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領導力是可以學會的
2、每個人都可以具備領導力
1 “復制”的關鍵在於工具化。掌握工具,人人可以具備領導力,領導的實際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2 這一點上,西方社會走在了我們的前面。例如可口可樂、寶潔這樣的大企業,講究的是工具化,把工作拆分成可以完成並檢驗的步驟,員工接受訓練,按照步驟行事,有條不紊。 3 在這樣的體系中,員工效率變高,領導的領導效果也有顯著的提升。而這種“工具”是可以復制的,可以輕松傳遞給下一個人,實現領導力的永續發展。 4 進一步說,這也可以避免員工流失帶來的巨大損失。掌握了領導力工具,實現了領導力的自我發展,就不必擔心某一個高管離開導致業務停滯不前,因為會有新的員工及時補上,保證領導力的環節不斷、不亂。
3、員工的執行力等於領導的領導力
還有一些領導者會陷入“執行力”的迷思,執着於提升員工的執行力,卻不知道,員工的執行力等於領導的領導力,只有領導提升了領導力,才可能帶來員工在執行層面的高效表現。具體應該如何去做呢?日本企業的做法值得借鑒。在日本企業中,領導給員工交代工作任務,一般需要交代五遍:
1 第1遍,交代清楚事項; 2 第2遍,要求員工復述; 3 第3遍,和員工探討此事項的目的; 4 第4遍,做應急預案; 5 第5遍,要求員工提出個人見解。
經過這樣的復雜流程,可以確保員工充分理解做事的目的和方法,減少后續失誤的可能,避免徒勞無功,防止“重做”的風險。而重做是企業最大的非必要成本。
和日本人的這種做法恰恰相反,許多中國管理者的口頭禪是“不要讓我說第二遍”,這樣就會造成員工理解上的偏差,做出來的成果可能與你的期待南轅北轍。這就是領導力高低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