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看一下風險的定義(摘自百度百科):
風險,就是生產目的與勞動成果之間的不確定性,大致有兩層含義:一種定義強調了風險表現為收益不確定性;而另一種定義則強調風險表現為成本或代價的不確定性,若風險表現為收益或者代價的不確定性,說明風險產生的結果可能帶來損失、獲利或是無損失也無獲利,屬於廣義風險,所有人行使所有權的活動,應被視為管理風險,金融風險屬於此類。而風險表現為損失的不確定性,說明風險只能表現出損失,沒有從風險中獲利的可能性,屬於狹義風險。風險和收益成正比,所以一般積極進取的投資者偏向於高風險是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而穩健型的投資者則着重於安全性的考慮。
通俗地講,風險就是發生不幸事件的概率。換句話說,風險是指一個事件產生我們所不希望的后果的可能性。某一特定危險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組合。
從廣義上講,只要某一事件的發生存在着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可能性,那么就認為該事件存在着風險。而在保險理論與實務中,風險僅指損失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包括發生與否的不確定、發生時間的不確定和導致結果的不確定。
從概念中我們可以理解,風險是由未知和不確定性導致的,是對未來結果收益或者代價的不確定性。常規來說,我們拋硬幣得到的正面反面結果,長遠來看一定是50%。很多時候人們在做決策的時候,無法下定決心則會通過拋硬幣來決策,美其名曰由運氣決定。
我們來分析一下拋硬幣的概率,每一次拋硬幣的結果都是正面或者反面(立着的幾率實在太小了,我們這里不予考慮),我們用H來代表正面,T代表反面。那么拋一次得到H的概率是50%,而連續兩次得到H的概率則是50%*50%=25%。連續得到4次H的概率則是6.25%。假設在一次連續拋硬幣的過程中,得到了HHHH的結果,那么下一次得到H的概率是多少?很多人從直覺上覺得應該是3.125%。但理性告訴我們,在已經得到HHHH的情況下,接下來的這一次拋硬幣得到H的概率仍舊是50%,還有50%的概率是T。也就是HHHHH和HHHHT的概率是一樣的,只是從整個結果來看,從0開始得到HHHHH的概率是3.125%。
我跟團隊成員曾經在澳門賭場玩過一次這樣的游戲,猜大小的賭博游戲,跟拋硬幣是一樣的模式,我們觀察了一晚上,牌桌上從來沒有超過連續4次是大或者小的情況,我們商定每次押注的大小是上一次的兩倍,然后一直押大,結果牌桌上連續出了10次小(是否庄家在出老千,我們不得而知)。總之在我們放棄繼續押注的情況下,牌桌上的結果才開始顯得正常了。在第11次的時候,我們下注的金額也已經遠遠超出了預期的大小,在那個點上我們覺得繼續出小的可能性非常低了,但實際情況是仍舊是50%的幾率,甚至內心都覺得一定是會出小的情況……
前兩天我在朋友圈中發了如下的一個游戲,讓朋友們來選擇答案,經過一天的結果,大部分朋友都沒有選擇F。
我在朋友圈中回復:
沒有選F的朋友,該認真思考下自己的人生了。這個問題反應的是對風險的認識,有個創新的詞叫“險盲”,跟文盲對應的意思,文盲是指沒有文化知識,而險盲則是對風險沒有概念、完全沒有風險意識,在做任何決定的時候完全靠“勇氣”而不是理性分析。對參加過這個問題思考的朋友,如果有興趣理解更深,可以有如下三個選擇:1、什么都不做;2、給我發50元紅包並給我一個郵寄地址,我給你一件禮物並講解清楚這個題目的風險原理;3、給我發100元紅包並給我一個郵寄地址,我給你多一點價值的禮物,並講解清楚這個題目涉及到的風險和更多的內容。
實際上,風險意識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事情,例如開車最關鍵的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安全第一,說的就是控制風險,出門外出,父母叮囑最多的就是注意安全。同樣的,在做決策選擇的時候,要考慮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風險,投資理財、賭博都是這個因素占最主要的。查理芒格說,一定要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圍內做事情,而不應該去自己完全不理解的領域跟別人競爭,理由就是無法理解和控制風險。
首先,要平靜地接受一個第一個事實:
第一、風險是一種客觀存在。
風險就在那里,不離不棄,不會因為你怕或者不怕它就有所變動。甚至,從廣義上來看,即便什么都不做,還是時時刻刻有風險的陪伴。
為什么風險幾乎永遠存在呢?因為第二個事實:
第二、一旦有未知存在,就有風險存在。
為了了解風險、研究風險、回避風險,甚至控制風險,人們鼓搗出一個數學分支——概率統計。這幾乎是所有人都應該認真學習的學科,只可惜,好像絕大多數人都只是應付一下考試就把如此重要的知識“還給老師”了。
在學過一點概率的人中,有一個普遍的誤解,就是認為“風險的概率決定風險的大小”。可實際上,衡量風險的首要因素不是風險的概率。這就是我們要提到的第三個事實,也幾乎是擺脫險盲的最重要的事實:
第三、衡量風險大小的決定性因素是賭注的大小。
前面圖上這道選擇題,最終決定輸贏的是誰的賭本更多。
由於賭注大小恆定的,又由於拋硬幣是概率為1/2的游戲,所以,如果雙方賭本一樣多,那么最終雙方輸贏的概率都是1/2。可是,如果一方的賭本更多,那么他最終獲勝的概率就會更大。由於玩的是概率為1/2的游戲,所以,如果其中一方的賭本是另外一方的2倍以上,那么前者幾乎必贏。也就是說,在這個游戲里,賭本相對越多,輸的概率越趨近於零。
如果你參與這個游戲,一上來發現那個“恆定大小的賭注”比你的總賭本還多,那你就不應該參與。如果你的賭本只夠下1注,雖然贏的概率依然是1/2,但從長期來看,你沒有任何勝算。
很多人看起來一輩子倒霉,可實際上,那所謂“倒霉”是有來歷的——他們對風險的認識是錯誤的。他們倒霉的原因只有一個:
動不動就把自己的全部賭進去。
賭注太大,則意味着結果無法承受。為什么賭本少的人更傾向於下大賭注呢?據說是因為自身越差的人夢想越大。在高速公路上把車開得很快還不願意系安全帶的人——險盲,因為這些人不知不覺就把自己的性命當成了賭注。經常做鋌而走險之事的人——險盲。在股市里因為怕自己賺得少而拿出全部身家(甚至借錢,更甚至借錢做杠桿)的人——險盲。
上面討論的其實涉及第四個重要的事實:
第四、抗風險能力的高低本質上就是總賭本的大小,尤其是在面臨同樣概率的風險的時候。
反過來看,當賭注恆定,賭本卻相對無限大的時候,即便遇到99.99%的風險概率,玩家其實也全然無所謂——賭注相對太小,輸了就輸了吧。
還有一個現象需要注意:在賭注相對大的時候,智力會急劇下降。為什么高考的時候總有一些人考砸?就是因為賭注(自己的未來)太大,以至壓力太大,進而無法正常發揮。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國際台球大賽上。那些天天刻苦訓練的選手,每一個在訓練的時候都能經常打出“滿貫”,但在整個賽季里也沒幾個選手能在賽場上做到。為什么呢?就是因為賭注太大了。平時訓練的時候沒有賭注,也就沒有壓力。這也可以反過來解釋一個常見的現象:歷史上所有成功的龐氏騙局都有一個普遍的重要特征,那就是“加入費用驚人地高”,因為只有這樣,進來得人才能普遍不冷靜。
所以,人真的不能窮,不能沒有積蓄,否則真的會在某一瞬間突然變傻。另外,永遠不要“All in”,這在很多時候不是空話,真的要放在心上。
第五,冒險沒問題,但盡量不要被抽水。
“抽水”是賭場里的術語,是指贏家要支付盈利中的一定比例給庄家。不要以為賭場太陰險,實際上,開賭場、保證公平就是需要開銷的,所以,玩家支付抽水是合理的。也不要以為股票交易所太貪婪,實際上,它們收手續費也是合理的。這些就是無所不在、不可消滅的“成本”。
公平是有成本的。有抽水機制的賭局在本質上是傾斜的。因為即便是拋硬幣的游戲,在加上抽水機制之后,從長期來看,所有的玩家都會輸光,所有的賭注最終都會轉化成抽水者的利潤——就好像一個正弦函數被改造成阻尼正弦函數一樣。
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只要有行為、有活動就存在風險,不論是投資、開車、過馬路甚至是吃飯等等,只是風險的大小和發生的概率。題目我用了風險管理,而沒使用風險控制,就跟我們在軟件開發中對需求變更的管理一樣,作為項目經理其實是無法控制需求變更的,而是要合理地管理需求變更。為了能更好地管理風險,那我們必須做到對風險有足夠的了解,上文已經提到了關於風險的概念和幾個事實,在接受現狀的基礎上,如何才能做到更好的風險管理呢?
通過對事情全面地了解並理性分析,了解風險的大小和可能的概率,從而做出盡可能正確地選擇。拿投資股票這事來說,大部分的“韭菜”們,其實根本都不了解自己買的股票背后的企業情況,只是看到股價的漲跌就跟風地買,不被割韭菜才怪。股價是企業價值的表現,從長遠來看,股價一定是跟企業價值匹配的,只是在某些階段會偏離價值,但長遠一定會回歸合理。
對於股票的實時股價,有個游戲是猜1分鍾后的股價是漲還是跌,這個游戲跟拋硬幣的結果基本是一致的。也有過一些研究,說用飛鏢來扎華爾街的金融報紙,將多次扎到的股票組合進行投資,結果跟專家選擇的股票收益相差無幾;甚至都由大猩猩去手撕報紙,在碎片中找到那些股票名稱完整的,組合起來進行投資,其收益結果也跟專家選擇的股票類似。這些都說明進行短期預測是基本沒有太大勝算的。
我們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對風險進行管理,那必須先得知道接下來這個事情的概率是怎樣的,所以數學知識在這里才是最重要的,你必須得知道什么是概率、什么是統計,根據收集到的足夠信息和數據,進行概率分析,從長遠來看,我們一定要把自己和資金投入到概率至少在50%以上的事情上去,當然成功概率越大越好,但也很難有100%成功的事情等着你去做或者投資。只要概率能達到80%、甚至70%或者60%,都可以考慮去投入和投資。
前文提到的一點,盡量不要All in,就是動不動把自己的全部身家投入進去,因為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有100%的把握,萬一那個“不可能”出現的情況出現了呢?豈不是就玩完了。老話說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就是這個意思。雖然查理芒格也說事前進行詳盡調查和分析,一旦確認的事情就重重下注(其實也沒有說是All in)。
人生在世,永遠不缺機會,也不要幻想着把握一次機會就解決所有事情,而是需要不斷積累人生才有意義。要不然真抓住一次機會暴富了,然后呢?難不成就可以結束生命了,其實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