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MBO(Management by Objectives)即目標管理方法,管理者通過目標對下級進行管理,當組織最高層管理者確定了組織目標后,必須對其進行有效分解,轉變成各個部門以及各個人的分目標,管理者根據分目標的完成情況對下級進行考核、評價和獎懲。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標與關鍵成果法,是一套明確和跟蹤目標及其完成情況的管理工具和方法,由英特爾公司發明。
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關鍵績效指標,是一種目標式量化管理指標,是把企業的戰略目標分解為可操作的工作目標的工具,是企業績效管理的基礎。
BSC(Balanced Score Card),即平衡計分卡,是由哈佛商學院發明的一種績效管理和績效考核的工具。
這些方法的異同點
目標管理(MBO)是一種管理哲學,而KPI、BSC、OKR這三種方法都是在進行目標管理過程中發展出來的工具。
KPI、BSC、OKR,都必須遵循SMART原則。SMART原則,是一種科學管理思維,關於SMART這里不展開,讀者可自行百度。
解決什么問題
BSC解決“如何衡量組織”的問題
BSC,是從戰略實現路徑的角度解讀戰略和評價企業綜合績效。在實踐過程中,我們經常通過戰略地圖和平衡計分卡,來繪制公司戰略實現路徑和關鍵衡量因素。
KPI解決“如何考核個人”的問題
它的邏輯是:首先,要保證組織目標能夠分解到個人;其次,沒有分解的,要把工作中重點提出來,這樣能夠合理的評價人。
OKR解決“如何聚焦目標”的問題
Objective,目標,回答我想去哪里?我想要什么?
Key Result,關鍵結果,我如何知道我是否到達那里?如何知道自己得到了?
KPI與OKR有什么區別
KPI是一種靜態的控制思維,是自上而下的被動式管理
KPI是相對靜態穩定的,業務邏輯和業務結果可以預測的,是工業化大生產思維的產物。在工業化大生產時代,科學管理就是嚴格控制,無論是泰勒的科學管理和法約爾的組織管理,人被組織當作一種工具,要按照組織要求來運轉。
KPI崇尚“沒有考核就沒有管理”,希望通過外在的壓力(獎賞和懲罰)來推進績效實現。這是一種外在激勵方式。
OKR是一種動態的自我管理思維,是自下而上的主動式管理
OKR所對應的環境,是動態變化的,業務邏輯和業務結果有的時候無法預測,需要經過實踐去驗證,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而且,OKR崇尚增量思維,希望不斷的創新挑戰。
OKR管理方式,是通過自我管理、目標賦予工作意義、自我挑戰和成長的方式,通過營造內驅力來推動績效。
技術團隊如何使用KPI、BSC、OKR?
技術團隊可以建立這樣一套體系:
1)采用BSC描繪組織中長期戰略,使戰略全面清晰;
2)用KPI建立狀態指標,監控運營狀態,考核業績;
3)用OKR給每一位員工設定過程目標,使精力聚焦,激發員工進行自我的過程管理,最終實現企業年度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