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協議基本概述
-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協議,服務於
內部網關協議IGP
。 - 使用的是
距離矢量路由算法(DV算法)
- 使用傳輸層
用戶數據報UDP協議
進行傳送,端口520
- 按
固定的時間間隔交換路由信息
,時間默認30s - RIP協議中“距離”定義為“跳數”,每經過一個路由,跳數加1.
- 為了防止無窮計數問題,
最大跳數是15
,16相當於不可達。
RIP詳細描述
-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應用較早、使用較普遍的內部網關協議,適用於小型同類網絡,是典型的距離向量(distance-vector)協議。RIP最大的特點就是
簡單
。 -
RIP通過廣播UDP報文來交換路由信息,所以從這一個角度來說,RIP是一個傳輸層封裝的協議,應當屬於應用層,但是從RIP的功能來說是一個動態路由協議,所以本質上RIP應當屬於網絡層。
-
RIP簡單的將網絡的距離定義為“跳數”。路由器與路由器直連的距離都是1,每經過一個路由器,跳數就加1,RIP認為一個好的路由就是它通過的路由器的數目少。RIP限定了無窮大等於16跳。所以實際上RIP能支持的網絡規模很小,在一條路由上若超過了15台路由器,那么RIP就認為不可達。
-
RIP每30秒發送一次路由信息更新。這樣作的目的是防止路由器出現故障后無法通告給鄰居導致無法保證路由的有效性。
-
由於RIP協議是基於距離向量算法的協議,所以RIP具有好消息傳的快,壞消息傳的慢的特點。可能導致路由回路。
-
RIP的發展經過了兩個版本:
- RIPv1(版本1)是傳統的RIP協議,只能支持傳統的分類IP地址,在RIP的報文中不包括掩碼信息,所以RIP1不支持子網掩碼和CIDR,因此局限很大。此外,RIPv1不支持驗證。目前RIPv1已經在逐漸被淘汰。
- RIPv2是RIPv1的改進版本,與RIPv1想必,RIPv2具有以下新的特性:
- 用抑制定時器防止路由自環,缺省值為180秒。
- 用水平分割防止路由自環。
-
發送有子網掩碼的路由選擇信息,支持子網花費和CIDR技術
提供身份驗證功能。RIPv2在一個接口上可以用一套密鑰作為身份驗證的檢查。這個選擇可以是明文的也可以是MD5加密的。
同時使用明文和MD5單向映射函數保證報文的完整性。 -
提供組播傳送路由選擇更新。RIPv2使用D類地址224.0.0.9組播傳送路由選擇更新信息,可提高效率。
RIP協議的報文格式
RIP 協議的問題:好消息傳播的快,壞消息傳播得慢
這種問題正是由於RIP把跳數設置成了16.
確實,設置了最大跳數確實可以解決無窮計數的問題。
但是也會導致,問題的路由信息要經過16次的輾轉反側才能讓路由器知道這是個錯誤的路由。而正確的路由在第一跳就能了解。
所以16跳的限制既成就了它,也讓他有不可更改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