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時代都有王者,王者的成功,往往是因為恰逢其時地發布了一個成功的產品(具有里程碑意義,划時代的產品)。Windows 95的成功標示着微軟是PC時代的王者;WinXP的成功標示着微軟是互聯網時代的王者;而恰恰是Windows Vista、Windows 7和Windows 8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忽視,王者地位拱手讓人;在即將來臨的物聯網時代,Windows 10的即將成功,預示着微軟將成為物聯網時代的王者。
物聯網的三要素,無非是雲、入口、端。而微軟恰恰在這三點上,都已經完成了最重要的布局。
一個雲:Windows Azure
Windows Azure於2008年發布,目前在商業領域已經取得了比較大的成功,並且我在博文《管中窺豹,物聯網之我見》所提到,微軟的雲有別於亞馬遜和阿里的雲平台,是真正的雲計算平台。
一個系統:Windows 10
目前來看、物聯網的主要入口有三種:傳統PC、平板、手機。雖然WinXP很成功,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隨着傳統PC的市場萎縮及微軟移動操作系統Windows CE、Windows Modble、Windows RT和Windows Phone的相繼失敗,微軟越來越被邊緣化。而Windows 10的發布,將強有力的改變這個局面。
Windows 10所有版本,基於同樣的OneCore架構接口,統一的驅動模型,統一的應用API接口,意味着廠商或個人開發的設備驅動,及應用程序,一次開發,所有的平台都能運行。這樣以前被別人詬病的Windows Phone或Windows RT應用不足的局面將大大改觀。
此外為了讓Windows 10 在盡可能的多的平台上運行,微軟這次也放出了大招:除了正版Windows用戶一年內免費升級外,通過騰訊和奇虎360,讓大量的Windows盜版用戶,也可以順利升級為Windows 10平台。在手機領域,微軟提供了刷機固件,比如小米4就可以刷機為Windows 10平台。
在物聯網開發領域,微軟提供免費的Windows IoT版本。
為了更好地適應物聯網開發,擴展了低功耗總線的驅動開發的支持,以方便連接各種智能硬件模塊。
一個端:.Net Micro Framework
在2014年初的微軟Build大會上,有《Windows 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演講,就着重介紹了.Net Micro Framework系統(詳情,可參見我以前的博文《.Net Micro Framwork簡介》)。
在IoT金字塔布局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層。
這一次,Windows 10的出現,把Large、Mobile、Small三層變成了一層,也就是Windows 10。
這一次存在多年的Windows CE系列合並在了Windows中,從歷史長河中隱去,但是.Net Micro Framework卻頑強地存活了下來,並且其戰略地位卻越來越凸顯了。隨着去年.Net Micro Framwork之父Colin Miller的回歸,.Net Micro Framework發展方向越來越明確了。其開源代碼,最近也從CodePlex移步到GitHub,支持高通AllJoyn物聯網規范和微軟WinRT APIs接口,並且SDK支持VS2015開發。(開源地址:http://netmf.github.io)
有了這三個點支撐,下一步如何進行互聯和開發,成了最關鍵的環節。
一個開發平台:Visual Studio
從Windows Azure、Window 10到.Net Micro Framework,都可以基於目前為止最好用的開發工具(甚至沒有之一)-- Visual Studio系列開發工具。
驅動開發工具也已經集成到Visual Studio工具中,並且簡化了開發流程。
統一的開發體驗,統一的開發語言,可以讓物聯網時代的開發者,從雲到端,任意翱翔。
一個互聯協議: AllJoyn
微軟於去年加入AllSeen聯盟(高通提出智能家居互聯方案),AllSeen Alliance 是負責監督 AllJoyn 的非營利性聯盟。聲明重點是支持“萬物互聯”。 AllJoyn是支持 IoT 設備和應用互操作性的開源通信框架。
現在Windows 10已經全面支持AllJoyn技術。
現在已經發布的.Net Micro Framework 4.4版本,也支持AllJoyn通信規范,在WinHec會議上的示例演示,就是運行.Net Micro Framework的AllJoyn設備,自動和Windows 10設備進行互聯。
WinHec從2008年之后,沉寂了7年之后,在深圳召開。這沉寂的七年,也是微軟相對沉淪的7年(想當年2008年的北京WinHec會議,我還參與了相關的會場籌備和接待工作,如今已恍如隔世)。如今物聯網時代即將來臨,微軟也已鳳凰涅槃,烈火重生,已經初步准備完畢,剩下的就看開發者如何去選擇和追隨了。
【聲明】本文版權屬葉帆(劉洪峰)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