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學說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 來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091623 作者:李凱凱鎧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091623/answer/141298595 ...
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弗洛伊德認為:人的人格是一個整體,它包括三個部分,即本我 自我和超我。 本我: 完全潛意識 代表欲望,受意識遏抑 自我: 大部分有意識 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 超我: 部分有意識 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 解釋的是人格中潛意識 意識與行為的關系,可以看出對人格最有影響力的是 超我 。 ...
2022-02-22 21:49 0 2274 推薦指數:
弗洛伊德學說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 來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091623 作者:李凱凱鎧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091623/answer/141298595 ...
意識是大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應,是個體在任何時刻覺察到的感覺與體驗,既有特性又有共性。 人格是人的性格與氣質,是個體的特性。 意識分為:顯意識、前意識、無意識(=潛意識?=原意識?)。弗洛伊德原作中為“無意識”,后來被“潛意識”取代,現在又有人用“原意識”描述,但三者還是略有區別 ...
基本介紹 Floyd算法又稱為插點法,是一種利用動態規划的思想尋找給定的加權圖中多源點之間最短路徑的算法,與Dijkstra算法類似。該算法名稱以創始人之一、1978年圖靈獎獲得者、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羅伯特·弗洛伊德命名。 思路 1,從任意一條單邊路徑開始。所有兩點之間的距離是邊的權 ...
引入 狄傑斯特拉(Dijstra)算法解決的問題是:從圖G中的某個指定頂點vk開始到其余各個頂點的最短路徑,其中圖G有n個頂點,k∈[0, n-1]。若還需要求某個頂點vx開始到其余各個頂點的最短路 ...
弗洛伊德算法詳解 說明 弗洛伊德算法也是求一個頂點到其他頂點的最短路徑問題,和迪傑斯特拉算法有共同之處,不同處在於迪傑斯特拉算法只是求得某一具體的頂點到其他頂點的最短距離,而弗洛伊德會求出所有的頂點到其他頂點的距離,弗洛伊德會創建一個二維距離數組保存各個頂點到其它頂點的距離,通過不斷 ...
這個算法主要要弄懂三個循環的順序關系。 弗洛伊德(Floyd)算法過程:1、用D[v][w]記錄每一對頂點的最短距離。2、依次掃描每一個點,並以其為基點再遍歷所有每一對頂點D[][]的值,看看是否可用過該基點讓這對頂點間的距離更小。 算法理解: 最短距離有三種情況:1、兩點的直達距離最短 ...
核心思想:從i號頂點到j號頂點只經過前k號點的最短路程 ...
總結分析 是一個簡單的dp 像迪傑斯特拉算法,不斷對兩個結點之間的距離進行松弛 松弛:比如原本記錄結點1到結點4的距離為6,這次k是結點2,結點1到結點2距離為2,結點2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