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相位補償技術在線性電源中的應用---極點零點,相位補償


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274423.html

1、引言
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電路的自激問題,本文結合線性電源的自激問題,介紹一種使用相位補償技術的實用方法,達到消除自激的目的。
2、穩壓電路本質上是放大器
以常見的串聯穩壓電路為例,圖1所示的典型電路在模擬電路的教科書中屢見不鮮,原理不再累述。

圖1 典型的串聯穩壓電路


如果用放大器的視角看待此電路,那么誤差信號經過R3、R4的分壓送入Q2的基極,然后從其集電極輸出,這是一個共發射極放大器(反相的),后面的Q1只是跟隨器,所以對誤差信號來說,Q2、Q1組成了反相放大器;D1是基准電壓,接在Q2的發射極,放大后從集電極輸出,這是一個共基極放大器(同相的),於是對於基准電壓來說,Q1、Q2組成了一個同相放大器。
因此,對圖1的電路,我們可以理解成圖2的形式,即一個使用運算放大器的穩壓電源電路。

圖2 理解成使用運放的電路


如果把射極跟隨器Q1合並到運放中去,再把電路的畫法稍微改變一下,如圖3所示,這是不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負反饋放大器的基本形式呢?

圖3 進一步改成放大器的畫法
顯然,穩壓電路最終可以理解成基准電壓的放大器,並且采用了環路負反饋技術,即一個直流耦合的多級負反饋放大器。
既然是多級環路負反饋,就完全有可能因為極點分布不合理而產生自激問題,因此也可以使用負反饋放大器中的相位補償技術去解決。
3、補償的基本思路
在負反饋放大器自激的頻率點,一定是相移達到了-180°,且該點的增益≥1。如果使得該點的相移小於-180°,自然就可以破壞自激的條件,消去自激。
與極點相反,零點能產生相位超前的作用。基於這一點,我們不妨在電路中引入新的零點,使得放大器滯后的相位得到恢復,從而消去自激。當然,引入零點的同時,也必然產生新的極點,必須讓新的極點遠離所引入的零點頻率。
下面將用兩個案例來分別說明如何使用RC滯后及超前補償的辦法來達到消除自激的目的。
4、RC滯后補償案例
RC滯后補償的基本電路如圖4虛線框內所示。其中U1、U2表示前后級電路,R1視為U1的內阻,R2和C1為滯后補償電路元件。

圖4  RC滯后補償電路


忽略前級U1的輸出電容及U2的輸入電阻與電容,R1與R2、C1產生了新的零點與極點,零點的頻率是:
式(1)

極點的頻率是:

式(2)

該電路的運用條件是:C1>>Ci(后級輸入電容及原前級輸出電容之和);R2<<(R1||Ri)(Ri為后級輸入電阻)。這樣新的極點比原第一個極點的頻率低,增加的零點頻率比極點頻率高,增加RC補償電路后的電路典型的波特圖如圖5所示意,可以看出校正后,零點Z1附近的相位得到了恢復,在增益將為0dB時,其相位仍然有余量(參看圖5中的虛線L2)。當然不同的零極點分布,其波特圖也會有所不同。
注意圖5中零點的頻率略低於自激頻率(參看圖5中的虛線L1),這是我們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常采取的方法。


圖5  RC補償的波特圖
圖6是一實驗用簡易24V 3A的直流穩壓電源,當電路搭完進行測試時,發現輸出端有大約800kHz的自激振盪波形。

圖6 簡易24V 3A線性穩壓電源

圖6中,誤差放大器后面是射級跟隨器,輸入阻抗比較大,適合采用RC補償方式:在Q5的集電極對地接一RC回路,如圖7所示。

圖7  Q5集電極對地接RC校正元件


讓零點頻率略低於800kHz,取R=220Ω,C=1000pF,Q5的輸出電阻取12kΩ。根據式1和式2分別計算得到極點的頻率約60kHz,零點的頻率是723kHz,兩者相距較遠。焊上RC后,自激波形消失,各種負載下均穩定工作。

5、超前補償案例


RC滯后補償會造成補償后的頻帶總比補償前窄,超前補償卻正相反。圖8虛線框內的部分是超前補償的基本電路。
超前補償網絡可以在放大器內部,也可以在負反饋的回路中。圖9中並接在反饋電阻R2上的C就是補償電容。


圖9 超前補償電路

反饋網絡不再是實數,產生了一個新的零點:
(式3)

以及一個新的極點:
(式4)

超前補償電路的波特圖如圖10示意圖所示,圖中Z1為反饋網絡產生的零點,提供了超前相位的貢獻,相移180°時由L1位置改善到L2位置,幅度已在0dB以下,電路不會自激了。

圖10 超前補償的伯德圖

電路運用的主要條件是R2>>R1,否則補償之后的零點與極點距離太近,相位超前作用不大,補償效果也不明顯;另外,新的零點頻率要略低於振盪頻率,這樣反饋網絡提供的相位超前作用才能校正放大器回路的相頻特性,破壞了自激條件。
圖11是一程控的0~500V直流電源的基本電路圖,調試過程中發現輸出端在某些時候有3.5kHz弱自激振盪波形。考慮到OP07本身的帶寬不寬,該電源的放大倍數也大(R4/R5約176),於是決定采用超前補償措施。


          圖11
R4相當於圖9中的R2,在R4上並聯一個1000pF的電容C5,根據式3計算其零點頻率為1.3kHz,在3.5kHz頻率處大約產生+62°的相移貢獻,自激得到消除。根據式4計算其極點頻率為498kHz,兩者距離足夠遠,因此可以忽略此極點的影響。

6、結束語

相位補償的要點是:零點的頻率略低於(大約在0.3到0.9倍之間)自激頻率,同時讓零點與極點的距離足夠大(十倍左右或以上),使得被滯后的相位得到有效的恢復。掌握這個原則,一般都能很快解決自激問題。

參考文獻

【1】童詩白主編,模擬電子技術基礎(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

【2】秦世才、王朝英編著,集成運算放大器應用原理,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

【3】趙永健、張雨文編著,運算放大器的誤差分析與補償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

【4】【美】I.M.戈特利布著,葉靖國,馬積勛譯,王宏麟校,穩壓電源,科學出版社,1993年。

本文來自:何慶松,資深硬件工程師。
何慶松,1987年畢業於安徽大學物理系,曾任安慶市無線電廠設計所、中山市愛多電器有限公司研究院、深圳市三諾電子有限公司設計所、TCL多媒體AV所&研發中心等單位的設計師、部門經理等職務。主要從事電視、電聲、儀器設備等產品的設計開發,擅長模擬電路及整機系統架構設計。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