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計算機網絡性能指標(延遲/吞吐量/RTT等)


參考
計算機網絡性能指標

計算機網絡性能指標


帶寬、速率、延遲、吞吐量、丟包率(無線驗收標准一般-75dbm,del<100ms,丟包率3%)
帶寬x延遲 決定着路上的數據的多少。

速率: 連接在網絡上的主機在數字信道上傳送數據位數的速率,也稱為data rate或bit rate或bit.

b/s kb/s Mb/s Gb/s

速率:訪問右上是速率是5M 訪問右下速率是10M
帶寬:100M--網卡支持百M

吞吐量:是單位時間內通過網絡的總數據量b/s Mb/s

往返時間

時延(一個數據從網絡的一端傳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時間,可以是報文,比特流)

時延:是數據(一個報文或分組,甚至比特)從網絡或鏈路的一段傳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時間。
發送時延:是從發送數據幀的第一個比特算起,到該幀的最后一個比特發送完畢所需的時間。
發送時延=數據幀長度(b) /信道帶寬(b/s)      [信道帶寬就是數據率]
傳播時延:電磁波在信道中需要傳播一定的距離而花費的時間。
傳播時延=信道長度(m)/電磁波在信道上的傳播速率(m/s)
處理時延:主機或路由器處理所收到的分組的時間。
排隊時延:分組在輸入隊列中排隊等待處理,在輸出隊列中等待轉發,就形成了排隊時延。

總時延=發送時延+傳播時延+處理時延+排隊時延

利用率

栗子-計算題:

假設信道長度為1200km,其往返時間為20ms,分組長度為1200bit,發送速率為1Mb/s。若忽略處理時間和發送確認分組時間,則該信道的利用率為( )0.0566

解釋:首先知道傳遞的數據時1200bit.

   接下來計算有數據通過的時間,其中把速率的單位化成b/ms的形式,1Mb=1024Kb=1024*1024b=1048576b,1s=1000ms,所以1Mb/s=1048576/1000(b/ms)=1048.576b/ms,取近似1000b/ms

   有數據通過的時間=1200/1000=1.2ms

   利用率=1.2/(20+1.2)=0.0566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