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自己缺乏一種做事的專注,導致學習工作無法高效運行。所以搜集了一些有關專注力的資料,結合自己的經歷整理以自省。
專注力,可以簡單的解釋為集中注意的能力。專注力會對學習以及工作效率造成很大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專注於一件事情能讓你無暇顧及其他事情,專業的說法叫做表層意識全功率運作,這個是顯式的效率。第二點,也是更重要的,它還能夠使你的潛意識進入一種專注於這件事情的狀態。有過連續幾天乃至一周或者更長時間思考同一個問題的人想必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就是在這個思考的期間,有時候雖然表層意識因為某種原因不在思考這個問題了,比如睡覺,比如被其它事情中斷,但潛意識層面仍然保留着其“慣性”,也就是說,潛意識仍然在做思考的努力,從而雖然表層意識被其它事情占據,但潛意識卻將瑣碎的時間無形中利用起來了。這種無形中的時間利用日積月累可以產生宏大的效應。當這種潛意識成為一種習慣以后,就很容易在短時間內將自己的潛意識帶入到一種關注的“慣性”中,於是即便表層意識的注意力已經移開了,然而潛意識卻仍在繼續關注原來的問題。比如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歷,學習一首歌曲,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完全學會,然后你就去忙別的事情了,一個星期之后想起這首歌曲,居然發現原來難學會的幾個地方突然會哼了;或者思考一個問題,一開始的時候總有一個地方沒有思考出來,然后你就先放着了,幾天之后回想這個問題,突然發現一切都清晰了。這就是潛意識所發揮在作用,它能在你不知不覺中把時間利用起來。關於后一點,我們熟知的那個睡覺中想出苯的化學分子式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潛意識是可以通過某些手段來激發的,舉個例子來說明,比如頭天晚上記着要帶上某文件到公司的,第二天早上出門以后總感覺好像忘記帶什么東西了,卻始終想不起來,因為你昨晚沒有把這件事標記下來。於是乎你回到房間或者卧室,那個你昨晚模糊記憶着發生這件事的時刻和場景,盡量讓它重現,如果你善於運用這種場景重現手段的話,激發出潛意識里的記憶並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困難。所以潛意識是可以幫助我們做許多事情的。此外,潛意識也是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擾的,聊天的時候,你講得興致勃勃,連后面將要拿出來說的事情都已經呈現在腦海里的時候,突然被朋友打斷了一下,結果剛剛想要說的事就不翼而飛了。這種事情很常見,因為你的表層意識和正在運作的潛意識被突然中斷了。如果表層意識和潛意識都能專注同一件事情,也就是俗稱的完全投入,這個時候的辦事效率就是相當高了。當一個人完全投入時,其周邊事物幾乎對他的思維沒有任何影響,比如陳毅年少酷愛讀書,竟把蘸了墨水的餅往嘴里送;牛頓因做事過於投入居然把手感差異如此巨大的鍾表當雞蛋給煮了。另一方面,潛意識也能在你覺察不到的情況下干擾你的注意力,也就是說表層意識在關注一件事情,但潛意識卻在關注另一件事情,並且時不時來打擾表層意識,從而影響注意力和效率。由此可見,我們要讓正面潛意識得到“慣性”運作,負面潛意識盡快消失。
了解專注力的作用不夠,如何獲得專注力才是更重要的問題。跟人身上的其它特質一樣,專注力也是一種習慣。一個習慣於專注事情的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容易並迅速進入一種專注的狀態。既然是一種習慣,就能夠培養,有專家提到“思維體力”這一概念,所謂思維體力就是能夠持續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注意力造就非凡專家,天才源於長期專注的訓練。培養思維體力,是實現專注做事一個必要條件。除了培養專注的習慣之外,還可以通過另一個充分條件來實現專注力,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我們從小對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都是極其專注的,當然,即使長大了之后,仍然還是某種程度上保留了這種專注的能力,只不過因為種種外界因素,長久專注的能力反而削弱了,比如我們要考慮房子,要考慮業績,要考慮小孩,要考慮醫療保險…這些讓人焦慮的事情會積壓在潛意識當中,總是在影響專注力,削弱我們的人生效率。集中注意到一件事情上就是關注,關注分兩種,主動關注和被動關注,許多人對瑣事錯誤的采取了主動式關注,比如常常還沒下班或者放學就開始想“今天晚上我要去哪里吃飯呢,吃飯吃什么菜呢,吃完后晚上要不要找誰誰誰去看電影,好像最近新出了什么大片……”諸如此類的瑣事。實際上,讓這些不重要的事情自己來找你就可以了,因為到了該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你自然會去做,沒必要搞得跟去處對象、約會一樣,必須事先考慮到方方面面。被動關注更易理解,這在電腦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你在寫工作文檔的時候,電腦桌面突然彈出一個消息提示框,顯示的是你關注的明星突然怎么怎么了,這時很有可能你順暢的思路一下被這條八卦新聞帶到九霄雲外去了,不得不說這種中斷式的被動關注令人有些反感,因為它運用眼球效應強迫被動關注變為主動關注,擾亂思緒,降低工作效率。
簡單了解專注力之后,我們來看看訓練注意力、提高專心致志素質的方法。
方法一:有目標
當給自己設定了一個要自覺提高專注力的目標時,你就會發現,在非常短的時間內,集中注意這種能力有了迅速的發展和變化。定下了一個目標之后,不論做任何事情,一旦進入,就要排除干擾去實現目標。我們知道,漫無目的地把兵力分散開是兵家大忌。學習、工作也是如此,與其將自己的精力漫無目標地散漫一片,不如踏實地把注意力集中起來,如何集中,就是通過自己定下的目標。
方法二:有興趣
做事有了興趣,就會主動去關注並且願意付諸行動。畢竟主動做的事情比起你不情願做的甚至被強迫做的事情效率肯定要高。
方法三:有自信
不要受自己和他人的不良暗示,這些不良暗示很容易通過潛意識從負面影響你,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具備專心做事的品質。
方法四:排除干擾
抗干擾不僅體現在外界環境,還來自於自己內心。如果你能在鬧市區里看進書去,那說明你的抗干擾能力是非常強的。另一方面是內心的思緒干擾,做着這件事想的卻是另一件事,這種情況在學習上表現相當明顯。有的人明明更努力更刻苦讀書卻成績平平,有的人同樣是上課認真聽講,並且下課經常打籃球、看小說,但成績卻異常優秀,這就是是一種專注投入的結果。成績平平的同學不善於排除干擾,學習方法再好也是事倍功半,才會導致這種差異出現。
方法五:松弛有度
該集中注意的時候集中注意,該休息時應當放松休息,做到松弛有度。大家應該有體會,考試之后或者緊張工作之后,都會感覺到累,因為你集中注意力的同時也是在消耗能量,大腦消耗過多葡萄糖,你就會感覺累。在適度集中注意之后要懂得放松,長時間綳緊神經工作會出問題。
方法六:空間清靜
你的辦公環境,你的學習環境盡量保持干凈整潔,有利於思想的集中,這點很容易理解。
方法七:不死磕難題
當我們去做自己了解的事情時,就比較容易集中注意力。如果碰到自己陌生的事物,沒有用過的工具,在憑經驗探索無果之后,就會產生注意力“疲勞”,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避免在這個難點問題上束縛死,自己在嘗試很多努力后,包括尋求幫助仍然無法解決,那就必須繞開這個問題,除非是非做不可的事情。如果是非做不可,那就換過思維方式,尋求新的解決方案。這個時候就可以發散思維,不要一個勁的往里鑽。
簡而言之,有目標,有興趣,排除干擾是最重要的三點,培養專注做事的習慣,將帶來高效率、高品質的生活。
轉載請附上鏈接,謝謝 http://www.cnblogs.com/johannis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