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座元件是一類能改變其自身在基因組當中的位置的DNA重復序列,它能夠使得突變產生,也能“逆轉”已有突變,它能改變生物細胞的遺傳屬性和基因組穩定性。1951年,美國冷泉港著名女性細胞遺傳學家Barbara McClintock發表文章“Induction of Instability at Selected Loci in Maize”,首次在玉米種發現這類“跳躍基因”,這一研究成果使其在1983年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簡單來說,轉座元件可以分成兩類:Class I和Class II。
Class I又被稱為Retrotransposon,逆轉錄轉座子,指那些通過“復制-粘貼”機制來實現其在基因組中“跳躍”的轉座元件,這種類型的轉座元件能不斷增加其自身在基因組中的拷貝數。
這類轉座元件在跳躍的過程中,依賴其中一類元件——LINE1,長散在元件所編碼的ORF1p和ORF2p。ORF1p行使RBP的功能,攜帶轉座元件的RNA中間體進入細胞核,在ORF2p(含有一個EN,核酸內切酶和一個RT,逆轉錄酶)的幫助下,完成基因組的重組。
Class II,也叫做DNA轉座子,這種類型的轉座子主要是通過“剪切-粘貼”的機制進行“跳躍”。不像Class I, 它們的轉座反應僅依賴部分元件編碼的轉座酶。在此分類基礎上,根據各種元件的結構特征,轉座元件還可以被細分為不同的family和subfamily。

圖1. 轉座元件的種類
轉座元件在不同物種中所占的比例不同,比如在人基因組中,大約有50%的序列為轉座元件,且有文獻報道說有些基因是由轉座元件進化而來。在某些植物中,轉座元件在基因組中所占的比例可能高達95%。
圖2. 各物種轉座元件所占的比例
圖3. 轉座元件作用方式
來源:
https://www.jianshu.com/p/3eb7e8d6c07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