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TD不能簡單翻譯為將事情做完
GTD強調前者(把事情處理完,把事情做好)
2、GTD的兩個目標:
目的(1)大腦清空不混亂
目的(2)隨時明確知道下一步應該做什什么
3、大腦的混亂記憶
對於混亂的待辦事項,大腦就像一塊不穩定的硬盤,它不能如你所願地幫你穩定存儲數據,無法快速對內容進行優先級排序
如果用一張紙或者某種特定軟件作為外部存儲器可以解決這種問題(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4、GTD的具體流程
舊版:
收集
整理
組織
計划
執行
新版:
捕獲 主動捕獲待辦事項
明晰 明晰而不僅僅是整理
組織
回顧 強調回顧的重要性
執行 執行是Engage,不是Do,明確對象的內在聯系,而不是簡單的去做。
捕獲:所有遇到的大小事情捕獲在一起,裝到收集箱中
明晰:將收集箱中收集的東西一件一件的拎出來,問自己五個問題(注意五個問題依次往下,比如這件事情可行動嗎?不可行動向右進行,可行動向下進行):
整體思維導圖:
5、執行清單的排序(做事情的先后步驟)
兩個原則:(1)你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事情(2)盡可能做距離你目標更近的那件事情
對於(2)來說,必須依據一個大的前提,比如上圖中,作者希望把Graphic作為主要目標,所以會出現想上圖所示的排序。
6、對於6我們提出執行中的四個注意事項
在對執行清單排序時候,如果你把近期需要做的事情放在靠后的位置可能會出現遲遲沒有做完前面的事情而導致后面的事情做不了的潛在問題。(比如上圖中我們如果按照順序做事情可能會餓死貓)
(1)能被放進執行清單的,都是可以一步搞定的事情(所以不必擔心,注意設置好deadline)
如果用時較長,可能是事情本身非常特殊、能力有問題、態度有問題
(2)做計划、做方案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3)做好時間預估
(4)為特別的事情預留時間
強行為計划設定deadline,比如強行設定為今天必須買貓糧
7、如何保證執行清單的效率和質量?
(1)一次只處理一件事情
(2)使用計時器進行專注
(3)打破負罪感幻覺(比如沒有接到重要聯系人的電話)
負罪感:朋友突發緊急情況,你本來應當去而沒有去,會產生負罪感
負罪感幻覺:朋友明知你在專注做某件事情而非要拉你去娛樂,你沒去有去,覺得朋友會疏遠你。
8、GTD的五個流程,分別在什么時候做?
(1)所有事情無論大小放入收集箱中 ——> 對於每件事情問自己那五個問題,分別放入對應清單中 ——> 對執行清單進行排序 ——> 兩個原則四個注意事項 ——> 保障質量和效率
(2)對於作業、學習任務建立在成熟的教育體系和學科安排之下的計划無需使用GTD,或者直接屬於執行清單中靠前的事項
(3)時間表,我們需要GTD做什么?
====================================================================
兩個月的自我實驗正在進行中,實驗結束回來補充和修改相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