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ivilnet.cn/blog/article/239
深入理解場效應管(JFET、MOSFET、VMOSFET)
GEMFIELD談過三極管,現在又談場效應管,那么場效應管具備什么特質,讓我們大費筆墨、喋喋不休?或者這樣問,究竟場效應管比三極管好在哪里,才讓它在三極管的晶體世界里自成一國?
GEMFIELD首先要強調的是輸入阻抗這個概念。場效應管在工作狀態時的輸入阻抗約為無窮大,嚴格說來是很大。那么這個有什么用嗎?至少有兩點可 以隨手拿來:第一、功耗低。不難理解,如此大的輸入阻抗必定讓回路里的電流很小,功耗自然低;第二、對前級輸出的影響降至最低,如果是信號源的話,那么對 信號源的影響很小,相當於變相的提高了前級輸出的帶負載能力。
但是不全是在輸入阻抗方面表現出了和三極管不一樣的特質,gemfield先來分析一下場效應管(FET)的工作原理。可是FET中有結型場效應管 JFET和絕緣柵型場效應管(insulated gat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IGFET,因為在工藝上柵極一般是有金屬鋁構成,因此又稱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MOS,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所以本文中gemfield暫且先討論JFET的工作機理。
但是我們關於那些近乎半導體物理學的概念可以暫時放一放,那不是我們的重點,我們沒有必要絞盡腦汁的聽這些稀奇古怪的概念的胡謅或者玄乎。為了代替 這部分,gemfield假設JFET就如同你手中的礦泉水瓶,瓶蓋處是漏極Drain、瓶底處是源極Source、而柵極Gate就是貼商標的地方或者 你喝水時手握的地方。現在gemfield要鄭重其事的說名JFET的工作方法了:通過柵源電壓Ugs來控制漏源回路中的電流Id的大小。換句話 說,JFET的工作本質就是通過手和瓶底之間的電壓來控制瓶口的電流大小,這和人喝水時的場景多么的像啊。
問題是怎么控制?個中情景比較復雜,大致是通過手和瓶底之間的電壓以及瓶蓋和瓶底之間的電壓來控制JFET的導電溝道的寬度,這個導電溝道,把它想象成瓶子中自瓶底到瓶蓋的一條電流通路,它受以上兩種電壓的影響和控制。
JFET有N溝道和P溝道兩種,gemfield以N溝道來描述一下:
先來描述一下上圖:N溝道的JFET的柵源之間有直流反向(注意是反向)偏置電壓Eg和交流小信號電壓Us,在漏源之間有漏極電阻Rd和直流電源Ed(電 源是一定的,能量守恆咱們得遵守)。信號變化時,Ugs改變、Id相應改變,Rd兩端電壓成比例改變、當Eg、Ed、Rd取值合適時,它就活靈活現的再現 了BJT信號放大的功能。經過這么一番描述,可以看出FET是電壓控制型器件,正常放大時,GS之間始終處於反向偏置狀態,這也是FET具有與眾不同的大 輸入阻抗的原因,因此結中只有很小的反向電流,這個電阻可以估算為100兆歐到十萬兆歐。
P溝道的原理一樣,僅僅在使用時要求電源極性與上面的相反,以及偏置的極性(ds之間)也相反。
那我們再具體看看柵源電壓和漏源電壓對Id的控制作用吧!
當Uds=0時,也就是用一根導線將d和s短接起來(那樣它倆之間就不會有電壓了)。這時如果Ugs=0,那么導電溝道很寬。言外之意是有着絕佳的導電能 力。然后,當加在gs兩端的電壓(因為是反向,注意描述方法)增大時,也就是Ugs的絕對值變大時,溝道變窄,導電的能力正逐漸消失。直到真正消失的那一 刻,gemfield把此刻的Ugs的值稱為夾斷電壓Ugs(off)或者Up。
現在再來闡述一種情況,固定Ugs為Up到0中的某一值。表示Ugs這個柵源電壓並沒有將d和s之間的導電通道夾斷。然后我們再來穩當的考慮Uds 對漏極電流Id的影響。這個時候要有一個能量守恆的觀念,就是Ugs控制的是這個ds之間的導電溝道的寬窄甚至斷,但是這條路上生不生成電流還是要靠ds 之間的電壓Uds。如果Uds之間沒有電壓,那么Id肯定也是零。當Uds脫離0往上增長時,Id就產生了,並且從漏極流向源極。而且讓人高興的是,這時 Uds和Id符合歐姆定律,並且這個歐姆定律中的電阻現在完全的純粹的受Ugs來控制。明白什么意思了吧!
但不幸的是,凡事都有個極限,Uds在往上增時,Id確實是由歐姆定律指引着隨之增大,但是當Uds從零增大時,Ugd逐漸減小,一直小的等於 Ugs(off)或者叫Up時,導電溝道就會被夾斷。這種情況被稱為預夾斷。有人就會問了,前面說的Ugs=Up叫夾斷我能理解,怎么Ugd小了也會出現 導電溝道的夾斷呢?其實這又是場效應管的一個特性——對稱特性。即JFET的物理特性以柵極為對稱,所以Ugd和Ugs都會產生夾斷。需要注意的是,這並 不表明你買到的JFET的d和s就可以互換使用,因為你手上的JFET內部可能已經因集成了某些東西而導致各引腳的功能有所變化了。
話又說回來,出現預夾斷會出現什么情況?當這個時候再往上增加Uds時,導電溝道就會被夾斷的越厲害。有人笑了,說前面已經說過斷了,怎么斷了還有 嚴重與不嚴重之分?反正橫豎都是斷。gemfield只好在用前面的礦泉水瓶來比喻了,就像你用手用力握住瓶,把它壓扁,你可以再使勁,它更扁,水流過去 就會更困難一樣。那是不是說,Uds再增大時,導電溝道壓得更扁,電流就開始減小?非也,因為Uds也在增大啊,Uds就相當於電池,它提供電流流動的壓 力。這就是說,一方面電池給電流施加的壓力再逐漸增大,促使電流也增大,而另一方面,回路中的電阻卻因為導電溝道的壓扁而增大,兩者相抵消,於是表現出了 Id的恆流特性。
下面再介紹一種情況,就是當Ugd<Up也就是Uds>Ugs-Up時,這時已經越過了預夾斷,gemfield稱此時的情況為后預夾 斷區。先固定Uds為一個常量,對應於確定的Ugs就會有確定的Id。於是,此時可以通過改變Ugs來控制Id的大小。用一個較為正式的術語來說,就是漏 極電流的大小受柵-源電壓的控制,所以稱場效應管為電壓控制元件。並且我們把柵源電壓對漏極電流的控制作用用Gm低頻跨導來描述。Gm=Id的增量 /Ugs的增量。
上面這堆啰嗦的話介紹了Ugd大於Up、等於Up、小於Up的各種情況,算是一個比較詳細的介紹吧。
分析完了這些,gemfield總結性的介紹一下JFET的輸出特性曲線。各位不要一看到類似於“特性曲線”之類的詞語就倍感頭疼,以為又是什么復 雜的數學模型。其實不然,因為我們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來用一個模型來描述一下Id受Ugs和Uds控制的詳細情況。可能大家已經注意到了,影響Id有兩 個變量,因此我們固定住Ugs,來描述Uds和Id的關系。這就是JFET的輸出特性曲線。
現在我們來看看可愛的JFET的輸入特性吧。
既然固定住Ugs就可以得到一條輸出特性曲線,那就是沒對應一個Ugs就會有一條曲線,因此具體說來,輸出特性曲線是一族曲線。如下圖所示:
每一個Ugs會對應一條輸出曲線,但是Ugs里面有個值很特殊,它就是Up(夾斷電壓),因此Up對應的那條曲線又會是什么樣子呢?我們說沒意義 了,並且把Ugs<Up的區域稱為夾斷區。我們一般表面化的方便我們標記的做法是把Id電流等於5uA這個數時稱為導電溝道的夾斷。
說夾斷區時,gemfield再提一下論述三極管時的一句話,JFET不是神,因此當電壓過高時會造成管子的擊穿和破壞,比如當Uds太大時,上圖給出的是25V,就會把管子擊穿。
而Ugs在Up以上時,在Uds小於某一個值時,上圖約為15V(因為這樣JFET就不會出現預夾斷的情況),這個區域稱為可變電阻區或非飽和區, 因為在這個區域可以通過改變Ugs的大小來改變斜線的斜率,也就是ds之間的電阻。而在中間那簇平穩的直線段,gemfield稱為恆流區或者飽和區,就 是前面已經說過的出現預夾斷到擊穿之間的這段。
輸出特性曲線就討論到這兒,接着說它的轉移特性曲線。跟前面相對,這次是固定Uds來描述Id和Ugs之間的函數關系。注意下圖的轉移特性曲線是描述JFET在恆流區的狀態,因為在可變電阻區時,Uds不同,轉移特性曲線也有很大差別。
這個圖就是在JFET輸出特性曲線的恆流區畫一條垂直於x軸的線得到的,想想為什么。關於這個曲線的數學表達式,可以去其它地方找找,這個不是gemfield本文的重點。
而絕緣柵型場效應管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的柵極與源極、柵極與漏極之間均采用二氧化硅絕緣層隔離,因此而得名。這就是它的英文名字IGFET的來歷,意 為Insulated Gat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又因為在工藝制作中它的柵極一般為金屬鋁做引線,因此又稱MOS管,意為Metal-Oxide-Semiconductor。它 就是靠柵源間的電場來控制導電溝道的寬窄。其實這之間會有一些類似於“多子”、“載流子”之類的概念,不過明確的是,這不是本文的重點。那么相比與 JFET,MOS有什么神奇的功能呢?要不也不會在這里被gemfield介紹。
你也許應該知道,MOS的柵源間電阻比結型效應管大得多,可達10000兆歐以上,高出兩三個數量級以上。也就是它的輸入阻抗比JFET要大,這是 可喜之處。另外,與JFET相比,它的溫度穩定性好、集成化工藝簡單,因而廣泛應用於大規模或超大規模集成電路。這是它的耀武揚威之處。經過這些表象的敘 述,你也許應該意識到,MOS的導電機理與JFET應該不相同。
現在假設你已經看完上一篇《FET之結型場效應管》一文,那么這篇文章的敘述就不會顯得紛繁蕪雜。MOS也有N、P溝道之分,但不同的是,每一種溝道都有增強型和耗盡型之分。這個概念在下文的原理描述中就會逐漸理解。
照例gemfield先引出N溝道的MOS模型,先說增強型的是什么樣子吧。如下圖所示:
以低摻雜度的P型硅片為襯底,利用擴散工藝制作兩個高滲雜的N+區,引出兩個歐姆接觸電極來,分別為S源極和D漏極。在S和D之間的襯底表面覆蓋一 層二氧化硅絕緣層,在此絕緣層上面沉積出金屬鋁層並引出電極,稱為柵極G。由於二氧化硅天然絕佳的絕緣性,所以柵極和其它兩個極之間是相互絕緣的。這也是 上文中提出的名字叫IGFET的原因了。在最底層的金屬襯底上引出另外一個電極B,稱為背面柵極,它主要用於在集成IC中生成隔離島。這也是MOS管的電 路符號里有個讓人摸不着頭腦的B字母的原因。
當gs之間的電壓Ugs=0時,ds之間就相當於兩個反向的二極管串聯在一起,公共點是陽極。那這樣的背靠背當然是沒有導電溝道的。所以說,此時此 路不通。即使漏源之間加上電壓也沒有用。所以此刻ds之間不會有漏電流產生。現在gemfield再強調一遍,這是增強型的MOS管。
那么當Ugs有電壓會怎么樣呢?當柵源之間有電壓時,同時源極與背柵短接(為什么短接?見后文),那么Ugs就會施加到襯底與柵極之間,產生一個與 襯底表面垂直的電場。而這個Ugs超過一定值(臨界值)后,自然電場強度就達到一個值,這樣的話電子就被吸引到遠離襯底的P型硅表面,在兩個N+島之間形 成導電的N溝道。這樣,S、D、N溝道形成一體,他們不僅僅與下面的P+型硅形成PN結。當漏極、源極之間施加正向電壓時,此PN結反向截止。與此同時, 在漏極區、源極區、N溝道區下面存在一層耗盡區,成為一條統一戰線,把它們與背柵襯底隔離開。這個時候,在漏源之間加上正向電壓,就會有漏極電流Id形 成。
而前面的那個臨界值Ugs習慣成為開啟電壓,用Ut或Ugs(th)表示。
而且,和JFET類似,Ugs越大,導電溝道就越寬,電阻就越小。而Uds則相當於那個電池,當回路中的電阻一定時(就是Ugs一定時),隨着 Uds的增大,Id也就越大。不過,如你所想,當Uds實在大時,達到使Ugd=Ut時,就會出現預夾斷。(這個與JFET類似,不再贅述)。下面給出N 溝道增強型MOS管的輸出特性曲線與轉移特性曲線。
由於有上文的理論支撐,gemfield此處不再對這兩個圖多做解釋。Id與Ugs也有個數學表達式可以模擬兩者的關系,但不是本文的重點。
有增強型,還有耗盡型。那么耗盡型的名字背后又是一套怎樣的工作機理?我們知道增強型MOS管的導電溝道這個東東的產生完全是Ugs這個電壓的貢 獻,而耗盡型就不同了。它在制造時就在二氧化硅絕緣層中摻入了大量正離子,形成一個正電中心,產生了指向P型硅表面的垂直電場,在這個電場的作用下P型襯 底表面層也存在反型層,也就是導電溝道。這就是說,導電溝道在耗盡型MOS管中是天然存在的。也就是說,即使Ugs沒有電壓的施加影響,ds之間也有導電 通路。
那么,Ugs不為零呢?假設是正的?這就更好了,由於它的存在,是正電場增強,導電溝道形成的更寬了,於是,電阻就小了,Id就大了。
那如果是負的呢?由於耗盡型MOS管本身就有導電溝道存在,也就是說本來就有一定的資本,這樣你加上負電壓也只會蠶食一點老本,所以導電溝道還是會存在。只是,當這個負電壓太大時,就會吃完老本,導電溝道就消失了,這時,稱這個Ugs為夾斷電壓Ugs(off)或者Ut。
下面gemfield給出耗盡型MOS管的輸出特性曲線和轉移特性曲線:
耗盡型的場效應管電路符號是什么呢?只需將增強型符號中右邊的三根斷線連起來就是了。
前面敘述的都是N溝道的,關於P溝道的,只需將N溝道的輸出特性曲線和轉移特性曲線以原點做對稱曲線,得到的就是P溝道的。個中樂趣,自己慢慢玩味吧。
MOS最值得強調的還是它的防靜電操作方面。MOS的柵源之間距離短,電阻很大,所以只要少量的電荷就會將絕緣柵擊穿而使MOS失效。因此,MOS曾被戲稱為“摸死管”,就是為了突出MOS對靜電的高度敏感性。
對於大功率MOS管,應類似於大功率BJT一樣要注意散熱問題。
對於高頻應用場合中的MOS,因其柵源間的阻抗極高,對電場干擾驚人的敏感,因此,若使用高頻MOS作為高頻前端放大器,電路一定要設計良好的電場屏蔽結構。
回到上文中的一個問題,說的是背柵為什么要和源極短接?其實,不短接也可,只是要復雜一點。此時,襯極(背柵)與源極之間的電壓Ubs必須保證襯- 源間的PN結反向偏置,所以,N溝道MOS的Ubs應小於零(P溝道的相反),於是麻煩的局面就是,導電溝道寬度將受到來自於Ugs和Ubs的雙重控 制,Ubs將使開啟電壓或夾斷電壓的數值增大(為什么?)。需要說明的是,N溝道MOS管受Ubs的影響要大一些。
那么,MOS管的那些參數,諸如開啟電壓、夾斷電壓、飽和漏極電流、輸入電阻、輸出電阻、低頻跨導、極間電容、最大漏極電流、漏源擊穿電壓、最大耗散功率、柵源擊穿電壓、動態導通電阻等,gemfield就不一一介紹了,對於這些概念,搜索引擎應該是更好的幫手。
在上文中gemfield研究了MOS管,到這里gemfield將要討論VMOSFET這個東東。那么你要發問了,怎么剛研究完MOSFET,現 在加個字母V就又成為一門新學問了?難道真如傳說中的換個馬甲就不認識了?當然不是,所謂VMOSFET就是在制作工藝上有點區別,它的腐蝕層是一個V字 形狀的,如下圖所示:
VMOS場效應管以高摻雜N+為襯底(+號就表示有大量不對稱的離子產生,也就是它被高摻雜了),上面外延低摻雜N區(N-)成為外延層,共同作為 漏區,引出漏極drain,也就是d從芯片的背面引出。在這個漏區上先后進行P型區N+型區兩次擴散,然后利用晶體硅的各向異性刻蝕技術,造出V型槽。槽 的深度由開口寬度決定,槽壁與硅平面成54.7度角。溝道長度由擴散深度差決定,在1到2微米之間。從上面俯視VMOS管P區與N+區,可以看到它們均為 環狀區,所引出的電極為源極s。中間是腐蝕而成的V型槽,其上生長一層二氧化硅絕緣層,並覆蓋上一層金屬,作為柵極g。
怎么工作呢?在柵源電壓Ugs大於開啟電壓Ut時,在P區靠近V型槽氧化層表面所形成的反型層與下面的N-區相連,形成垂直的導電溝道。當漏源間外加正電源時,自由電子將沿溝道從源極流向N型外延層、N+區襯底再到漏極D,這就形成了漏極電流Id。
這就是VMOS管的結構與它的工作機理,它的精華所在就是第一次改變了MOSFET管的電流方向,電流不是在沿表面水平方向流動,而是從N+源極出發,經過與表面成54.7度的溝道流到N-漂移區,然后再垂直的流到漏極。
現在再回到開頭,就是VMOS管的原理認清了之后,gemfield再關心它的存在的價值,或者說人們對MOSFET還有什么不 滿?gemfield在前面的文章提到了MOSFET的優點,那就是輸入阻抗超高,所需的驅動電流也就很小(0.1uA左右)。而且開關頻率也不是很低, 等等。那么不足在哪里呢?首當其沖的是MOSFET的功率,MOSFET的功率也就是百瓦級的,而VMOS得益於其天然的性感結構,比如電流垂直走,導電 溝道相對寬,導電溝道還短,漏極的面積那么大(也就是散熱面積大,安裝散熱片后更是不得了),所以它的功率一躍就變為千瓦級,所以像一些逆變器、UPS等 跟市電聯系緊密的儀器上的開關器件就大有它的用武之地了。而且工作頻率可以更高。
從gemfield的上圖中也可以看到VMOS管的跨導線性是多么的好了吧。
綜上所述,VMOS管不僅繼承了MOS場效應管輸入阻抗高(≥108W)、驅動電流小(左右0.1μA左右),還具有耐壓高(最高可耐壓 1200V)、工作電流大(1.5A~100A)、輸出功率高(可達千瓦級)、跨導的線性好、開關速度快等優良特性。正是由於它將電子管與功率晶體管之優 點集於一身,因此在電壓放大器(電壓放大倍數可達數千倍)、功率放大器、開關電源和逆變器中正獲得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