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nblogs.com/xiaomanon/p/4110006.html?utm_source=tuicool&utm_medium=referral 由Otsu(大津展之)於1978年提出的最大類間方差法,是引起較多關注的一種閾值選取方法。它是在判決分析 ...
最大類間方差法 otsu 的原理: 閾值將原圖象分成前景,背景兩個圖象。 前景:用n ,csum,m 來表示在當前閾值下的前景的點數,質量矩,平均灰度 后景:用n , sum csum, m 來表示在當前閾值下的背景的點數,質量矩,平均灰度 當取最佳閾值時,背景應該與前景差別最大,關鍵在於如何選擇衡量差別的標准 而在otsu算法中這個衡量差別的標准就是最大類間方差 英文簡稱otsu,這也就是這個 ...
2014-04-03 15:51 0 2847 推薦指數:
http://www.cnblogs.com/xiaomanon/p/4110006.html?utm_source=tuicool&utm_medium=referral 由Otsu(大津展之)於1978年提出的最大類間方差法,是引起較多關注的一種閾值選取方法。它是在判決分析 ...
由Otsu(大津展之)於1978年提出的最大類間方差法,是引起較多關注的一種閾值選取方法。它是在判決分析或最小二乘原理的基礎上推導出來的。 參考文獻: [1] Otsu N. A threshold selection method from gray-level ...
截圖: ...
最大類間方差法是由日本學者大津(Nobuyuki Otsu)於1979年提出的,是一種自適應的閾值確定的方法,又叫大津法,簡稱OTSU。它是按圖像的灰度特性,將圖像分成背景和目標2部分。背景和目標之間的類間方差越大,說明構成圖像的2部分的差別越大,當部分目標錯分為背景或部分背景錯分為目標都會導致 ...
最大類間方差法是由日本學者大津於1979年提出的,是一種自適應的閾值確定的方法,又叫大津 法,簡稱OTSU。它是按圖像的灰度特性,將圖像分成背景和目標2部分。背景和目標之間的類間方差越大,說明構成圖像的2部分的差別越大,當部分目標錯分為背景或部分背景錯分為目標都會導致2部分差別變小。因此,使類間 ...
最大類間方差法是由日本學者大津於1979年提出的,是一種自適應的閾值確定的方法,又叫大津法,簡稱OTSU。它是按圖像的灰度特性,將圖像分成背景和目標2部分。背景和目標之間的類間方差越大,說明構成圖像的2部分的差別越大,當部分目標錯分為背景或部分背景錯分為目標都會導致2部分差別變小。因此,使類間方差 ...
這個過去也實現過,不過現在回頭看,當時寫的還真是糟糕,所以現在決定用matlab重寫了。而且當時的方法現在來看還真是不怎么樣呢。 這里用的方法是《特征提取與圖像處理》3.3.4里的。 ...
http://blog.csdn.net/xw20084898/article/details/17564957 一、工具:VC+OpenCV 二、語言:C++ 三、原理 otsu法(最大類間方差法,有時也稱之為大津算法)使用的是聚類的思想,把圖像的灰度數按灰度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