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聲學基礎——3、大調的正三和弦、和聲進行


3、大調的正三和弦

一、和弦功能

  上一篇已經介紹了自然大調和它的調內三和弦。之前提到,和弦在調內有不同的性質和地位,這種情況就稱為和弦在調內的功能功能和弦是一種和聲理論,這次我們首先來介紹最基本的和弦功能。作為練習,這次用F大調作為例子。找到它的音階:F — G — A — Bb — C — D — E。

二、正三和弦

  F大調的主音是F,主音上的調內三和弦是Ⅰ級和弦F — A — C,這個和弦在F大調內就稱為主和弦。任何調的Ⅰ級和弦都是它的主和弦,主和弦行使的功能就是主功能。是什么意思呢?F大調的一個樂段,和聲基本上是圍繞主和弦進行的,並且只有回到了主和弦,才會給人以結束感。

  主音向上純五度(向下純四度)到5音C,5音的調內三和弦是Ⅴ級和弦C — E — G,這個和弦稱為屬和弦,它行使的功能就是屬功能。“屬”代表從屬於主和弦,然而實際上屬和弦是除主和弦外最重要的和弦,英文用“Dominant(支配的)”就表達這個意思。

  作為對稱,主音向上純四度(向下純五度)到4音Bb,4音的調內三和弦就是Ⅳ級和弦Bb — D — F,就稱為下屬和弦,行使下屬功能

  以上三個和弦統稱為大調的正三和弦在網格圖上,主和弦的右側就是屬和弦,左側就是下屬和弦,這是固定的。正三和弦在大調的和聲中占據最主要的、骨架的地位。

  這之后,我們用加粗名稱來表示和弦。如大三和弦就用根音表示:F:F — A — C。

三、和聲進行的規律

  旋律有“進行”的說法,同等重要的和聲自然也有。有了正三和弦之后,我們已經能在大調上完成基本的和聲進行了。接下來隨着講解和聲進行,一並介紹正三和弦的功能。

  和弦的進行是依靠某些邏輯的。大家請注意一些特點:

單和弦並不存在太多進行上的意義,譬如C,它可以是C大調的主和弦,又可以是F大調的屬和弦。

兩個以上和弦按順序擺在一起就叫連接,譬如CF。然而連接的意義也不是很明確,剛剛這個連接就可能是C大調上的Ⅰ— Ⅳ,或者是F大調上的Ⅴ — Ⅰ,或者單純只是這樣連接了一下。

通常,只有在調內,連接才有成為進行的可能。“進行”的意義就是意圖明確的連接。然而“調”主要是和聲來建立的,也就是我們的和聲連接要更具有調性一點,怎么去建立調、取消調、轉調,進而利用和聲來表現音樂的色彩和情緒,這是和聲進行的主題。譬如如果想讓剛剛的連接更明確一點,可以加上一個和弦:FCF,這樣就可以認為是F大調上的Ⅰ — Ⅴ — Ⅰ。

  上一段我們明確了大調的正三和弦,實際上正三和弦已經可以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進行了。正三和弦由於是三和弦又是調內的主要和弦,互相之間的連接可以任意一點,不過大調仍然有以下的最基本的和聲進行:

Ⅰ — Ⅳ — Ⅴ — Ⅰ

也就是 主 — 下屬 — 屬 — 主 的進行模式。這一模式可以遍歷主、屬、下屬的功能,並且三個和弦遍歷七個調內音,十分重要,被稱為完全功能循環。F大調里就是F Bb C F

這個進行可以建立起大調。嘗試聽這個進行,它告訴我們正三和弦的以下主要功能:

1、主和弦Ⅰ是調的中心,從Ⅰ即開始建立此調,聽覺上有穩定感。

2、下屬和弦Ⅳ是一個不穩定的和弦,它會帶來運動感。Ⅰ — Ⅳ的進行讓和聲偏離主和弦,樂句開始運動起來,仿佛過山車的上升;

3、屬和弦Ⅴ是一個更不穩定的和弦,它會帶來緊張感。請嘗試Ⅰ — Ⅳ — Ⅴ,讓和聲停在屬和弦,將會有一種樂句沒有結束的感覺;

4、經歷下屬和屬和弦,樂句十分不穩定,這時做Ⅴ — Ⅰ進行,回到主和弦,將有放松感,重回穩定,同時又令人回味方才的緊張感。

上面這個進行給了我們和聲進行最基本的規律:穩定 不穩定(運動、緊張) 穩定。任何和聲進行都不會違背這個規律。為了加深這一印象,請大家嘗試聽下面兩種進行:

F F F F F

F Bb C C C C C F

大家應該會感覺到,第一條進行很枯燥,令人難以聽下去;第二條不斷重復C又令人感覺憋悶,直到F才有釋放的感覺。這其實就是穩定與不穩定的辯證關系:沒有不穩定或者太不穩定都不利於和聲的和諧進行。請大家嘗試在第一條里加入幾個下屬和弦和屬和弦,在第二條去掉幾個屬和弦(或者在里面插入一些下屬和弦)來感受。不過,不穩定之間還有一些關系,如果不是不斷重復同一個和弦,不穩定之間的轉化也十分豐富,這將在之后說明。

四、不同的進行

  上面提到的不穩定和穩定的關系,在和聲學中有術語:引入解決

  引入的意思就是樂句的開始要從穩定到不穩定,古典理論認為最好是漸進的,不要過於急迫,不過現在並不認為有何優劣。而解決的意思則相反,在樂句的中間或結尾,將不穩定甚至不和諧的部分變為穩定、和諧的情形。

剛剛提到了漸進,實際上下屬和弦一般就比屬和弦穩定一點,Ⅰ — Ⅳ — Ⅴ這個引入比Ⅰ — Ⅴ平緩。正三和弦之間的連接比較隨意,一般有這么幾種基本進行:

1、Ⅰ — Ⅴ — Ⅰ。這種進行突出屬和弦的不穩定性以及向主和弦進行的傾向性向心),稱為正格進行(其實指Ⅴ — Ⅰ)。

2、Ⅰ — Ⅳ — Ⅰ。與正格進行不同,下屬和弦的傾向性不那么強,這樣進行並不具有正格進行的緊張感和戲劇性,而有一種安寧、平靜的感覺,稱為變格進行(Ⅳ — Ⅰ)。

3、Ⅰ — Ⅳ — Ⅴ — Ⅰ。剛剛介紹的進行。根據剛剛提到的Ⅳ和Ⅴ的不同,這樣進行,引入是漸進的,解決又符合了屬 — 主的傾向性,因此就稱為順功能進行

4、Ⅰ — Ⅴ — Ⅳ — Ⅰ。與順功能進行相反的進行,也就叫反功能進行。它的引入比較戲劇化,而解決又平緩。雖然稱為“反”,實際上無優劣主次之分。

五、嘗試寫作

  到這里,和聲學書籍可能會引導學習者進行和聲編配,即對一段沒有給出和弦的旋律編上和弦。然而嘗試過后大家就會發現,和聲編配可以極簡單也可以極復雜,就像我們可以用從20以內加減法到十二階循環群的數學知識來解釋和聲一樣,而且通常找不到答案(實際上也沒有)。勛伯格不贊同這種方式,他的觀點是,旋律和和聲的訓練應該融會貫通。我們采這種觀點,嘗試利用和聲進行來寫作一些短句。以下會出現五線譜以及一些基本的樂理,然而並不是和聲學的內容,在此不做詳細說明。我們先嘗試寫出一個4小節的短句(短句實際上一般會拖延到后面的小節,開始也有可能提前):

首先應該選好調,這里還是應用F大調。

這里簡單介紹一下五線譜標記調性的方法:在拍號之前用若干個升號(或者降號)標記,C大調無符號,然后沿五度循環,往上依次加一個#號,往下依次加一個b號(因此G大調就是一個#號,F大調就是一個b號),直到6個#號或者6個b號。五線譜只能標出自然大調和自然小調,其余的變化要在譜面上標記。

然后應該選好節拍和速度,我們用簡單的$\frac{2}{4}$拍,速度就是120bpm左右,不必過於確定。

之后應該選好這個短句的和弦進行,由於只有4小節沒辦法太復雜,我就選取正格進行:FF。在一開始的時候我們的和弦沒必要太復雜,只要用柱式和弦(同時彈出和弦的所有音)就好,在譜面上作出:

(從這里開始大家可以依自己的喜好來寫作,我這里只是例子)

這里注意,和弦的位置最好是強拍($\frac{2}{4}$拍種就是每小節第一拍),否則會出現和聲切分,初學時不好駕馭。雖然我們說要寫4小節,但為了明確調性從F開始,實際上超過了4小節,不過這並不是重點。同時,現在最好應用簡單的一小節一個和弦(當然同樣的和弦可以連續使用)。

然后為這段和聲編排旋律。我們從和聲開始,當然實際上也可從旋律開始,最極端的情況無非是為自己的旋律編配和聲,但旋律與和聲的寫作不能矛盾。創作旋律本不簡單,學問很深,我們可以用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每個小節都去應用和弦內音:譬如F,F、A、C就是它的和弦內音。變成這樣:

第4小節到第5小節的下行到主音結束,是旋律的終止,和聲的進行Ⅴ — Ⅰ稱為終止式。這是最經典的終止式,同樣經典的還有Ⅳ — Ⅰ。對應的,第1小節的Ⅰ則是一個引入。

還有一點應該注意,一般旋律在相對和弦的高音區,可以認為是冠音。如果和弦的根音和旋律的冠音有八度關系,就稱為根冠同音,雖然和諧,但聽覺效果不豐滿,后果也比較嚴重,一般不建議這樣做(並不是絕對不能,而是不應頻繁)。

這樣實際上有點枯燥,我們可以變化一下。這部分不是和聲學的內容,我們就不做得太復雜了:

隨意地去改變這些旋律音,只要不偏離和弦太多,都是可以接受的。

我們現在只作出了4個小節,這實際上只是一個短句,想要讓它太復雜是不現實的。下面我們來改造出一個8小節的、兩個短句組成的樂句。不想改變這個終止式,我們在中間插入小節:

也就是說我們多出了5個小節。還是要為這段樂句找到一個和聲進行。

一般一個短句占用的長度是以時間來區別的,在我們現在這個條件下,4小節一短句比較合適。這時我們的8小節就是兩個短句,短句結束時最好明確,譬如使用終止式。但在第一個短句結束時我們要不要應用終止式呢?這是不好的,因為終止式會讓樂曲停止,但是我們后面還有樂句,這里最好應用半終止式:也就是停留在Ⅴ或者Ⅳ上,讓樂句有一種未結束的感覺。不過半終止也是一種終止,半終止之后的和聲進行可以另起爐灶。我們嘗試在第4小節半終止。由於終止式已經用了Ⅴ,我們這里不妨就用Ⅳ(當然也可以是Ⅴ),然后隨喜好編排出起始 — 半終止 — 終止之間的和弦進行(當然也可以先寫旋律再寫和弦):

然后給它隨便地編上旋律。在半終止的時候,旋律最好平穩一點:

這樣就差不多了,最后標上終止小節線。旋律和和弦有一些不大的改動(其實是為了排版)。有兩個小節的和弦沒有寫全,省略了五音,這是可以的,因為只是失去五音幾乎不影響和弦的性質。

我的這段旋律並不漂亮,大家可以多多嘗試,加強創作的熟練度,也可以換用不同的調。這里大家可以先做一些嘗試:

1、把這段樂句換到別的大調上,聽聽有什么不同;

2、調內和弦之間經常共享內音,譬如Ⅴ和iii、vii-dim都共享兩個內音,試試把樂句中間的和弦(即非起始、終止、半終止的和弦)用這樣的和弦替換,聽聽有什么效果。

相關內容之后會介紹。

關於正三和弦就介紹到這里。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