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時寫作聊天的時候,會經常引用前人的“俗語”來增加說服力。中華文化五千多年的歷史,產生了數不盡的俗語,有很多存在一定的自相矛盾,有時候都不知道哪句是對的。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果能對其靈活運用,便能受用一生。
1、“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可俗話又說:“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2、古人常說:“百善孝為先”,孝應該是第一位的;但是古人又曰:“忠孝不能兩全”,這就是說“忠”與“孝”是對等的,真矛盾啊。
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古人又曰:“今朝有酒今朝醉”,意思是要及時行樂啊。
4、“路不平有人鏟,事不平有人管”,意思是要互幫互助;但是古人常說:“自家掃取門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那么到底該不該幫呢?是個問題。
5、人挪活,樹挪死;古人又曰:滾石不生苔,轉業不生財。
6、關於資源共享,古人說“兔子不吃窩邊草”;但是古人又說“肥水不流外人田”、“近水樓台先得月”。
7、關於男子漢的尊嚴,古人說“男子漢大丈夫,寧死不屈”;可是古人又說“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
8、關於悔改,古人雲:“好馬不吃回頭草”;古人又雲:“浪子回頭金不換”。
9、關於報仇,古人說“宰相肚里能撐船”;可俗話又說:“有仇不報非君子”。
10、關於是否苟且偷生、卑躬屈膝,古人說:“男子漢大丈夫,寧死不屈”;可俗話又說: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
11、關於與人交流,古人雲:“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古人又雲:“交淺勿言深,沉默是金”。
12、古人是很講究禮節、禮儀的,關於這個,古人說:“禮輕情誼重”;可俗話又說:“禮多人不怪”。
13、古人雲:“人往高處走”,意思是人要有志氣。但是古人又說:“爬得高,摔得重”。那我究竟是爬還是不爬?
14、“亡羊補牢,未為遲也”,告誡人們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可俗話又說:“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15、古人雲:“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古人又曰:“拔了毛的鳳凰不如雞”。
16、“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可俗話又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17、“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可俗話又說:“人靠衣裳馬靠鞍”。
18、“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古人又曰:“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19、“書到用時方恨少”;古人又曰:“百無一用是書生”。
20、“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可俗話又說:“姜還是老的辣”。
21、“后生可畏”;可俗話又說:“嘴上沒毛、辦事不牢”。
22、“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描述了多么浪漫動人的愛情;但是古人瞬間又給我們澆了一盆涼水,古人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
23、“得饒人處且饒人”,勸誡人們做事不要做絕,須留有余地;古人又曰:“縱虎歸山,后患無窮”,警告人們不要心慈手軟,要趕盡殺絕。
24、“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可是話又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25、“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古人又曰:“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
26、“量小非君子”,氣量小的人稱不上君子;古人又曰:“無毒不丈夫”,意思是說成就大事業必須手段毒辣,技高一籌。
其實每個人都有對人生的體會,經歷不同,感受自然也不同每句俗語都有自己的道理,只看自己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