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心算法單源點最短路徑


 Dijkstra算法是解單源最短路徑問題的貪心算法。其基本思想是,設置頂點集合點集合S並不斷地做貪心選擇來擴充這個集合。一個頂點屬於集合S當且僅當從源到該頂點的最短路徑長度已知。初始時,S中僅含有源。設u是G的其一頂點。把從源到u且中間只經過S中頂點的路稱為從源到u的特殊路徑,並用數組Distance記錄當前每個頂點所對應的最短特殊路徑長度。Dijkstra算法每次從V-S中取出具有最短特殊路長度的頂占,Distance就記錄了從源到所有其它頂點之間最短路徑長度。
    例如下圖中的有向圖,應用Dijkstra算法計算從源頂點1到其它頂點最短路徑的過程列表在下表中。

算法過程描述:
    表格中默認選取的起始頂點為1頂點,所以本問題就轉化為求解1頂點到2, 3, 4, 5這幾個頂點的最短路徑。首先初始條件列出1頂點到2, 3, 4, 5各個頂點的距離,這個距離直接在圖的存儲鄰接矩陣中得到,選取距離最近的一個也就是2頂點加入集合S,下面要進行的是比較關鍵的一步,這個時候應該去獲取3, 4, 5三個頂點到集合S的最短距離(從1頂點出發,可以經過S中的任意頂點):將1到2頂點的距離加上2到各個點的距離,然后用這個距離來同1到各個頂點的距離相比較,誰小就取誰,以此類推,然后每次取Distance[]最小的值進入集合S。
    這樣下去,Distance[]中存放的就是每個頂點到集合S的最短距離,比如當前的集合只有1, 2,按照規則頂點4應該入選進集合S,因為Distance[3]沒有入選集合的頂點中對應的Distance[]最小的頂點。現在需要計算3和5到新集合S={1, 2, 4}的最短距離,這個時候就只需要將Distance[2]和Distance[4]中的值(現在這里面的值表示集合S={1, 2}到頂點3和5頂點的最短距離),但是現在集合中加入了頂點4,怎么計算?計算方法如下:
Distance[3] + 鄰接矩陣中頂點4到頂點3的距離 < Distance[2] ?
Distance[3]:(頂點4到S={1, 2}的最短距離)
Distance[2]: (頂點3到S={1, 2}的最短距離)
如果這個小於成立,那么很明顯新的集合到頂點3的最小距離應該是先從S={1, 2}到頂點4的最短距離,然后再從頂點4到頂點3。

由於每一次的比較都是在上一次集合的最優結果中計算的,所以新計算出來的頂點3到集合S={1, 2, 4}的最短距離也是全局最優的。

對應的C語言代碼如下:

#include <stdio.h>

#define M    65535 //無窮大
#define N    5 //頂點數

//Dijkstra算法函數,求給定頂點到其余各點的最短路徑
//參數:鄰接矩陣、出發點的下標、結果數組、路徑前一點記錄
void Dijkstra(int Cost[][N], int v0, int Distance[], int prev[])
{
    int s[N];
    int mindis,dis;
    int i, j, u;
    //初始化
    for(i=0; i<N; i++)
    {
        Distance[i] = Cost[v0][i];
        s[i] = 0;
        if(Distance[i] == M)
            prev[i] = -1;
        else
            prev[i] = v0;
    }
    Distance[v0] = 0;
    s[v0] = 1; //標記v0
    //在當前還未找到最短路徑的頂點中,
    //尋找具有最短距離的頂點
    for(i=1; i < N; i++)
    {//每循環一次,求得一個最短路徑
        mindis = M;
        u = v0;
        for (j=0; j < N; j++) //求離出發點最近的頂點
            if(s[j]==0 && Distance[j]<mindis)
            {
                mindis = Distance [j];
                u = j;
            } // if語句體結束,j循環結束
        s[u] = 1;
        for(j=0; j<N; j++) //修改遞增路徑序列(集合)
        if(s[j]==0 && Cost[u][j]<M)
        { //對還未求得最短路徑的頂點
            //求出由最近的頂點 直達各頂點的距離
            dis = Distance[u] +Cost[u][j];
            // 如果新的路徑更短,就替換掉原路徑

            if(Distance[j] > dis)
            {
                Distance[j] = dis;
                prev[j] = u;
            }
        } // if 語句體結束,j循環結束
    } // i循環結束
}
// 輸出最短路徑
// 參數:路徑前一點記錄、出發點的下標、到達點下標
void PrintPrev(int prev[],int v0,int vn)
{
    int tmp = vn;
    int i, j;
    //臨時存路徑
    int tmpprv[N];
    //初始化數組
    for(i=0; i < N; i++)
        tmpprv[i] = 0;

    //記錄到達點下標
    tmpprv[0] = vn+1;
    //中間點用循環記錄
    for(i =0, j=1; j < N ;j++)
    {
        if(prev[tmp]!=-1 && tmp!=0)
        {
            tmpprv[i] = prev[tmp]+1;
            tmp = prev[tmp];
            i++;
        }
        else break;
    }

    //輸出路徑,數組逆向輸出
    for(i=N-1; i >= 0; i--)
    {
        if(tmpprv[i] != 0)
        { //排除0元素
            printf("V%d", tmpprv[i]);
            if(i)  //不是最后一個輸出符號 
                printf("-->");
        }
    }
    printf("-->V%d", vn+1);
}
//主函數
int main()
{
    //給出有向網的頂點數組
    char *Vertex[N]={"V1", "V2", "V3", "V4", "V5"};
    //給出有向網的鄰接矩陣
    int Cost[N][N]={
        {0, 10, M, 30, 100},
        {M, 0, 50, M, M},
        {M, M, 0, M, 10},
        {M, M, 20, 0, 60},
        {M, M, M, M, 0},
    };
    int Distance[N]; //存放求得的最短路徑長度
    int prev[N];  //存放求得的最短路徑
    int i;
    //調用Dijkstra算法函數,求頂點V1到其余各點的最短路徑
    //參數:鄰接矩陣、頂點數、出發點的下標、 結果數組
    Dijkstra(Cost, 0, Distance, prev);
    for(i=0; i < N; i++)
    {
        //輸出最短路徑長度
        printf("%s-->%s:%d\t", Vertex[0], Vertex[i], Distance[i]);
        //輸出最短路徑
        PrintPrev(prev, 0, i);
        printf("\n");
    }

    return 0;
}

 

程序運行結果截圖: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