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軟件質量的定義
概括地說,軟件質量就是“軟件與明確的和隱含的定義的需求相一致的程度”。
軟件質量因素的定義
二、質量成本
1、什么是質量成本
質量成本又稱質量費用。根據ISO9000系列國際標准質量成本的定義是:將產品質量保持在規定的質量水平上所需的有關費用。它是企業生產總成本的一個組成部分。質量成本由兩部分構成,即運行質量成本和外部質量保證成本。
2、質量成本概念的產生和發展
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質量管理專家A.V.菲根鮑姆首先明確提出質量成本的概念。
20世紀80年代,菲根鮑姆進一步發展了質量成本的內涵。
美國質量管理專家J.M.朱蘭博士“礦中黃金”理論的提出,使質量成本理論更趨完善。此時,質量管理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即由統計質量管理進入全面質量管理階段。進而把產品質量同企業的經濟效益聯系起來,這對深化質量管理的理論、方法和改變企業經營觀念都有着重要意義。
我國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引進並在企業中推行質量成本管理。例如,先后在哈爾濱、株洲、桂林和上海等地的一些工廠進行了試點,然后逐步總結經驗,加以推廣。現在全國推行質量成本管理的企業數以萬計,大部分都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一些企業或整個行業,開始建立了質量成本管理的制度和標准,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3、質量成本的組成
根據國際標准(ISO)的規定,質量成本是由兩部分構成,即運行質量成本(或工作質量成本,或內部質量成本)和外部質量保證成本。
1.運行質量成本
運行質量成本是指企業為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而支付的一切費用以及因質量故障所造成的損失費用之和。它又分為四類,即企業內部損失成本、鑒定成本、預防成本和外部損失成本等。
①企業內部損失成本,又稱內部故障成本
企業內部損失成本是指產品出廠前因不滿足規定的質量要求而支付的費用。主要包括:廢品損失費用、返修損失費用和復試復驗費用、停工損失費用、處理質量缺陷費用、減產損失及產品降級損失費用等。
②鑒定成本
鑒定成本是指評定產品是否滿足規定的質量水平所需要的費用。主要包括:進貨檢驗費用、工序檢驗費用、成品檢驗費用、質量審核費用、保持檢驗和試驗設備精確性的費用、試驗和檢驗損耗費用、存貨復試復驗費用、質量分級費用、檢驗儀器折舊費以及計量工具購置費等。
③預防成本
預防成本是指用於預防產生不合格品與故障等所需的各種費用。主要包括:質量計划工作費用、質量教育培訓費用、新產品評審費用、工序控制費用、質量改進措施費用、質量審核費用、質量管理活動費用、質量獎勵費、專職質量管理人員的工資及其附加費等。
④外部損失成本
外部損失成本是指成品出廠后因不滿足規定的質量要求,導致索賠、修理、更換或信譽損失等而支付的費用。主要包括:申訴受理費用、保修費用、退換產品的損失費用、折舊損失費用和產品責任損失費用等。
2.外部質量保證成本
外部質量保證成本是指為用戶提供所要求的客觀證據所支付的費用。主要包括:
(1)為提供特殊附加的質量保證措施、程序、數據所支付的費用。
(2)產品的驗證試驗和評定的費用。
(3)滿足用戶要求,進行質量體系認證所發生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