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性能指標


計算機性能指標

1.機器字長: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一次能處理數據的位數

2.總線寬度:數據總線一次能並行傳送的最大信息位數。

3.主存容量:是指一台計算機主存所包含的存儲單元總數 * 存儲字長

4.存儲帶寬:指單位時間內與主存交換的二進制信息量,單位Byte/s

 

時間指標:

主頻*時鍾周期 = 1  (頻率*時間 = 1)  時間 = 時鍾周期*時鍾周期數

 

指令平均時鍾周期數(CPI:Cycle Per Instruction):

  • 執行某個程序或程序片段時,每條指令所需的時鍾周期平均數
  • 一段程序中所有指令的時鍾周期數之和 / 指令條數
  • 指令數:執行某程序所需的總指令數量。
  •  程序的CPU時鍾周期數 = 程序的指令數 *CPI

 

MIPS(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每秒執行的百萬條指令數目

Instructions_Num = MIPS * Time *(10^6)

MIPS = (f / CPI) / (10 ^ 6)   (每秒時鍾周期數 / 指令平均時鍾周期數)/ (1 * 10^6) = 每秒指令數 / 1 * 10^6 = MIPS

 

MFLOPS(Million FLoating-point Operations Per Second):   浮點操作次數

 

CPU(執行)時間:執行任務在CPU上所花費的時間(不包括等待I/O或運行其他程序的時間)。

程序的CPU執行時間 = 程序的指令數 * CPI * 時鍾周期

可進一步區分為用戶CPU時間和系統CPU時間(很難精確區分)

  • 用戶CPU時間:程序本身所花的CPU時間。
  • 系統CPU時間:為執行程序而花費在操作系統上的時間。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