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與KPI管理的區別與聯系


OKR是一種新興的管理體系,最近幾年被引進中國。由於在IT、互聯網、金融、游戲等知識密集型企業中有着顯著的效果,得到中國企業的認可。

OKR是英文Objectives & Key Results,即目標與關鍵成果的意思,從字面上看不難理解,OKR是一種目標管理體系,通過關鍵成果的設定和達成,來實現既定目標。

目標管理不是一個新的管理理念,從MBO目標管理法提出來后,KPI、平衡計分卡、項目管理、任務管理等等,其基本邏輯都與目標管理法是一致的,OKR也是如此。

OKR有自己獨到的管理特點,比較醒目的有:目標要有野心、KR必須可以量化、目標要精煉、不與獎懲掛鈎、要以季度為單位回顧評價。但是,這些要求在其他的目標管理體系中或多或少也是有的,尤其是KPI體系,有必要分析二者的區別與聯系。

一.常見OKR的三種類型及特點

 

 

分析OKR特點有四個主要維度:①最小任務單元;②量化單位;③完成標准;④起始值。下表按照這四個維度分析了4個OKR各自的特點。

1. KPI型的OKR。目標1的兩個KR都是統計型的量化單位,並且都是與上一期的基准起始值進行環比設置的。

2. 任務型OKR。目標3的4個KR 全部都是任務,而且任務內容的邊界、完成標准都很含糊,是一個不太到位的任務型OKR。

3. “任務+KPI”混合型OKR。目標2的KR“每月發布一期月刊,一季度發布三次“,這是典型的任務KR;月刊點擊率不低於3%,則是典型的KPI類型的KR,但是沒有進行環比/同比設置;目標4的”漏斗內的預期銷售額以及預期銷售額/目標業績的值“都是KPI型KR,產品演示次數達到7次以上則是任務型KR。

可以看到,OKR與KPI 的關系並非涇渭分明、截然不同,KPI型的OKR就是KPI,實際上兩者是可以融合的。由於OKR有任務型的,有KPI型的,也有兩者混合的,所以OKR的達成是不是與獎懲掛鈎,不能一刀切的否定,而應該分情況處理。

二.OKR與KPI的相同之處

人們希望在形式上將OKR與KPI體系區分出來,但這種努力的意義不大,因為兩者的本質區別是底層的邏輯上的,而不是形式上的。有人在分析“OKR是什么“的時候,分七個方面講述了OKR的特點,但是這7個方面的特點,KPI也都具備。由於企業的水平不同,KPI的實施落地也不一樣,在很多KPI實施到位的企業里,OKR這7個方面的特點,這些企業的KPI也有這些特點。

三.這樣區別OKR與KPI是錯誤的

有一種分析,分別列出了OKR與KPI不同的四組特點,試圖說明兩者的區別,但是這樣來區分兩者是錯誤的。

很多倡導OKR的人喜歡強調OKR的主要目的不是考核某個團隊或者員工,而是時刻提醒每一個人當前的任務是什么。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么我們把KPI的考核去掉,其他的都保留下來,KPI不就變成和OKR一樣了嗎!事情當然不會是這樣簡單。

四.KPI的缺陷不是系統本身的缺陷,OKR實施不好也有缺陷

KPI普及了之后,出現了許多問題,但這不是KPI本事的問題,而是執行者理解、執行不到位的問題。很多人只用到了KPI的形,而沒有掌握內在邏輯。KPI的本意是關鍵績效指標,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樣的指標才是關鍵的。

現在OKR也有普及的趨勢,很多人也是覺得OKR的形式很好掌握,不願意深究內在邏輯,我相信很多人會把OKR用偏。

有人舉了KPI幾大弊端,逐條分析一下:

1.沒有人對最終結果負責,每個人只對自己的過程負責。

對最終結果負責的人應該是企業的老板、總經理,其他人有什么資格為最終結果負責;KPI如果從戰略開始,層層分解的合理,每個人做好自己那部分過程,最終結果自然達成,如果每個人都為別人的過程負責,那白養着別人干什么呢?自己的過程又該誰負責呢?

如果KPI從戰略開始,層層分解的不合理,應該做的也是練好KPI分解的功夫,而不是鼓勵大家對別人的過程負責。

2.人的主觀能動性被壓抑。

有人認為KPI有強制性,所以會壓抑人的主觀能動性,這個觀點不對。

KPI本身是關鍵績效指標的意思,如果KPI沒有設置錯誤,理所應當大家應該集中時間、精力完成KPI,而不應該分神到次要目標上去。OKR在這樣一點上與KPI一樣,也是需要員工集中時間、精力到關鍵成果上去。從這個角度來講,壓抑一部分主觀能動性是正常的。

如果說KPI是自上而下分解的,所以壓抑了下級的能動性,那么只需要強化一下KPI分解的過程中結合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過程就可以,事實上有一些企業就是這么做的。

3.結果高度依賴管理者的指令。

有人認為,中國的文化有很強的集權特征,所以存在很明顯的自上而下的指令來推動的特點。其基本特點是:如果工作得不到上級的重視,就既難以得到各種支持,也難得到相關認可。但是,這並不是中國獨有的文化特點,美國企業推行OKR也需要最高領導者或有相當影響力的高層牽頭,這與中國是一樣的,日本企業更是如此。

KPI也允許下級自己提出目標,但是下級需要得到上級的理解與支持,同理OKR也是一樣。如果上下級間的溝通氛圍寬松、互信、坦誠,那么無論KPI還是OKR都可以很好的實現上下級攜手制定、實現的結果。否則,即使搞了OKR,因為缺乏好的溝通氛圍,一樣只能靠指令推動來實現。

所以一家企業出現高度依賴管理者指令這一問題,那這個問題不是KPI本身的問題,而是企業文化或是部門文化的問題。

4.KPI考核的壓力導致員工作弊。

任何一種管理,都會造成壓力,都會使部分人考慮作弊來逃避壓力。這不是KPI獨有的。如果企業出現了這種現象,其根本原因是KPI設定技能較弱,以及不懂得內控和制衡造成的。

曾經有一家企業考核采購部門的降本,並對超額完成有獎勵。但是企業缺乏經驗,沒有同時設置采購質量的KPI,導致降本實現了,但是質量也下降了。這就是不懂制衡造成的。

有人說谷歌的OKR與績效考核分離,把績效考核交給了360評價來做。這實質上並沒有取消考核,而是采取了OKR+360考核的方式在管理。這恰恰說明績效考核是不能缺少的。假設一下,如果把績效考核取消了,對那些沒有督促就推延症爆發的人,企業怎么辦?

任何一種管理體系都不是靜態完美的,總是要見招拆招的靈活應對,不斷發展。當KPI出現問題的時候,應該考慮的是如何根據KPI的內在邏輯去發展它、完善它,而不是抱着不切實際的樂觀,認為把KPI換成OKR就沒問題了。

很多導入OKR的企業,已經出現了問題,包括:各個層級間的OKR缺少必要的上下對齊和橫向協作,OKR和非OKR任務的沖突,OKR對企業業績沒什么幫助,員工的評價結果難以應用到加薪、升職等等。同樣的,我們也不能簡單的說OKR沒用,而應該仔細學習、掌握OKR的內在邏輯,對現有做法進行完善。

如果一遇到挫敗就責怪OKR、KPI體系有缺陷,那要反思自己的輕率。

五.何種情況適合使用OKR,何種情況適合使用KPI

在前文分析過OKR存在KPI型、任務型與兩者的混合型,KPI型的OKR其實就是KPI,兩者就是一回事。所以上述問題應該轉換為:何種情況使用KPI型的OKR,何種情況下使用任務型OKR。

1.典型的使用任務型OKR的場景:

在項目型運作特點很明顯的企業里,比如游戲公司,每一款游戲的開發和運營都是項目制的,使用任務型OKR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當設定一個游戲的故事情節目標、美工目標的時候,這種OKR就是任務型的;游戲運營搞活動的時候,目的可能是解決玩家的數值不平衡,或是穩定/改善產品,又或者是為了增加收入,這些也是任務型的OKR。任務型OKR最主要的特點是,設定任務型OKR時,針對的任務只有一個,而不是同類任務的一組,不能再細分。

2.典型的使用KPI型OKR的場景:

在企業經營的實踐中,往往存在同類任務多次執行的現象,此時如果對每一次任務的執行都設置OKR,會過於繁瑣,所以企業會將同類任務視為一組,對多次執行情況匯總統計,用整體結果來反映執行達標程度,這就是KPI型的OKR。

例如游戲的收入,每個付費玩家的付費情況都不一樣,有的多些、有的少些,有的付費頻率頻繁些,有的偶然付費。如果對每一個付費玩家都各自設定收入OKR 是不合適的,合適的做法就是將付費玩家視為一組,設定收入總額或人均付費額的OKR。這就是一種KPI型的OKR。同理在傳統餐飲行業中,翻台率也不是針對每一個餐桌設定各自的OKR,而是設定該部門所有餐桌視作一組,設置總的翻台率OKR,這也是KPI型的OKR。

在傳統企業里,存在大量的KPI型OKR。比如企業要提高交付速度、提升客戶滿意度、降低成本、縮短應收款周期等等,這些改善一般都是針對一組任務開展的,交付速度不會只是某一次的交付速度,而是一個月內所有客戶的平均交付速度;客戶滿意度也不會是某一個客戶的滿意度,而是所有客戶的平均滿意度……

認為OKR僅適用於互聯網、金融、IT、游戲等行業是不對的。在傳統的制造業、服務業的管理改善中,一樣需要設定KPI型的OKR來推進、落實。所以OKR既適合新興行業,也適合傳統行業。

3.任務型OKR和KPI型OKR應該組合使用

任務型OKR 是OKR的最小單位,只有任務型的OKR才能分解到個人頭上落地實施,KPI型的OKR則不能;KPI型OKR是衡量任務型OKR是否達成目標的檢驗尺度,只有相關的KPI改善了,我們才可能說,任務的成功是有意義的。

例如游戲開發設定了一個故事情節的OKR,這是一個典型的任務型OKR。那么當它被完成后,OKR評價也高分通過了,那么它是不是真的有價值呢?這就需要KPI型的OKR來檢驗,比如使用用戶黏度這個KPI來檢驗。

按照常理,如果故事情節是受歡迎的,用戶黏度這個KPI應該表現得比較高,否則很難說故事情節的改善起到什么作用。這就是用KPI型的OKR檢驗任務型OKR的典型例子。

反過來,想提升用戶黏度,總是要在故事情節、畫面、人物造型、特效、關卡設計、促銷活動等方面選擇一個任務或若干任務進行努力,不把提升用戶黏度這個目標轉化為若干任務OKR,這個目標也不可能落地。所以,任務型OKR與KPI型OKR必須結合起來用,只使用其中一種是不對的。

六.OKR與KPI的區別

OKR雖然在很多方面與KPI相通,並且OKR體系是兼容KPI的,但是OKR有它自己獨有的特點。OKR之所以適合互聯網、IT、金融、游戲等行業,是因為在單一任務管理上OKR有着KPI所沒有的優勢。

以單一任務作為管理對象,歷來不是KPI的長處,KPI更適合對一組任務的整體達成情況進行評價,這是谷歌這樣項目型運作特點很強的企業沒有選擇KPI而是創立了OKR的主要原因。

但是,任務型OKR與KPI型的OKR總是要組合起來使用的,了解清楚它們的區別,可以更好的理解它們的適用領域。

七.將 OKR與KPI的激勵整合為一個完整的激勵體系

在游戲研發的項目里,如果有人把特效做得非常到位,贏得上級和同事的贊賞,那么他應該得到獎勵嗎?毫無疑問,他應該得到獎勵;如果這款游戲最終的營收並不理想,那么這個把特效做得非常到位的人,還有沒有可能贏得與營收掛鈎的獎勵呢?這個就很難,因為營收不理想的話,這個游戲當期營收對應的總獎金池子就比較小,此時獎勵只能在這個總的比較小的池子里向這個做特效的人傾斜。

在上面的例子里我們看到,一個人的獎勵是可以分為兩條線索的。一條是任務型OKR完成情況的獎勵,一個是與最終營收對應的那部分獎勵任務型OKR每個季度都有打分評價,所以每個季度都有機會獲獎,這個獎勵是獎勵員工過硬的基本功、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的;年終的營收類的獎勵,實質上是一個分紅性質的獎勵,總體營收達成很好,分紅就搞,否則就低,是這樣一個獎勵。

在企業里有不同的管理層級,越是基層的人,自主決策的權力越低,即使是自主制定的OKR,也需要上級批准才能正式生效,所以,越是基層的人,為任務達成效果負責的比例就大,而對決策負責的比例就小;越是高層的人則相反,他們對決策負責的比例就大。那么決策和具體任務的區別是什么呢?

以游戲為例,特效也好、故事情節也好、畫面也好,促銷活動也好……都是一個個任務。這些任務的最終目標是為游戲獲得收入,那么到底這些任務怎么做才能幫助達成游戲收入目標,決策權在各層決策者,不在任務的具體執行人。當任務執行完畢,也是上級決策者判定可行,才會成為游戲的正式組成部分,如果上級任務不行,執行者要重新修改完善。所以我們說,越是高層級的人,對決策承擔的責任越大,越是基層的人,對任務執行承擔的責任越大。

所以將OKR與KPI的激勵整合為一個激勵體系的做法是這樣的:

1.按照季度,基層員工享有任務型OKR打分的獎勵,可以只有獎勵沒有處罰;

2.按照年度,基層員工享有對應的產品線的紅利分享權,分享的比例按照各個季度的OKR打分綜合情況和產品線紅利情況綜合決定;

3.管理者承擔任務型OKR的時候,一樣參與OKR打分,享有響應的獎勵;

4.在總的激勵包里,從基層到高層,產品線紅利分享的比例越來越高;反過來,任務型OKR打分獎勵的比例越來越高。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