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實驗法的介紹:
正交試驗法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種試驗法,它是利用正交表來對試驗進行設計,通過少數的試驗替代全面試驗
在一項試驗中,把影響試驗結果的量稱為試驗因素(因子),簡稱因素。因素可以理解為試驗過程中的自變量,試驗結果可以看成因素的函數。在試驗過程中,每一個因素可以處於不同的狀態或狀況,把因素所處的狀態或狀況,稱為因素的水平,簡稱水平。
舉個例子:
某所大學通信系共2個班級,剛考完某一門課程,想通過“性別”、“班級”和“成績”這三個查詢條件對通信系這門課程的成績分布,男女比例或班級比例進行人員查詢:
根據“性別”=“男,女”進行查詢
根據“班級”=“1班,2班”查詢
根據“成績”=“及格,不及格”查詢
按照傳統設計——全部測試
分析上述測試需求,有3個被測元素,被測元素我們稱為因素,每個因素有兩個取值,我們稱之為水平值(也就是2)。
如果是普通的全面測試,則如下(2^3=8次)
<ignore_js_op>
全面測試表
若采用正交測試
利用正交表設計測試用例,我們得到的測試用例個數是n=3*(2-1)+1=4(這個公司就是(因素數*(最大水平數-1)+1)),對於三因素兩水平的剛好有L4(2^3)的正交表可以套用
於是用正交表試驗法得出4個測試用例如下(正交測試表的類型一般都會給出來)
正交測試表
正交試驗設計方法
與一般的試驗設計類似 ,用正交試驗設計方法設計測試用例時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1)確定因素
這里的因素是指對軟件運行結果有影響的軟件
(2)確定因素的取值范圍或集合(該步是為步驟3做准備的)
因素的取值范圍是指軟件輸入的取值范圍或集合以及可用的硬件資源。
(3)確定每個因素的水平
根據因素的取值范圍或集合 ,采用等價類划分、邊界值分析以及其他軟件測試技術,在每個因素的取值范圍或集合內挑選出有效等價類、無效等價類、正好等於、剛剛大於或剛剛小於邊界值等有代表性的測試值。
(4)選擇正交表
根據確定的因素和水平 ,選擇適合的正交表。
如果沒有合適的正交表可用或需要的測試用例個數太多 ,要對因素和水平進行調整。
正交表的構成:
l行數(Runs):正交表中的行的個數,即試驗的次數,也是通過正交實驗法設計的測試用例的個數
l因素數(Factors):正交表中列的個數,即要測試的功能點。
l水平數(Levels):任何單個因素能夠取得的值的最大個數,即要測試功能點的輸入值
http://www.bcbxhome.com/bcbx/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0&fromuid=27
(出處: 編測編學軟件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