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干
棋盤上AA點有一個過河卒,需要走到目標BB點。卒行走的規則:可以向下、或者向右。同時在棋盤上CC點有一個對方的馬,該馬所在的點和所有跳躍一步可達的點稱為對方馬的控制點。因此稱之為“馬攔過河卒”。
棋盤用坐標表示,A點(0, 0)、B點(n,m)(n, m為不超過20的整數),同樣馬的位置坐標是需要給出的。
現在要求你計算出卒從A點能夠到達B點的路徑的條數,假設馬的位置是固定不動的,並不是卒走一步馬走一步。
輸入輸出格式
輸入格式:
一行四個數據,分別表示B點坐標和馬的坐標。
輸出格式:
一個數據,表示所有的路徑條數。
輸入樣例 輸出樣例
6 6 3 3(注:空格分隔) 6
分析:
1、正常情況下,通過一個點路徑條數的算法
如果不考慮馬的因素,那么卒子線路中所經過的一個點,可以來自於兩個點,即此點正上方的點和左方的點,那么通過此點的路徑數量即為:正上方的點的路徑數量 + 左方的點的路徑數量(公式:f[n,m] = f[n, m -1] + f[n - 1, m])。
2、特殊情況1,馬的情況
3、最上邊界和最左邊界
如不考慮馬的情況,那么最上邊界和最左邊界上的點只是1。
代碼:
// // main.cpp // AdvancedPawn // // Created on 2018/9/23. //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f[20][20]; int g[20][20];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 { // insert code here... std::cout << "Hello, World!\n"; int i, j, n, m, x, y; memset(f, 0, sizeof(f)); //清空,數組元素起始值皆為0 memset(g, 0, sizeof(g)); scanf("%d %d %d %d", &n, &m, &x, &y); //輸入目標點B、馬的位置 f[0][0] = 1; //思考一下為什么出發點的路徑數為1,而不是為0 g[x][y] = 1; //自己偷偷舉個小栗子就知道啦^_^ g[x - 1][y - 2] = 1; g[x - 1][y + 2] = 1; //馬的控制點 g[x + 1][y + 2] = 1; g[x + 1][y - 2] = 1; //第一次做的時候 g[x - 2][y - 1] = 1; g[x - 2][y + 1] = 1; //1和2傻傻沒看清楚 g[x + 2][y - 1] = 1; g[x + 2][y + 1] = 1; //WA了N次,嗚嗚~ for(i = 1; i <= n; i++){ //縱向邊界初始化(第一列) if(!g[i][0]){ f[i][0] = 1; //不是馬的控制點,該點的路徑數設為1 } else{ //否則在邊界上此點及之后的點路徑數為0 break; //思考一下為什么? } //在邊界上還可以從哪里到該點? } //是不是不能了,因為可以來的路被馬“截斷”了 for(i = 1; i <= m; i++){ //橫向邊界初始化(第一行) if(!g[0][i]){ //同上,不解釋 f[0][i] = 1; } else{ break; } } //一步步遞推 for(i = 1; i <= n; i++){ //本題重要的代碼精華部分,模擬從起始點出發,每 for(j = 1; j <= m; j++){ //一步到達的點的路徑數之和 if(!g[i][j]) //如果不是馬的控制點,該點的路徑數為左邊+上邊點的路 f[i][j] = f[i - 1][j] + f[i][j - 1]; //徑數 } } printf("%d\n", f[n][m]); //輸出所有的路線和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