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如何用Go實現單鏈表


一、概念介紹

下面這副圖是我們單鏈表運煤車隊。

每節運煤車就是單鏈表里的元素,每節車廂里的煤炭就是元素中保存的數據。前后車通過鎖鏈相連,作為單鏈表運煤車,從1號車廂開始,每節車廂都知道后面拉着哪一節車廂,卻不知道前面是哪節車廂拉的自己。第一節車廂沒有任何車廂拉它,我們就叫它車頭,第五節車廂后面拉其他車廂,我們稱為車尾。

作為單鏈表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能隨意增加車隊的長度,也能隨意減少車隊的長度。這是比數組公交車最大的優點。

二、Go語言實現講解

1、節點

每節車廂都由車體、繩索和煤炭構成。在Go語言中表示這種自定義組合體的類型就是結構,當然為了通用性,我們這里要把車廂轉換成節點也就是元素,煤炭轉換成數據,繩索轉換成指針。

    type Node struct {
        data Object
        next *Node
    }

用張圖來描述這種對應關系。

這里結構體Node表示車廂,data表示煤炭用Object類型,next是牽着下節車廂的繩索,用指針表示。

對於車廂來說,除了放煤炭外,還能放瓜果、衣物、飯菜等等,所以這里data的類型必須通用,當然Go里是沒有Java里的Object類型的,所以我們就自己定義了一個。

    type Object interface{}

2、鏈表

光有車廂還不夠,我們還要描述車廂組成的車隊。每個單鏈表車隊都有車頭、車尾和車廂數量,我們同樣以結構來表現。

    type List struct {
        size uint64 // 車輛數量
        head *Node  // 車頭
        tail *Node  // 車尾
    }

3、方法

(1)初始化

第一步就是組裝單鏈表車隊,這就是初始化。不過開始的時候車隊是個空殼,一個車廂沒有。

    func (list *List) Init() {
        (*list).size = 0    // 此時鏈表是空的
        (*list).head = nil  // 沒有車頭
        (*list).tail = nil  // 沒有車尾
    }

(2)添加元素

當前的單鏈表是空的,所以我們要向里面添加元素。

    func (list *List) Append(node *Node) {
        (*list).head = node // 這是單鏈表的第一個元素,也是鏈表的頭部
        (*list).tail = node // 同時是單鏈表的尾部
        (*list).size = 1    // 單鏈表有了第一個元素
    }

現在單鏈表有了第一個元素,我還想再添加一個元素,當然是添加到單鏈表尾部。

    func (list *List) Append(node *Node) {
        if (*list).size == 0 { // 無元素的時候添加
            (*list).head = node // 這是單鏈表的第一個元素,也是鏈表的頭部 
            (*list).tail = node // 同時是單鏈表的尾部
            (*list).size = 1    // 單鏈表有了第一個元素
        } else { // 有元素了再添加
            oldTail := (*list).tail
            (*oldTail).next = node  // node放到尾部元素后面
            (*list).tail = node     // node成為新的尾部
            (*list).size++          // 元素數量增加
        }
    }

分析上面的代碼存在3處疑點,元芳你怎么看?屬下認為
第一,node如果為空,則添加無任何意義;
第二,代碼中存在重復的地方;
這第三么,卑職如何才能知道新增結果?
下面大衛哥順着元芳的思路改進下代碼。

    func (list *List) Append(node *Node) bool {
        if node == nil {
            return false
        }
        
        (*node).next = nil
        // 將新元素放入單鏈表中
        if (*list).size == 0 { 
            (*list).head = node  
        } else { 
            oldTail := (*list).tail
            (*oldTail).next = node  
        }
    
        // 調整尾部位置,及鏈表元素數量
        (*list).tail = node // node成為新的尾部  
        (*list).size++      // 元素數量增加
    
        return true
    }

(3)插入元素

一天領導讓大衛哥把他小舅子安排到第一個,於是大衛哥為了拍好領導馬屁。絞盡腦汁弄了一個方法。

   func (list *List) Insert(node *Node) bool {
      if node == nil {
          return false
      }
 
      (*node).next = (*list).head   // 領導小舅子排到之前第一名前面
      (*list).head = node           // 領導小舅子成為第一名
      (*list).size++
      return true
  }

來托關系插隊的人越來越多,領導的關系戶不能動,只能插后面人的隊了。於是大衛哥又修改了代碼,增加了位置參數。

    func (list *List) Insert(i uint,node *Node) bool {
        // 空的節點、索引超出范圍和空鏈表都無法做插入操作
        if node == nil || i > (*list).size || (*list).size == 0 {
            return false
        }
    
        if i == 0 { // 直接排第一,也就領導小舅子才可以
            (*node).next = (*list).head
            (*list).head = node
        } else {
            // 找到前一個元素
            preItem := (*list).head
            for j := 1 ; j < i; j++ { // 數前面i個元素
                preItem = (*preItem).next
            }
            // 原來元素放到新元素后面,新元素放到前一個元素后面
            (*node).next = (*preItem).next
            (*preItem).next = preItem
        }
    
            (*list).size++ 
    
            return true
    }

(4)刪除元素

插隊的關系戶太多,影響了正常排隊的人,被人投訴,大衛哥只好想辦法刪除一些。

    func (list *List) Remove(i uint, node *Node) bool {
        if i >= (*list).size {
            return false
        }
        
        if i == 0 { // 刪除頭部
            node = (*list).head
            (*list).head = (*node).next
            if (*list).size == 1 { // 如果只有一個元素,那尾部也要調整
                (*list).tail = nil
            }
        } else {
            preItem := (*list).head
            for j := 1; j < i; j++ {
                preItem = (*preItem).next
            }
        
            node = (*preItem).next
            (*preItem).next = (*node).next
    
            if i == ((*list).size - 1) { // 若刪除的尾部,尾部指針需要調整
                (*list).tail = preItem
            }
        }
        (*list).size--
        return true
    }

(5)獲取

為了獲取某個位置的元素,我們需要一個方法。

    func (list *List) Get(i uint) *Node {
        if i >= (*list).size {
            return nil
        }
    
        item := (*list).head
        for j := 0; j < i ; j++ {    // 從head數i個
            item = (*item).next
        }
    
        return item
    }

到這里基本框架已經出來了,不過還有幾個接口還沒實現,作為課后作業。

三、小結

單鏈表就和列車類似,一個接着一個,所以本節從列車類比介紹了單鏈表的Go語言實現。在接口實現部分大衛哥以序號作為鏈表中每個節點的操作關鍵字。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往往以data中的某一個字段作為操作關鍵字。所以這也衍生出鏈表的不同接口,大家可以參考大衛哥留的鏈接中的代碼實現作為理解。同時有些實現將表頭獨立出來並不存放數據,這在一定程度上簡化了代碼的實現。

代碼下載

四、習題

(1)補全GetSize,RemoveAll,GetHead和GetTail的定義和實現。
(2)以data作為參數,考慮單鏈表的實現。
(3)將單鏈表的head獨立出來,此時的head是獨立的,不存放data,如下圖,考慮單鏈表的實現,並比較這種實現。

(4)如果將head和tail都獨立出來,都不存放data,此時的單鏈表如何實現?這樣實現的代碼在插入刪除操作時候是不是更容易點?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