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波納契堆(Fibonacci Heap)於 1984 年由 Michael L. Fredman 與 Robert E. Tarjan 提出,1987 年公開發表,名字來源於運行時分析所使用的斐波那契數。 斐波那契堆同二項堆(Binomial Heap)一樣,也是一種可合並堆 ...
本文首發於我的公眾號Linux雲計算網絡 id: cloud dev ,專注於干貨分享,號內有 T書籍和視頻資源,后台回復 即可領取,歡迎大家關注,二維碼文末可以掃。 算法導論 第二版中在討論斐波那契堆之前還討論了二項堆,但是第三版中已經把這塊的內容放到思考題中,究極原因我想大概是二項堆只是個引子,目的是為了引出斐波那契堆,便於理解,而且許多經典的算法實現都是基於斐波那契堆,譬如計算最小生成樹問 ...
2016-05-12 20:44 0 2307 推薦指數:
斐波納契堆(Fibonacci Heap)於 1984 年由 Michael L. Fredman 與 Robert E. Tarjan 提出,1987 年公開發表,名字來源於運行時分析所使用的斐波那契數。 斐波那契堆同二項堆(Binomial Heap)一樣,也是一種可合並堆 ...
在計算機科學中,斐波那契堆是由樹的集合所組成的堆數據結構。它比二項堆的平攤運行時間更好。斐波那契堆的名字來自於斐波那契數列,這些數列被用來做運行時間分析。求最小值(find-mininum), 插入(insert), 降低元素值(decrease-key)和合並(merge/union ...
斐波那契查找算法 什么是斐波那契查找算法? 1.黃金分割點是把一條線段分割成兩個部分,使得一部分與全長之比等於另一部分與這一部分之比,取其前三位的近似值大概是0.618。 2.斐波那契數列{1,1,2,3,5,8,13,...}兩個相鄰數的比例無限接近0.618 斐波那契思想 1.斐波 ...
斐波那契查找的核心是: 1)當key=a[mid]時,查找成功; 2)當key<a[mid]時,新的查找范圍是第low個到第mid-1個,此時范圍個數為F[k-1] - 1個,即數組左邊的長度,所以要在[low, F[k - 1] - 1]范圍內查找; 3)當key> ...
概要 上一章介紹了斐波那契堆的基本概念,並通過C語言實現了斐波那契堆。本章是斐波那契堆的C++實現。 目錄1. 斐波那契堆的介紹2. 斐波那契堆的基本操作3. 斐波那契堆的C++實現(完整源碼)4. 斐波那契堆的C++測試程序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 ...
: 更多內容:數據結構與算法系列 目錄 (01) 斐波那契堆(一)之 圖文解析 和 C語言的實現 (02 ...
1.斐波那契(黃金分割法)查找基本介紹: 黃金分割點是指把一條線段分割為兩部分,使其中一部分與全長之比等於另一部分與這部分之比。取其前三位數字的近似值是 0.618。由於按此比例設計的造型十分美麗,因此稱為黃金分割,也稱為中外比。這是一個神奇的數字,會帶來意向不大的效果。 斐波那契數列 ...
對比結果可能fibo1函數明顯比fibo函數優化的明顯,時間復雜度為O(x); fibo1的思路為:將每一次遞歸的數值保存起來,后期就不需要再次的尋找; 關於斐波那契數列優化的方法還有很多,這里先將這一種,還有一些涉及到比較難懂的高等數學,對於初學者會比較的難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