖
      • 決策:多標准決策
      • 數據表現:
        • 親和圖、流程圖(過程圖)、矩陣圖、帕累托圖
        • 因果圖(魚骨圖、石川圖):適用於根本原因分析;關鍵字根本原因
        • 直方圖(統計):數值數據統計
        • 散點圖(相關圖):兩個變量的關系圖
      • 審計
        • 審查項目活動是否遵循組織和項目的政策、過程和程序
        • 每次都有經驗教訓,對組織經驗教訓知識庫積累做出貢獻
        • 降低質量成本(上iso9000,不一致性成本)
        • 由內部或外部審計師來進行
        • 確認已批准的變更請求的實施情況(包括更新、糾正措施、缺陷補救和預防措施)
      • 面向x的設計:產品設計階段實施,優化特定方面(6sigma:DMAIC:流程優化;DFSS:新產品開發) ;降低成本、改進質量、提高績效和客戶滿意度
      • 問題解決:定義問題、識別根本原因、生成可能的解決方案、選擇最佳方案、執行方案、驗證有效性;結構化的問題解決方法
      • 質量改進:計划-實施-檢查-行動方式、六西格瑪方式(6sigma)
    • 文檔:
      • 質量報告:團隊上報的質量管理問題,針對過程、項目和產品的改善建議,糾正措施建議,質量過程中發現的情況
      • 測試與評估文件:質量目標的實現情況,核對單及詳盡的需求跟蹤矩陣
  3. 控制質量:核實可交付成果和相關質量要求(QC);評估質量,確保項目輸出滿足客戶要求,用可靠的數據證明已達到驗收標准,可供最終驗收
    • 工具:
      • 數據收集
        • 核對單:checklist(單次)
        • 核查表:計數表,收集屬性數據(記錄所有的核對單記錄)
        • 統計抽樣:抽樣
        • 問卷調查:外部客戶層面,客戶滿意度
      • 數據分析: 
        • 過程分析:識別過程的改進機會
        • 根本原因分析(RCA)
      • 檢查:檢查測量指標,驗證過程和可交付成果
      • 測試/產品評估:有組織的結構化審查;測試找出可交付產品的存在錯誤、缺陷、漏洞和不合規問題
      • 數據表現:
        • 因果圖
        • 控制圖:確認項目是否可控,通過規定的邊界來驗證
          • 質量失控:超過上限/下限;連續7點在基准的一邊
          • 標准差:(最樂觀-最悲觀)/6
          • 標准值:β算法(最可能*4+最樂觀+最悲觀)/6
          • 1sigma = 標准值+標准差;2sigma = 標准值+標准差*2;-1sigma = 標准值-標准差
        • 直方圖
        • 散點圖
      • 會議:變更會(確認變更是否實施),回顧會(總結會)
    • 產出:核實的可交付成果,用於確認范圍的輸入,以便接受正式驗收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