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2018--2019學年第二學期高等代數II期末考試情況分析


一、期末考試成績班級前十名

丁思成(99)、周爍星(97)、王捷翔(96)、顧文顥(92)、顧天翊(90)、封清(89)、張思哲(89)、李哲蔚(88)、陳欽品(88)、鄒年軼(88)、王祝斌(88)

二、總評成績計算方法

平時成績根據交作業的次數決定,本學期共交作業13次,10次以上(包括10次)100分,少一次扣10分。

總評成績=平時成績*15%+期中成績*15%+期末成績*70%

三、最終成績及人數

最終成績 人數
A 30
A- 6
B+ 28
B 22
B- 13
C+ 9
C 3
C- 1
D 0
F 6
缺考 1
合計 119

 四、期末成績及人數

期末成績 人數
90分--100分 5
80分--89分 21
70分--79分 22
60分--69分 29
50分--59分 19
40分--49分 16
40分以下 6
缺考 1
合計 119
班級平均分 63.5

五、試卷命題分析

本次期末試卷的第一大題為8道選擇題,主要考察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對課后作業和復習題中常見結論的熟悉程度。第二大題為8道填空題,它們與第三、四、五大題同為計算題,覆蓋了整個高等代數II中所有重要的計算方法和技巧,這些也是后續專業課程(如常微分方程、泛函分析、數值計算和微分幾何等)所要求掌握的計算基本功。第六、七、八大題同為證明題,主要涉及實對稱陣的正交相似標准型、Jordan標准型和半正定矩陣等重要理論和方法的相關運用。遵循高等代數II的教學目標,試卷的前六大題共計80分,着重考察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計算的掌握以及證明推導能力的養成;最后兩道較難的證明題,讓優秀的學生盡情發揮,使卷面成績出現必要的梯度。學生的卷面成績說明本試卷難易度適中,設計合理,富有層次,具有較好的區分度。

六、學生成績分析

從期末考試的卷面成績來看,整個班級的平均分為63.5分;80分以上的同學占了22%;60分以上的同學占了65%。在最終的等級成績中,A類與B類的同學共占了84%。應該說,數學學院本科18級同學在本次期末考試中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成績

七、教學效果分析

數學學院本科18級同學圓滿完成了本學期高等代數II的教學目標,在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計算的掌握以及重要定理、方法和技巧的應用等方面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下面我們依次對最后三道證明題進行分析,探討在教學方面的得與失。

@第六大題(解答請參考 https://www.cnblogs.com/torsor/p/11137934.html

本題着重考察學生對矩陣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等概念的理解以及對實對稱陣的正交相似標准型理論的運用。共有44名同學分別利用了四種不同的證法做出了此題(得分在8分以上),名單如下:

趙涵洋、王捷翔、皮維特、顧文顥、劉道政、張笑晗、鄒年軼、謝永樂、封清、周爍星、李哲蔚、李國豪、張思哲、古俊龍、顧天翊、劉一川、劉子超、黃澤松、戚雨欣、劉羽、葉雨陽、張昊航、丁思成、管聞捷、張宸宇、張聽海、王晟灝、黃詩涵、劉經宇、劉天航、陳柯嶼、王祝斌、孫浩鑫、周星雨、楊希、王曦立、鄔正千、張俊傑、陳在遠、陳欽品、吳彥橋、趙界清、唐朝亮、何飛暘

不足之處:50%的同學由於前面的計算題做的太慢,所以沒有時間做后面三道證明大題,特別是比較簡單的第六大題,甚為可惜。希望大家在平時的學習中,務必重視計算能力的訓練和培養。

@第七大題(解答請參考 https://www.cnblogs.com/torsor/p/11137734.html

用Jordan標准型的“三段論法”證明矩陣問題時,最難的一步一般是處理Jordan塊的情形。通常我們可以用對應的滿足某種條件的Jordan塊做test,然后就能得到Jordan塊情形的證明了。本題着重考察學生對這一技巧的掌握和運用。值得一提的是,本題為自編題,設計走心、數據精巧,可作為祖國70華誕的獻禮題。共有17名同學做出了此題(得分在8分以上),名單如下:

丁思成、周爍星、顧文顥、封清、張思哲、葉雨陽、黃澤松、鄔正千、王捷翔、鄒年軼、林潔、張舒益、陳欽品、吳彥橋、劉天航、陳柯嶼、王祝斌

不足之處:雖然“三段論法”大家都知道,但80%的同學都沒有想到“用Jordan塊做test”這一技巧去證明本題。

@第八大題(解答請參考 https://www.cnblogs.com/torsor/p/11136078.html

本題着重考察學生對半正定陣性質的掌握和運用,它也是高代白皮書例9.55的推廣。雖然本題具有相當的難度,但高代白皮書上與之關聯的例題很多,從而入手點也較多。最終學生們給出了五種不同的證法,分別為:丁思成(證法2),周爍星(證法2),顧天翊(證法2),王捷翔(17級、證法3)。另外,封清給出了證法3的前半部分,林潔(17級)給出了證法4的前半部分,陳在遠(17級)和陳欽品(17級)在證法1(攝動法)方面做了嘗試,馬珩元(17級)和王祝斌(17級)給出了證法5(B正定的特殊情形)。

不足之處:希望18級的拔尖同學和17級的轉專業同學在攻克難題方面要更加努力,以更高的標准要求自己。

八、對18級同學的期望與寄語

學好數學不靠天賦,只靠勤奮。其實,我自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我從來不認為自己在數學上有很高的天賦,因此在復旦數學系讀本科的那四年,每天晚上我都會去教室自習,先是復習白天的課堂內容,然后做作業和研讀學習指導書等。90年代的教室沒有空調,大冬天晚上自習太冷,年輕時也不懂得保暖,所以大四第一學期結束時,我的雙膝竟然得了關節炎,隱隱作痛。再來看看這次高代期末考試前三名:丁思成同學、周爍星同學和王捷翔同學,據我了解,首先他們都把白皮書精讀了2--3遍;其次高代每周一題一公布,他們每次都踴躍作答;最后他們還經常出席我的高代線下習題課,並經常與我討論各種問題;因此優異的期末成績就是對他們勤奮鑽研的最好回報。對18級同學來說,雖然大一已經結束,但最難的數學專業課還沒有開始,進入高年級的你們,唯有努力,唯有勤奮,才能真正把數學學好!

浦心儀同學和丁思成同學分別擔任我班上高代第一學期和第二學期的課代表,幫我在微信上及時轉發課程信息給班上同學,並將大家對高代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反饋給我。在此,謹對兩位同學一年來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謝!本學期的高代每周一題和高代在線課程的線下習題課得到了18級同學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這里也表示衷心的感謝!最后,祝願復旦數學學院18級全體同學學習進步、生活快樂!

與復旦大學數學學院18級同學合影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