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工程-案例分析作業-牛客


項目 內容
這個作業屬於哪個課程 2021春季軟件工程(羅傑 任健)
這個作業的要求在哪里 案例分析作業
我在這個課程的目標是 學習軟件工程基礎知識以及培養軟件開發能力和項目組織能力
這個作業在哪個具體方面幫助我實現目標 從用戶體驗、軟件評測、市場分析、設計規划等方面去分析一個軟件,從而把握住軟件開發的要點

P1 軟件初體驗

本次作業我對所要求的三款app進行了初步的體驗,其中由於牛客是重點書寫部分,因此接下來會對牛客的體驗做出重點說明,csdn與微信公眾號的體驗主要用來后續的產品對比部分,因此介紹較為簡短。

1.牛客

“牛客網是一個集筆試面試系統、題庫、課程教育、社群交流、招聘內推於一體的招聘類網站”

雖然看完百度百科后我對這個網站所提供的服務內容已經有了初步的心里預期,但當對該網站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體驗之后,還是驚嘆於牛客網的內容之多、板塊划分細小且精准,在知識提升上,它能夠以較為專業的方式去引導與規划你的學習路線;在實踐應用方面,又提供了諸多模擬筆試、模擬面試等內容,來幫助你進行一次較為真實的面試體驗;更重要的,他還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討論社區,讓大家來相互交流自己的學習經歷、面試經歷等,從而讓“一個人的面試”不再只是“一個人”的,讓大家都能一同享受這零距離的面試體驗。

雖然此次要體驗的軟件是牛客的app版本,上面的長篇大論只是針對於牛客網,但是牛客app也不過只是在牛客網的基礎上做了一定程度的內容閹割,因此app版本在整體內容上不會有太多偏差。

軟件使用截圖

csdn_組合 csdn_組合

學習板塊

登錄牛客app后的第一個板塊便是學習板塊。這一塊主要包含了一些備考面試所需要的知識儲備,並且以練習的形式給出。

用戶可以使用“每日一練”功能來進行每日的隨機題目的練習,或者針對某一崗位的某一方向的知識點進行專項訓練。訓練后的錯題會加入到錯題集中,方便用戶之后再來對錯題進行分析與學習。

牛客在這一板塊中也通過“面試寶典”功能給出了一些常見崗位的學習路線與考點導圖,來引導用戶進行較為系統的學習。

除了上述功能,我認為這一板塊一個較吸引我的功能就是給出了各公司的招聘筆試真題,這一部分是牛客與這些企業合作,獲得了相應的授權后,免費開放給用戶使用與練習的。這里往往會開放一些剛剛結束的筆試真題,既方便未參加該場筆試的用戶進行最新的體驗,也方便剛參加完的用戶進行復盤分析。

除此之外,該板塊還加入了校招日程、最新面經、求職攻略、求職專刊等內容,這里不再描述。

社區板塊

在這里用戶可以自由發部帖子,來描述自己的面試經歷或者一些求職經驗等,也可以與其它用戶進行積極的互動與交流。這里也有部分公司內部人員在社區里進行招攬宣傳,或者大牛對某些問題闡述自己的看法等,總之就是一個以求職內容為中心的討論區。

牛客app在這一板塊中專門將面經、內推、薪資等這些高頻內容划分出來,並將類型相同的帖子進行聚合,從而方便用戶按類型挑選自己所需的帖子。

同時這一板塊中還推出了“找內推”功能,各公司的正式員工注冊后,可以在這里發布自己的名片,方便想要找內推的用戶尋找到自己;同時其它用戶可以看到其他人對這些名片的評價,以挑選更加靠譜的員工內推自己。

求職板塊

這里牛客提供了“筆試日歷”與“校招日程”功能,來方便用戶獲取各公司的招聘安排信息。同時在這里牛客會張貼各招聘公司在牛客發布的崗位,並標注公司、崗位類型、工作base、時間要求、薪酬、發布時間等信息,而且會通過用戶對該招聘崗位的評價給出一些特性化標簽,如“有反饋”、“處理快”等,以幫助用戶選取更加合適的崗位。

個人信息板塊

這里牛客會給出個人的練習統計,將所練習的試卷、收藏的題目、做錯的題目等以列表或者圖標的形式給出,以及有正確率、程序提交次數等統計信息。同時牛客在這里給出了一個“成就值”的設定,以徽章、掛件等獎勵形式來激勵用戶去更加積極的提升自己與建設社區。

軟件使用感受

雖然相比牛客網,app版本的內容明顯少了許多,但是作為移動端的應用,軟件本身就應該以精簡為主,牛客app在這方面做的也確實很不錯,不僅UI做的比較簡潔精美,而且對內容的把握也很精准,只把牛客網中的最為核心的內容,比如題目練習、面經資源、校招日程等功能放到了這上面。

不過我對牛客app體驗的過程中,還是覺得首頁,也就是學習板塊內放的內容有些繁雜,有些內容並不與“學習”這一主題相不匹配。除了練習題、面經資源、求職攻略、專刊、課程、教程等這些與學習有着密切關系的部分,像“幫你內推”、“薪資爆料”這些並不屬於學習的部分也一同放入到了學習板塊中。因此在分類這方面有些地方還是稍顯混亂。

除此之外牛客為了精簡app版本,似乎並沒有采納牛客網首頁的那種目錄結構,然而我在使用網頁版的時候最滿意的就是首頁的目錄式結構,它將資源進行了更好的分類,並且會以較為系統的形式去引導你找到想要的內容。但是也許是開發團隊認為app的內容比較少,還不至於用到目錄結構來幫用戶進行引導,亦或者是目錄結果在移動端的顯示效果並不好,牛客app並沒有這種目錄頁,我還是有點小失望的。

但是總體上看來,牛客app的使用體驗還是很不錯的,不僅內容十分契合受眾人群,內容質量比較高,而且軟件的布局安排、ui設計、交互邏輯還是很好的。

2.csdn

軟件使用截圖

csdn_組合

軟件大致內容

首頁部分采用了資訊軟件常用的布局方式,“關注”、“推薦”、“熱榜”等標簽的分類也符合當下潮流,因此軟件的上手是很舒適的。同時csdn會將常見的交流內容划分為一個個頻道,以便用戶去選擇更加貼合自己的圈子。會員板塊提供了一些付費服務,比如購買一些精品書籍,一些VIP課程等。直播板塊會對一些熱門直播進行預告,同時也可以查看過去的直播回放。個人板塊就不再敘述。

軟件使用感受

作為一個IT交流社區,文章的閱讀體驗無疑是最優先的。不過由於手機屏幕比例的問題,導致比較寬的代碼塊的閱讀體驗極差,通常需要用手指向左滑動代碼塊才能看到代碼塊右邊的部分,這很大的影響了閱讀體驗,(相比於網頁版的csdn就沒有這種問題)。

同時文章頁面的“內容”、“評論”、“相關推薦”沒有分區提示詞,以及這三者的間隔外間隔與各自的內間隔比例不協調,再加上評論區內部、相關推薦內部沒有分割線的緣故,查看的時候會顯得稍顯別扭,給人一種較為混亂的感覺。

截圖如下:

同時文章的審核機制較差,不僅有很多轉載類的文章,點進去你就只能看到一個連接,然后再點跳轉鏈接過去才能看到原文章,有時甚至會有轉載文章互相轉載的現像,而且有些文章內容比較低下,不能很好的解決讀者的問題。而這部分的體驗對於一個交流社區來說往往是很核心的。

總之csdn在軟件交互邏輯方面與當下主流軟件較為契合,因此比較容易上手,但是在內容以及排版方面還有待改進。

3.微信公眾號

由於公眾號大家平時都在用,這里就不再放軟件使用截圖。只對體驗進行一個比較簡單的闡述。

微信公眾號給無論是商家還是客戶都提供了較大的遍歷,這里就像是一個應用商店,你僅僅只需要搜索到自己想要的公眾號,無需像一般軟件一樣經過下載與安裝等步驟,直接點擊即可以享受到公眾號所提供的服務。因此公眾號給我的感覺就是“小巧且精致”,因此對於大部分情況,使用體驗還是蠻好的。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微信公眾號的搜索功能並沒有推薦機制,也就是公眾號並不會根據你的需求或者愛好向你推薦你可能需要的公眾號,而是需要你從別的地方了解到相應功能的公眾號的名稱,然后對名稱進行搜索后,才能找到你想要的公眾號,這一點還是不太便利的。

P2 軟件評測

在上面的初體驗過程已經對三款app做出了初步的評價。牛客app UI精美、內容划分較為明確、內容靶向度很高,並且內容有很高的實時性,因此我對有求職需求的群體還是很推薦這款app的;csdn雖然在國內是一款很知名的IT社區交流軟件,軟件大部分效果也比較不錯,但文章的排版不太契合移動端,以及內容參差不齊,較為繁雜,有時用戶很難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因此我對該app的評價一般;公眾號為開發者或者客戶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服務平台,並且當下幾乎所有人都在使用這個功能,也足以見證它的成功,除了搜索部分不太如人所願之外,整體上效果還是很好的,因此我對公眾號的評價也是很不錯的。

接下來我會對這三款app進行一個定量分析:

類別 描述 牛客 csdn 微信公眾號
核心功能 分析三個核心功能的設計和質量 技能掌握與個人提升、經驗交流與經歷分享、企業招聘安排(8分) 經驗交流、問題搜索、社區建設(3分) 平台提供、消息推送、門店小程序(9)
細節 有什么為用戶考慮的細節? 內容安排方面,由於移動端編碼環境的問題,題目形式大多以選擇、問答形式給出;並且首頁的廣告會在你滑動時進行位置調整與透明度設置(8分) 推薦不只是根據你曾經所瀏覽的內容生成,也會推薦你曾經關注的人發表的內容(6分) 公眾號聊天框的回復內容可由商家自定義,且可以設置默認回復內容,來對客戶進行引導(8分)
用戶體驗 當用戶完成功能時,不干擾用戶 首頁有廣告,靜置時會遮擋視線;社區瀏覽過程中右下角的加號圖標也會遮擋視線。不過總體上沒有太大問題(7分) 雖然有廣告但是是以插入的方式排版,不會出現遮擋現象,但也會影響閱讀體驗,不過也沒有太大問題。但是文章內容沒有把關,導致體驗較差(4分) 沒有廣告彈出現像,不過按鈕點擊效果以及加載效果不太好(6分)
輔助功能 一些輔助功能如皮膚等 具有黑名單、屏蔽功能和勿擾模式,以及可以生成圖片水印,但是沒有夜間模式(6分) 具有隱私設置和夜間模式(7分) 沒有輔助功能,不支持客戶個性化配置(3分)
差異化功能 軟件獨特的功能,對用戶的新引力 可以進行模擬筆試與模擬面試,並且會提供最新鮮的企業真題,以及顯示各企業招聘日程(9分) 基於用戶的交流社區(6分) 提供運營平台,支持商家個性化制作公眾號,並且上手難度低。(10分)
軟件的效能 占用內存,啟動速度,內存泄漏 啟動較快且內存占用不高(7分) 啟動也較快(7分) 無需下載無需安裝,不過必須啟動微信使用,且按鈕點擊較為卡頓(6分)
軟件的適應性 在聯網/斷網, 大小屏幕, 沒有鼠標的情況下都可以順暢操作. 和不同平台的軟件能流暢協作 會對屏幕進行適配,且操作較為順暢(7分) 沒有太大問題(6分) 沒有太大問題(6分)
成長性 記住用戶的選擇, 適應用戶的特點,用戶越用越方便 每日一練能夠記錄上次訓練的方向,且會有錯題集專門保存用戶的錯題,有瀏覽歷史,會對過去情況進行統計分析,不過沒有個性化推薦(7分) 有瀏覽歷史,具有個性化推薦,具備數據分析(7分) 雖然關注公眾號會得到相應的推送,但關注量多后各種推送繁雜,使用體驗較差(3)
用戶有控制權 系統狀態有反饋,等待時間要合適。關鍵操作有確認提示,有明確的錯誤信息。 讓用戶方便地從錯誤中恢復工作, 快捷操作鍵可調整。 用戶可以自定義免打擾時間段,且有相應反饋信息(7分) 有反饋信息(6分) 有反饋(6分)
自選評分項目 要求軟件學習成本低,上手容易 軟件邏輯設計清晰,上手難度低(8分) 邏輯設計也較為清晰,上手難度低(7分) 對於客戶來說,商家提供的功能會在下方羅列出,上手難度很低(8分)
總分 74 59 65

P3 bug調研

bug量化標准

名稱 描述 星級
Blocker(崩潰) 阻礙開發或測試工作的問題;造成系統崩潰、死機、死循環,導致數據庫數據丟失,與數據庫連接錯誤,主要功能喪失,基本模塊缺失等問題。 ⭐⭐⭐⭐
Critical(嚴重) 系系統主要功能部分喪失、數據庫保存調用錯誤、用戶數據丟失,一級功能菜單不能使用但是不影響其他功能的測試。功能設計與需求嚴重不符,模塊無法啟動或調用,程序重啟、自動退出,關聯程序間調用沖突,安全問題、穩定性等 ⭐⭐⭐
Major(一般) 功能沒有完全實現但是不影響使用,功能菜單存在缺陷但不會影響系統穩定性。 ⭐⭐
Minor(次要) 界面、性能缺陷,建議類問題,不影響操作功能的執行,可以優化性能的方案等。

測試環境:操作系統:Android 10、牛客app版本號:3.26.3

可復現性:必然發生

具體復現步驟:點開”每日一練“ -> 點擊”練點別的“ -> 找一個專項點擊”練習“->迅速點擊后退鍵-> 確認離開 -> 再立刻點擊一個專項進行練習

bug具體情況描述:得到了”操作太快,請稍后再試。Too Many Requests!“的反饋,配圖如下:

QQ圖片20210409181914

Bug分析:bug成因可能是由於上一張試卷還在加載過程,就立刻選擇去加載另一張試卷,從而造成請求數目過多而產生的一種保護性措施。雖然這一定程度上可能是處於安全性考慮,但是這無疑挫敗了用戶的使用體驗,當用戶點開練習時,不小心誤觸或者由於沒注意等原因選擇了一張錯誤的試卷,想要返回重新選自己需要的試卷的時候,卻會因為該bug而暫時不能選取新的試卷,從而白白浪費客戶時間,可能會造成客戶心情急躁等不好的影響。因此我給此bug的評級為"☆☆"

P3 分析

使用此服務的所有功能,估計這個軟件/網站/服務做到這個程度大約需要多少時間(團隊人數6人左右,計算機大學畢業生,並有專業UI支持)。

假設用戶規模並沒有大到一定規模(百萬千萬級,即不考慮分布式部署、服務器集群、SSH專用通道等),采用一個極簡化的架構:“網絡接入->負載均衡->后台(服務器、數據庫等)”。且只考慮在Android平台的部署(不考慮跨平台設計)。並且這些大學生具備開發app相應的基礎知識(會對項目以及代碼進行基本的管理、熟悉Android app 開發語言、會搭建基本的服務器以及數據庫等),並且可以自由使用開源框架(UI框架、雲服務框架等)。

那么整個團隊的研發過程大致如下:

  • 交互設計與UI設計(這部分完全仿照牛客即可,不需要自己做出設計)

  • 基本編程語言、開發工具、緩存、監控、數據庫產品、服務器系統等工具的挑選:2周

  • 文件系統、郵件系統與圖片處理:2周

  • 前台UI搭建、設備適配:2周

  • 用戶賬戶管理、驗證與安全:1周

  • 學習板塊中的資源搜集以及題目生成與管理功能:2周

  • 討論區、討論熱度排行榜以及圈子等社交系統的建立:3周

  • 求職板塊中的日程功能以及職位的發布、篩選、排序等功能:2周

  • 個人消息:1周

  • 個人信息管理以及個人活躍信息統計:2周

  • 搜索功能:2周

  • Android推送、短信發送等服務:1周

  • 社交登錄分享:0.5周

  • 單元測試與集成測試:4周

  • 高並發壓力測試與性能優化、內存優化與網絡優化:3周

  • 真機調試、證書、打包、上架等App發布流程:2周

總之倘若不考慮過大規模與各類平台,並且在已經有過設計基礎的前提下以最低程度(可能在較大壓力下不符合性能要求,但不損失功能完整性)實現一個牛客app的話,一個6人的大學生團隊或許只用七個半月的時間(畢竟牛客app的功能相較於其它平台的功能來說比較簡單)。

分析這個軟件目前的優劣(和類似軟件相比),這個產品的質量在同類產品中估計名列第幾?

這里我們僅將牛客app與上文中介紹過的csdn和微信公眾號進行比對。

首先牛客app的靶向性很高,服務對象精准——面向求職者與招聘公司,且服務內容明確——為求職者提供招聘信息以及整合面試考點。其精准的為互聯網/汽車/金融/地產/快消五大熱門行業提供求職學習平台,因此其內容也比較明確專一。

其次牛客的內容質量較高,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官方出品的精品內容,並且能夠以一個系統的方式去引導用戶進行學習。相較於csdn,后者由於充斥着許多濫竽充數的內容,因此再一直被詬病。這也與上述的靶向性有關。雖然csdn也有着明確的服務對象(IT行業),但是由於整個IT行業的學習體系過於龐大,所以官方很難介入交流過程中,因此內容的好壞基本上取決於用戶所發表的內容。

再后來牛客的UI設計比較精美,以及內容相較於網頁版閹割得當,同時習題兼顧了移動端的用戶,多采用了選擇題的形式,因此牛客這個產品的質量還是較高的。

綜上我覺得牛客在上述三種產品中排列第一。

從各方面的問題,推理出這個軟件團隊在軟件工程方面可以提高的一個重要方面(具體建議)。

針對於牛客學習板塊(首頁)的內容編排方面,我覺得應該調整內容與板塊主題的協調性。官方可能是想處於“學習板塊”是“首頁”的原因,因此把一些比較特色的內容,例如“找內推”、“薪資”等內容也放入到了這個板塊中,以此來獲取用戶的注意,但是我覺得還是應當保證學習板塊里的內容盡量與學習貼合。

以及之前我所說過的,牛客網頁版的一個重要的且很有用的特色:即首頁的目錄式結構,他可以使得用戶索引到自己想要的內容,並且目錄也能夠較為系統的引導用戶去做出選擇。雖然在app上首頁這樣一個重要的內容也不應當被目錄代替,但是我覺得可以新開辟一個板塊,並加入這塊內容。

P4 建議和規划

市場概況

“我國每年IT人才市場供給約200萬新人,目前國內IT相關行業從業人員約1500萬人,按照年增長15%的速度,每年約225萬新增崗位,加上5%退休和離職率,每年大約有300萬市場需求 ”

上述是百度只針對於IT行業的求職情況的介紹,而牛客所服務的行業除了IT行業外(雖然以IT為重頭),還包括金融、地產、快消等其它幾個熱門行業。因此與這幾個行業相關的求職市場規模應該是百萬級快千萬級的規模的。再加上這幾年畢業生也越來多,以及這幾門熱門行業的熱度也是絲毫不退散,因此未來的市場規模只會越來越大。目前牛客也已經有了71萬次的安裝量,再加上每年都會有大約400、500萬的求職人員,因此每年的潛在用戶也是百萬級的。

市場現狀

目前市場上與找工作招聘類相關的軟件很多,例如“脈脈”、“BOSS直聘”、“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等。

軟件名稱 定位 優勢 劣勢
脈脈 職場社交及招聘 脈脈會根據你的通訊錄聯系人來幫你分析和深挖關系鏈。社交程度較高,用戶粘性強。 社交屬性太強,不適合專心學技術
BOSS直聘 上級直接在線面試 能夠直接快速的和公司負責人或者HR聊天、發送簡歷作品到HR的郵箱。發布簡歷合適的話,也常常會有相關行業的HR找你聊聊 公司質量參差不齊,容易上當受騙
智聯招聘 招聘和人力資源服務商 干貨集中,能夠按照地區提供崗位排行榜,且分類清晰 信息量太大,廣告太多
前程無憂 綜合招聘 提供許多免費簡歷模板 職位區分不太清晰

這些軟件均為競品關系,因為都是為求職者打造一份求職平台。

市場與產品生態

這個產品的核心用戶群是什么樣的人?典型用戶是什么樣的?學歷,年齡,專業,愛好,收入,表面需求,潛在需求都是什么?

這個產品的核心用戶群是:為計算機行業/機械汽車行業/金融行業/地產行業/快消行業這五大行業的求職者與學習者。典型用戶有:

  • 當年的畢業生或者想要為來年就職准備一份實習經歷的學生,年齡基本上集中在2122歲(本科畢業生)與2425歲(研究畢業生),專業為上述所說的幾門熱門專業,因為都沒有就職因此都還沒有收入,需求是想要一個以面試考點為核心內容的學習平台以及能夠展示各大公司招聘安排的平台。
  • 人力資源部門從業者,想要在該平台上為本公司招攬新的從業人才
  • 一些已經入職的正式員工,大多為剛入職但入職不久的員工,想要通過內推的方式來增加自己的收入並在該平台上尋找合適的內推人選
  • 一些已經有了許多年工作經歷的大牛,年齡可能在30歲以上, 想要在該平台上為萌新答疑解惑,對萌新進行正確的引導

產品的用戶群體之間是否存在一定的關系?是否有利用其相互作用二次構成特定用戶生態的可能性?

用戶主要以“招聘方”-“被招聘方”為主,前者為想要找工作的后者提供入職渠道與入職信息,后者為前者提供人才資源。招聘成功的“招聘方”可能會繼續在這里招攬人士,在該平台上成功獲取到入職資格的“被招聘方”將來也可能會回到這里幫助下一屆人入職。在這里,大家相互學習,共同為通過招聘這一目標砥礪前行。因此在這里的用戶相互都是比較尊重的,用戶生態良好。

產品規划

你要在當前軟件的基礎上設計什么樣的新功能?為何要做這個功能,而不是其他功能?為什么用戶會用你的產品/功能?你的創新在哪里?可以用NABCD分析

我想要在當前軟件基礎上增加軟件制作以及提供軟件模板的新功能。因為。目前牛克上也確實沒有這一功能,不過要想要為求職者打造一個完整平台,我覺得還是應當添加簡歷制作功能的。

項目 內容
Need 目前牛客沒有簡歷制作這一功能,而作為求職最開始一環,制作一個好的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良好且精美的簡歷可以幫助你通過第一輪的簡歷篩選環節,而不至於由於簡歷問題導致前功盡棄
Approach 開辟一個新的板塊,實現模板下載、簡歷編輯、方向提示詞、簡歷評分、簡歷保存、簡歷下載導出功能
Benefit 幫助求職者做一份精美的簡歷
Competitors 目前已經有wonderCV這種專業簡歷制作軟件,且同樣屬於招聘類的前成無憂軟件已經有簡歷制作功能
Delivery 可以在牛客網頁版上進行宣傳(牛客網頁版的使用人數更多)

如果你是項目經理,可以招聘6個人,並且有4個月的時間,你認為應該如何配置角色(開發,測試,美工等等) 才能在第16周如期發布軟件的改進版本,並取得預想中的成績。

美術設計人員:1人

文案設計人員:1人

前台開發人員:2人

后台架構師:1人

后台開發與測試人員:2人

請為你的團隊設計16個周期每周的詳細規划

第一周:共同做需求分析

第二周~第四周:美術師進行前台UI設計,文案設計人員為出簡歷評分機制以及提示詞給出指導,后台人員進行系統設計並梳理業務邏輯,並設計相關接口文檔

第三周~第七周:后台前台進行開發

第八周:進行集成測試

第九周~第十二周:進行alpha測試、Beta測試,並進行一些性能測試與壓力測試

第十三周~第十四周:由文案設計人員設計一些免費的模板並提交

第十五周~第十六周:上線測試版本,等待用戶反饋

十六周后:項目正式上線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