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36 負熵


熵代表混亂無序,那么負熵就表示有序,可以做功的能量和可以被識別的信息是典型的負熵。
減小某個系統的熵的唯一途徑就是打破孤立的條件,建立開放性的交互,從外界吸取負熵。
就像一顆種子,從土壤中汲取養分,從空氣中獲取養料,從陽光里得到動力,把本來七零八落的碳原子、氫原子和其他元素組合起來,變成一棵大樹或一株小草。如果你從樹上切一片樹皮,或者一片葉子,你會在顯微鏡下看到它的分子結構排列整齊,幾何圖案美得讓人驚嘆。這就是一個負熵(反熵增)的過程,就是把原本混亂的原子重新組合有規律的集體,從無序走向有序。
我們可以通過意識的開放和更新交互,打破意識系統孤立的條件,不斷注入新的能量,重新獲得內心的新秩序。
在《少有人走的路》一書里說到:“我們總是逃避必要的痛苦,慣於選擇平坦的道路,這是我們的惰性使然,懶惰是我們內心中熵的力量。“
對抗懶惰就是負熵的過程,充分的自我察覺和反省,察覺到自身的懶惰,找到懶惰的痕跡,一旦發現因為懶惰而放慢了腳步時,強迫自己加快步伐,朝着自己認定的方向大步邁進。反熵增是一場永恆的戰斗,沒有一勞永逸,只有不斷的察覺、自省和行動,不斷以開放的心態,不斷學習成長,實時更新自己的人生地圖,以自律勤勉降低精神熵。
叔本華說:“我們所處的世界是怎樣的,主要在於我們以什么樣的方式來看它,所以不同的人見到不同的世界。有人認為它荒蕪、枯燥和膚淺,有人覺得它豐富、有趣而且充滿意義。”
堅持冥想,保持專注力 ,自律勤勉 ,讓意識有條不紊; 專注於正在做的事, 運動、閱讀、寫作、音樂等活動中吸收養分, 讓內心重回秩序, 在獨處中獲得樂趣。這些是負熵的過程,能持續的提升幸福的體驗。

1991 年 8 月 25 日 ,還在赫爾辛基上大學的 21 歲學生 Linus Torvalds(以下簡稱 Linus) 在 Minix Useneg 上發了一個帖子,首次向外界公布自己做了一個免費的操作系統“Linux”。 “我正在做一個免費的操作系統,只是一個愛好,不會搞得像 GNU 那樣很大很專業”。
當時的 Linus 不會知道,自己的興趣愛好驅使的一個小項目會發展成改變世界的操作系統內核。 如今全球排名前 500 的超級計算機都在運行 Linux,超過 70% 的智能手機也都在運行 Linux。2020 年 全球雲計算市場每年投入超過 1000 億美元,90% 的雲端設備運行在 Linux 上 ,在嵌入式電子、物聯網空間等領域也有 Linux 的影子 也因為帖子發布的時間是 8 月 25 日,許多 Linux 愛好者就將其視為 Linux 真正的誕生日期,而非第一個 Linux 內核 0.01 發布的 9 月 17 日,也不是第一個正式版 0.02 的 10 月 5 日。

JDK/Java 16 已於今年 3 月份正式 GA,這是一個 僅有 6 個月技術支持 短期維護版本。 JDK/Java 17 計划於今年 9 月 14 日發布,這是一個會 提供數年擴展支持 長期(LTS)版本。
在最近召開的 SpringOne 上,Spring 官方宣布 Spring Framework 6 和 Spring Boot 3 計划將基於更高的基線於 2022 年的第四季度發布通用可用版本:
Java 17+(目前 Spring Framework 5.3.x 的基線是 Java 8-17)
Jakarta EE 9+(目前 Spring Framework 5.3.x 的基線是 Java EE 7-8)
這意味着,未來基於 Spring Framework 6 和 Spring Boot 3 的應用程序在運行時方面至少需要 JDK 17,並且需要 Tomcat 10 / Jetty 11(為了兼容 Jakarta EE 9)環境。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