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互聯網公司應該做什么樣的業務。
-
技術團隊應該構建自己的競爭優勢。
-
適應公有雲時代。
-
不忘運維核心能力。
-
教學相長促進人的成長。
各位讀者新春快樂狗年大吉!
我借此佳節講幾句話,技術兄弟姐妹請聽一聽。
—·一,互聯網公司應該做什么樣的業務·—
不管是在窩窩,還是在雲縱,我們總是會做那些能迅速放量的業務,即使有時候業務推進會遇到阻力,但只要政策下去,短時間內就會簽約幾萬乃至幾十萬門店。
用馬雲老師的話說,這叫優先做“刺刀捅進去就出血”的業務,而不是刀刺木板、鈍刀子殺豬的業務。
我們平日里總是高舉高打,一定是先有使命願景價值觀,有大圖,然后才按此制定戰略。
但有了大圖,未必按圖打。
為什么?
因為還有一句話叫“一定要揀軟柿子捏”:
一定要先從邊緣的軟柿子開始捏起,捏多了,你自然可以捏更硬的,如果是一開始啃硬骨頭的,一般成了先烈,因為你成了別人的偵察兵。
所以,我不喜歡公司一上來還沒有構建出競爭優勢還沒有維系好客情就硬碰硬,死磕磕死。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人心和血氣很容易在這個過程中喪失掉。
一定要快速放量,這才是互聯網公司。
所以,在這個思路下,技術老總們不妨想想我們應該怎么打新零售這一仗。
—·二,技術團隊應該構建自己的競爭優勢·—
對於公司來說,競爭優勢比較好理解,比如以前支付寶是阿里巴巴的競爭優勢,現在微信支付追上來了,那么阿里雲就是阿里巴巴巨大的競爭優勢。
那么對於做業務的技術團隊來說,什么叫競爭優勢?
公司會基於願景反復試錯和迭代,在這個歷史周期中,業務會劇烈變動。
在業務變來變去的過程中,技術團隊如何生存並壯大(Survive and Thrive)?
我以研發四部工作計划中的彩虹橋為例說明。
短期解決的問題 |
長期利益 |
競爭優勢 |
|
彩虹橋 |
部署在餐飲客戶設備上的客戶端, 時不時失聯、報錯, 問題在線下難以復現 |
隨着投放在客戶設備上 (Windows設備和安卓設備)的 應用種類越來越多,場景越來越復雜, 掌握應用運行情況,跨團隊排查疑難雜症, 就成為了一個永恆不變的課題。 在這上面的投資,會構成我們的競爭優勢。 |
洞悉應用運行態勢。 更快地排查故障。 更好地控制設備。 更便捷地分發應用。 |
再以新浪微博在春節期間緊急推出的答題項目為例。
答題項目從立項到上線,時間超短。微博的技術專家、知名段子手秦迪不由感慨說:
『大型緊急項目初中期,進入集成階段前需要順手,並且能在整個項目團隊范圍內共享的工具,工具不需要特別精致或者靈活,但是一定要能解決開發過程中的核心問題。
開發答題項目的最初幾天問題排查過程極其復雜,涉及前后端好幾個獨立服務之間的數據交互和業務邏輯,而且緊急項目的集成初期階段各系統都還不是穩定狀態,經常容易出現奇怪的問題,為此不得不專門分出幾個人負責問題排查。
后來小伙伴們周末搗鼓出來一個簡單的后台分析網頁,哪里出錯點哪里,很多問題不再需要跨團隊分析,加班的時候也不怕QA跟我們打招呼啦。
』
再比如說,各大互聯網公司微服務架構里的API網關,餓了么的異地多活,小米的Open-Falcon,各大互聯網公司的全鏈路應用監控系統(分布式跟蹤),都屬於技術團隊的競爭優勢。
正是在平日里一點一滴積累起這些競爭優勢,才有資格說我來、我戰、我勝。
— · 三,適應公有雲時代 · —
在我們缺少抵御IDC機房和骨干網風險的情況下,我們需要主動擁抱公有雲。
何謂擁抱?
第一,公有雲不斷推出的新功能新特性,我們一定要去試,可能都會是提升生產效率的好工具。比如這次要測的阿里雲容器。
第二,我們一定要把公有雲管理起來,與我們的管理系統連為一體。公有雲體系龐雜,工具繁多,我們日常使用的只是一小部分。“鐵打營盤流水兵”,阿里雲會改版,人員會有變動,后來者學習成本高,試錯成本大。所以為了便於我們的生產秩序和技術傳承,一定要有與自己業務結合的協作平台。
— · 四,不忘運維核心能力 · —
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在推特里說到:
『一哥們在大公司做中層管理者,准備創業發現在安穩環境呆久后,諸多技能都退化掉了:自己上陣談商務/出方案/畫原型/寫代碼的動手能力、面對不確定未來無所謂失去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他的感嘆:大公司做管理貌似權高位重,其實挺毀人,離開那個平台什么都不是,千萬不要放棄對自己核心技能持續磨練。』
同樣,在阿里雲上呆慣了,也可能會毀掉我們的運維核心技能。
而我們又知道,阿里雲對於集群(如Redis/Hadoop等)收費是挺昂貴的,坑的就是那些沒有能力搭建集群、只會使用傻瓜工具的技術團隊。
所以,擁抱公有雲的同時,我們必須保有自己的IDC機房基礎建設能力。也許有一天,像Docker Container一樣的革命性的技術橫空出世,我們不可能總是等待公有雲從不支持到支持,等待它們推出相應的產品,這時候就需要我們率先趟路了。
想想看,阿里雲是2009年創立的,Docker是2013年出現的(到了2014年還沒有成熟的編排工具),我們是2014年年底開始嘗試商用Docker的,而現在是2018年,阿里雲容器現在還處於公測中。互聯網一年等於傳統時間的三年。那么這中間差了多少年?
— · 五,教學相長促進人的成長 · —
作為管理干部,要時刻記着提高自己團隊的能力,那么它分為兩件事:
第一件,解決員工願不願意干的問題。
當你推行一件事情,首先要想的是,怎么樣讓他願意干這個事情。
第二件,解決員工能不能的問題。
你發現這件事情的能力需要123,員工的能力只有1和2,缺個3,這個時候,通過內外部的培訓,或是個人輔導,你要把這個3補上去。
那么,我們通過過去半年的實踐發現:
教學相長,是一個非常好的手段,讓大家共同進步。
AI的教學相長,大家都看到了,我列一個截止到目前的課程清單:
袁丙澤 |
數據中心 |
商業AI教學相長之1:矩陣基礎知識與svd推導 |
袁丙澤 |
數據中心 |
商業AI教學相長之2:kNN算法與應用 |
袁丙澤 |
數據中心 |
商業AI教學相長之3:主成分分析及應用 |
袁丙澤 |
數據中心 |
商業AI教學相長之4:線性回歸 |
袁丙澤 |
數據中心 |
商業AI教學相長之5:邏輯回歸 |
趙興申 |
數據中心 |
商業AI教學相長之6:嶺回歸&lasso回歸 |
袁丙澤 |
數據中心 |
商業AI教學相長之7:貝葉斯分類 |
袁丙澤 |
數據中心 |
商業AI教學相長之8:聚類 |
譚清勇 |
數據中心 |
商業AI教學相長之9:決策樹 |
王明軍 |
數據中心 |
商業AI教學相長之10:SVM |
我認為,大家各自為戰,都可以把教學相長搞起來,步驟如下:
-
拉課題清單。
-
個人主動領任務。
-
每周講一次。
-EOF-
贈圖一枚:
論研發設計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