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架構願景(Architecture Vision)
企業架構開發方法各階段——架構願景
1.2.1 目標
- 確保架構開發循環的進展被企業管理層認知和支持,並取得必要的管理線的支持和承認。
- 在預備階段中明確的架構框架的整體背景之下定義和組織架構開發循環。
- 驗證業務原則、業務目標、組織的戰略業務驅動力,以及企業架構的主要性能指標(KPIs)。
- 定義基線架構的范圍,明確其所包含的組件以及組件的優先級。
- 定義相關干系人以及他們的關注點和目標
- 定義架構工作所要解決的關鍵業務需求,以及必須應對的各項約束
- 闡明架構願景,並定制價值主張。這些價值主張被用來闡述對於那些需求和約束的回應
- 創建一個綜合性計划,用來表明規划進度、資源、財務、溝通、風險、約束、假設和依賴關系,並應與企業中的項目管理框架相適合(PRINCE2或PMBOK等)
- 確保正式批准得以執行
- 理解與其他並行的企業架構開發循環之間的相互影響
1.2.2 方法
架構願景階段是從架構組織收到來自於架構贊助組織的架構工作要求書時開始的。在這個階段中,組織需要基於針對當前資源及其可用性所做的評估來界定架構工作的范圍,以及需要應對的種種約束。這些約束通常來源於在准備階段中制定的各項業務原則和架構原則,而在架構願景階段中,組織需要確定這些原則是存在並清晰的,如果不是這樣,則需在此階段對這些原則進行明確的定義。除此之外,在此階段所涉及到的方法還包括:
創建架構願景
架構願景是架構贊助者向各干系人以及決策者推廣其所提出的能力的絕佳工具,它描述了新的能力如何滿足組織的戰略和業務目標,以及當這些能力實現時,相關干系人所關注的問題又是如何獲得解決的。因而針對架構願景的創建實際上就是對架構的目標進行明確,並對如何通過架構開發來達成這些目標進行闡明。架構願景在一個很高的層面上為基線和目標架構做了有關第一印象的描述,並且這一描述應該涵蓋業務、數據、應用和技術這四個層面(這只是概要性描述,這些層面的具體內容將在后續的相應階段被逐步細化)。
一旦架構願景被定義並被記錄到架構工作說明書中,接下來在各個干系人中對這份架構願景形成共識將會成為重中之重,因為如果沒有這份共識,那么最終的架構是否能夠被組織所接受就無從談起了。這份共識的獲得是通過贊助組織簽署架構工作說明書來實現的。
業務情景
業務情景方法用於識別和闡明隱含的架構需求和隱藏在新業務能力(用於滿足關鍵業務驅動力的需求)中的業務需求。此技術通過一種循環迭代的方式進行,並針對業務架構的各層次化分解部件采用不同等級的詳細度進行描述。
1.2.3 輸入與輸出
在當前階段所需的輸入材料以及此階段輸出的各種交付物歸納如下:
輸 入 |
參考資料 |
架構參考資料 |
非架構性輸入 |
架構工作要求書 |
|
業務目標、原則和驅動力 |
||
架構性輸入 |
企業架構組織模型,包括:
|
|
定制的架構框架,包括:
|
||
已經具有內容的架構資源庫 |
||
輸 出 |
經過批准的架構工作說明書,包括:
|
|
改善的業務目標、原則和驅動力說明 |
||
架構原則 |
||
能力評估 |
||
定制的架構框架,包括:
|
||
架構願景,包括:
|
||
溝通計划 |
||
納入到架構資源庫中的新增內容 |
1.2.4 步驟
在當前階段中所要執行的各個步驟歸納如下:
- 建立架構項目
- 識別干系人、關注點和業務需求
- 確認並闡述業務目標、驅動力和約束
- 評估業務能力
- 評估業務轉型准備情況
- 定義范圍
- 確認並闡述架構原則,包括業務原則
- 開發架構願景
- 定義目標架構價值主張和主要性能指標
- 明確業務轉型風險和緩解措施
- 開發企業架構計划和架構工作說明書,並確保被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