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六,版圖
6.1 實驗背景
6.2 實驗內容
- 搭建CMOS反相器原理圖並仿真驗證
- 繪制反相器版圖
- 進行DRC,LVS檢查
6.3 實驗過程
- 如下圖所示繪制反相器原理圖,NMOS設置W=2um,L=1um,finger=2,PMOS設置W=4um,L=1um,finger=2
- 設置激勵條件,進行瞬態仿真
- 在做版圖之前需要先把工藝庫和Library進行attach,否則創建Layout時顯示不出Layer
- 創建Layout
- 從原理圖導入Instance
- 導入后的Instance如下圖所示(只顯示為紅框符號),想要查看Layout需要通過Shift+F快捷鍵進行切換
- 這里的NMOS和PMOS都沒有顯示B極,需要選中Instance后按q進行修改,可以設置襯底在Instance周圍的位置(Left、Right、Bottom、Top)
- 為了便於進行布線,在LSW界面中勾選Valid,Used,Routing選項,這樣就只剩下了7個Layer,根據反相器的原理進行版圖的繪制,並添加Label
- 運行DRC,根據報錯內容修改版圖,DRC問題的修改主要參考報錯內容以及PDK的Design Rules文檔
10 .運行LVS,如果原理圖和版圖是一致的,會顯示綠色笑臉😊
6.4 實驗分析
對於W/L很大的晶體管,此時其的柵電阻以及對應的寄生電容都較大,因此在實際設計中會將其設為多 finger 的結構。將其拆分為 finger=2 的 MOS 管后,對應的漏端的結電容 減小了一半。muti-finger晶體管的結構如下:
晶體管的\(W_{total}=W_f\times N_{finger}\),multi-finger晶體管廣泛用於Layout技術中。
進行Layout時,連線需要在正確的Layer中進行,跨Layer的連接需要依靠通孔。每個Layer的簡寫和名稱的對應關系如下表所示:
Layer簡寫 | Layer名稱 |
---|---|
AA | 有源區(Active Area) |
NW | N阱(N-Well) |
GT | 多晶硅柵極(Ploy Gate) |
SN | N型離子注入區(N+ implant) |
SP | P型離子注入區(P+ implant) |
CT | 接觸孔(Contact) |
M1 | 金屬層1(Metal-1) |
其他層的說明可以參考PDK的Design Rules文檔。
常用快捷鍵:
-
Save ------- 保存編輯(f2)
-
Fit Edit-------全屏顯示所畫單元(f)
-
Zoom In -------放大 (Shift+z)
-
Zoom Out ------- 縮小(Ctrl+z)
-
Stretch ------- 伸縮,拉動圖形的邊或角(s)
-
Copy -------復制編輯 (c)
-
Move ------- 移動(m)
-
Delete ------- 刪除編輯(Del)
-
Undo ------- 取消編輯,只能取消一次(u)
-
Properties --------編輯目標屬性(q)
-
Instance--------調用單元器件(i)
-
Path -------畫等寬線(p)
-
Polygon ------- 編輯多邊形圖形(Shift+p)
-
Label--------加入文本信息(l)
-
Rectangle -------編輯矩形圖形(r)
-
Ruler--------標尺(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