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代表,秦丞相李斯在發跡前,在楚國擔任管理糧倉的小官,和今天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是個盧瑟。
一次,他如廁時發現,廁所周圍的有一些老鼠,食物不多,還需要冒着人打狗攆的風險競爭,所以一個個都瘦小而惶恐。
在巡查糧倉的時候他也發現有老鼠,但這里老鼠明顯肥大壯碩些,比之廁所周圍老鼠如霄壤之別。
於是他得出一個結論,一個人能否榮華富貴,首先取決於他在社會中的位置。
之后,他毅然決然辭官入秦,從客卿開始輔佐嬴政平定六國,官拜丞相。
我們從小接受的理念卻與之相反,是“是金子,到哪里都會發光的。”
當然教科書也會理論聯系實際,時傳祥的事跡常被作為這句話的佐證。
但全國有多少個時傳祥?就掏糞一行就他配站在金字塔尖上?!
楊絳說過,她下放的農村,農民為了多弄些農家肥,天蒙蒙亮就在公廁守着,一見到存貨就搜刮走。她感慨說,在哪里,時傳祥完全當不了勞模。
所以時傳祥的例子反而更能證明李斯理念的正確性,金子無處不發光的理論更多是被有點權力的人掛嘴邊的,擺布人用的。
在“http://www.cnblogs.com/jhzhu/p/3893297.html#3001265”這篇文章里,我看到一句很有道理的話--尋找一份報酬不受時間限制的工作。面包師必須不斷的烘烤面包才能得到更多的收入; 而 J.K.羅琳 不用在每次讀者購買哈利波特的時候再寫一遍。這也是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分界線。
就一個Coder而言,我明白自己之前的道路不過是面包師的歷程,也想成為J.K.羅琳一樣的腦力勞動者。
但是,李斯的例子告訴我,在我就業的這個靠外包為IT支柱的城市,做真正的腦力勞動者是不可能的,因為外包不需要這樣的人,只要外語好,會交際,技術過得去就可以了。
Coder要想成就自己,一定需要有適合自己的方向,有發揮自己的空間,這是成功的前提。
首先,在中國,只有有真正互聯網企業和金融IT業繁榮的北上廣才是誕生真正腦力勞動者的沃土,其它城市,希望聊勝於無。
其次,沒有自己的方向和努力,任人擺布也是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