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N對應到M的一個過程,當N>M時被稱作收斂.鑒於排隊論的原理,當有N個顧客按其概率到達要求服務時,如果在一定的服務質量(收斂條件)被約定,則本系統僅需要有M(M<N)個服務員就夠了. 相當於輸入的比輸出的多.
簡單地說:
話務量大則收斂比必須小.話務量小則收斂比可以大。
舉個例子,對用戶級來說,從長時間平均來看,如果同時4個用戶只有其中一個要通話,則用戶級的收斂比可以到4:1。
收斂帶來的好處是能節省共用設備,缺點是忙時有呼損。
數據報文的流量收斂,是指數據報文在網絡轉發過程中由於架構、設備等非故障原因而不能實現線速無丟包轉發。在流量收斂時,網絡設備會有部分端口擁塞,進而丟棄部分報文。
造成網絡流量收斂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交換機不支持線速轉發,在交換機內部可能形成流量收斂;網絡架構設計不當,無論交換機是否線速,轉發報文時也會存在流量收斂。
交換機非線速導致的收斂指:某交換機只具有8Gbps線速轉發的交換能力,某時刻從交換機輸入的12個接口向輸出的12個接口同時轉發流量,當每個接口流量均跑滿1Gbps時,在交換機內部一定會有擁塞,此時便形成了轉發的收斂。實際每秒交換機接收流量為12Gbps,但轉發出去的報文只有8Gbps,收斂比為輸入帶寬(12Gbps)÷輸出帶寬(8Gbps)=3:2。
網絡設計不當導致的收斂指:若4台服務器分別通過千兆鏈路連接接入交換機,接入交換機通過1條千兆鏈路連接核心交換機。即接入交換機的下行帶寬為4Gbps,接入交換機的上行帶寬為1Gbps,為非對稱鏈路,下上行鏈路收斂比為下行帶寬(4Gbps)÷上行帶寬(1Gbps)=4:1。
較小的收斂比才能保證較高的網絡的傳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