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評測


這個作業屬於哪個課程 2021春軟件工程實踐S班 (福州大學)
這個作業要求在哪里 軟件評測
這個作業的目標 完成對作業提供的產品之一進行測評
其他參考文獻 csdn、segmentfault、stackoverflow.

軟件評測


本次作業的分析產品我選擇了IT問答網站,對其進行評測

第一部分 調研、評測

CSDN問答

體驗

介紹和使用軟件
  • 對CSDN可以算是老熟人了,在百度上提問搜索關於IT的問題,基本上都會彈出幾條來自CSDN的博客文章。涉及IT技術范圍十分廣泛,總能在其中找到一些相關的知識。CSDN問答相比於原本的博客和論壇也更加方便了對問題的提問和回答。問答數目多,很容易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問題。問答左邊可以關注相應的分區,在分區中有針對地進行查看。可以篩選,但是不能根據標簽篩選。有專門的懸賞問題篩選,可以說是很經典了。
  • 在問答提問題得到回答真的是非常迅速,我嘗試提出了一個和最近團隊項目有關的問題,不到幾分鍾就有兩位專家來對我的疑惑進行解答。也許這就是用戶量大、網站活躍度度高的優點吧。在下面知否的提問嘗試中就發生了截然不同的現象。(P.S CSDN問答的有問必答小助手,時時刻刻都在提醒我氪金充錢更好地使用問答服務,這也算是我用CSDN上體驗比較不好的一個小地方,時時刻刻都和會員充值掛鈎)。(我提的問題鏈接).
    圖片
    圖片
    圖片
優缺點分析
  • 優點:毫無疑問,在我們國家用戶量相比其他IT論壇和問答要多的多,從百度搜索推薦中就能看出,因為用戶量大,所以涉及的范圍和博客數量就隨之增大,想要查找一些相關知識和提出一些問題,會是我的首選。功能齊全,從問答到論壇到博客到資源分享到課程推薦一應俱全,采取積分制,優秀的回答會獲得積分提高用戶的積極性。
  • 缺點:但是由於涉獵范圍廣泛,首頁給了我一種眼花繚亂的感覺,初次從官網進入時,一時間不知道從哪里尋求我需要的幫助,所以用戶引導還有些不足。問答界面又與之相反,界面有些底色有些太素了。在最熱里,有些問題和IT可能並不相關,但是大家都在激烈討論中,感覺有點突兀。
    圖片
改進建議
  • 在問答中有一個帖子專門用來收集建議和BUG,但是在博客分區中一直沒有找到相應的地方,不像如知乎貼吧一樣的社交問答網站里面可能IT相關的人會少一些,本網站中專業人士很多,可能會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改進和bug。
  • 對資源的審核和管理,有些資源可以在Github上找到,但是在CSDN上下載卻要花費積分,有時候下載下來的項目不能運行,存在bug,卻花費了我們的積分。

BUG

Bug發生時的測試環境

Win 10 ,谷歌瀏覽器90.0.4430.212(正式版本),火狐瀏覽器88.0 (64 位)。只要訪問博客在和廣告作斗爭的時候就可能發生這個BUG。

Bug的可復現性及具體復現步驟

必然發生,點擊關閉廣告推薦,下次還是會推薦。當一個博主禁用了廣告JS時,博文中肯定會出現顯示BUG。

Bug具體情況描述
  • 這是一個用戶體驗上的BUG,具體現象是,對博文上的廣告只有減少推薦而沒有關閉的選項,即使選擇了減少關閉,再重新進入該界面的時候還是會再次出現該廣告。
  • 在由於個人強迫症想點掉廣告的時候,通過查詢發現CSDN上有許多人在問如何才能關閉這樣的廣告,在有些用戶通過JS禁用掉廣告后,右側分欄一直會空出一個區域給原本的廣告,分欄一直會在右下角,給用戶使用和體驗感造成了不便。
    圖片
    圖片
    如圖,在原本在顯示廣告的地方,空出來了。
Bug分析

指標:

描述 星級(滿星3顆)
致命性故障,用戶體驗嚴重影響 3顆星
嚴重系統故障、用戶體驗比較差 2顆星
普通運行故障、對用戶體驗有影響 1顆星
  • Bug的可能成因,我認為(只是愚見),對分欄采用固定的布局,沒有考慮到對廣告忽略的情況,可能默認廣告不會消失,但是這就和減少廣告推薦有了沖突,用戶不禁用廣告吧會受到廣告折磨,禁用吧分欄樣式就讓人看着體驗不佳。
  • 嚴重性我認為只有1顆星,因為不會產生運行故障,也不會造成極端的體驗影響。不會影響系統功能和安全性。僅僅讓部分用戶體驗降低(特別是有強迫症的用戶)。
  • 這個廣告問題有看到很多博文提出,但是還是存在,建議是只要多加一個X的按鈕點擊后在本地記住該選項,下次進入時,或者用戶可以設置不查看這類型廣告,或者推出一個清爽簡潔主題的UI界面。

結論

類別 描述 評分(滿分5分)
用戶量 占國內市場的用戶量多少 5
界面 界面設計是否合理 4
功能 功能是否齊全 5
用戶體驗 是否注重用戶體驗 3
總計(二十分制) \ 17
總計(百分制) \ 85

總結:該網站還是e)非常推薦的,用戶量大,符合我們當下國內使用習慣,涉及范圍廣,博文累積量充足,實際生活中確實解決了我非常多的困難。包括如何使用下面那個國外的問答網站,我也是在CSDN上查看了攻略。無論是從情感還是使用體驗上來說,我都十分推薦該網站。

Stack Overflow

體驗

介紹和使用軟件
  • 說來慚愧,在本次作業之前我沒有使用過和聽說過這個問答社區。在試用時有個非常難受的地方,就是網頁打開速度巨慢,由於是國外的網站,就像某些代碼管理平台網站一樣,每次打開都要等待很久甚至有時候會連接不上。由於個人水平有限,全英文的網站使用起來有些費勁,除了自己懂得單詞,還需要借助谷歌瀏覽器自帶的翻譯以及百度翻譯才能流暢地使用該網站。很明顯,使用問答搜索功能時無法使用中文,還需要把問題轉成相應的英文才能進行搜索。不過在右邊的標簽可以自定義加入自己想要的標簽,雖然是白色底色,但是感興趣的標簽的問答會被標為黃底,提高辨識度。
    圖片
    圖片
優缺點分析
  • 優點:用戶量僅次於CSDN,在站長之家中查詢數據發現二者訪問量相差不多。篩選功能是三個網站中做的最好的把。不僅可以根據標簽,還可以根據其他熱度和最新等等,相當於結合了CSDN和思否二者的篩選優點。在CSDN中出現的側邊廣告在其中也有,但是在點X以后,下次刷新並不會出現(在使用網站前有用彈窗詢問我是否要記住Cookie),而且底下分欄會浮動上來(如上方圖片展示),所以由此可見在上面提到的CSDN那個顯示BUG是存在的並且可以解決的,同樣可以根據詢問是否在本地瀏覽器保存用戶選擇來解決。問答質量較高,基本都是和技術相關。用戶的問答素質也會相對高一些,問問題會按明了的描述格式來提問。很吸引我的一個地方是,導航目錄內容很少,其中有一個選項是找工作(如下圖一),在注冊時也會問我對找工作是否有興趣。在技術問答社區尋找高技術人才也十分合理。有專門的tags區,而且所區分的標簽量特別大(如下圖二,三對比)在Stack Overflow中有6w+的標簽(雖然在仔細查看后有的標簽並沒有提出的問題),在思否僅有幾百個。

  • 缺點:還是使用體驗上的缺點,由於是國外網站,打開和搜索的響應時間都很長,大部分問答技術性都很強,缺少基礎模塊的問答(主要是因為如果能從其他地方搜索到,在Stack Overflow上提出的話會被他人反對),我還是認為一個問答網站應該全面一些。

圖片1
(上圖為圖一)
圖片2
(上圖為圖二)
圖片3
(上圖為圖三)

改進建議
  • 可以考慮開設一個中文分區,畢竟中國用戶量十分龐大,其中也不乏高精尖IT技術人才,現在的任何行業的發展趨勢都應該走向全球化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所以開設一個給中國用戶使用的分區或者分網站,使我們可以支持中文問答搜索,提高訪問速度(非常關鍵!),存在十分大的潛力。

BUG

Bug發生時的測試環境

Win 10 ,谷歌瀏覽器90.0.4430.212(正式版本),火狐瀏覽器88.0 (64 位)。

Bug的可復現性及具體復現步驟

可復現性百分百,在回答問題時候,輸入鏈接兩個鏈接,中間使用\來換行時,預覽和實際保存以后顯示的是不同的,預覽成功換行,而保存顯示出來的是連在一起的。

Bug具體情況描述
  • Stack Overflow的bug太難找了。一個是確實挺完善的,另一個是使用起來語言的不便利,有些眾人提到的BUG很難復現。而這個BUG在回答問題要使用多個鏈接且使用\在其中換行時,便會產生預覽和實際上不一致的BUG.(BUG來源)
    圖片
Bug分析

指標:

描述 星級(滿星3顆)
致命性故障,用戶體驗嚴重影響 3顆星
嚴重系統故障、用戶體驗比較差 2顆星
普通運行故障、對用戶體驗有影響 1顆星
  • Bug的可能成因,我認為(只是愚見),對該語法並不能解析。使用這種方式在預覽上可以得到解析,保存后步行,可能預覽和保存使用的解析方法不同,所以才會造成這樣的差距。
  • 嚴重性我認為也只有1顆星,因為不會產生運行故障,也不會造成極端的體驗影響。不會影響系統功能和安全性。最多讓用戶沒法點開這個連接,需要重新修改回答才行。也降低了少部分有這樣這樣語法使用習慣的使用者的體驗。
  • 預期這個BUG還是不會解決,因為距離提出意見一個月了,還未被選為審核中,也為標識為狀態完成。改進建議是,同步預覽和保存以后界面顯示格式,同步了無論是否支持這種語法格式,都能很明確的讓回答者看出來,就不存在二者不一致的情況了。

結論

類別 描述 評分(滿分5分)
用戶量 占國內市場的用戶量多少 3
界面 界面設計是否合理 5
功能 功能是否齊全 4
用戶體驗 是否注重用戶體驗 4
總計(二十分制) \ 16
總計(百分制) \ 80

總結:該網站還是d)好,不錯;用戶量也很大,網站運行起來BUG也很少,對用戶體驗考慮的很周到,可以和世界各地的IT人一起探究問題,拓展我們的視野,問答量也很大,一進入界面就能看到總共有多少的questions。感覺使用起來唯一的不變就是,沒有一個國內代理方,訪問網站的速度屬實慢,這也拉長了我的體驗時間。

SegmentFault

體驗

介紹和使用軟件
  • 思否也是我們國內的IT問答社區,很尷尬的一點是,我對他沒有印象,在體驗使用時准備注冊用戶才發現自己的手機號已經被注冊過了,這才想起來在之前的某年某月某日我有使用過它。界面簡潔明了,用起來上手很容易,有沒有過多其他的附加功能,主打問答,針對性強。不需要過多的引導就能玩轉。其中也有IT課程專欄可以供用戶選擇。
  • 同樣,我在思否中問了和CSDN一樣的問題,對於首次使用者,兩個網站有着截然不同的態度,CSDN把我加入了首次體驗用戶加急回答,但是思否首次體驗用戶的問題卻需要兩個小時以內的審核才能發布。不過思否用戶給我的回答十分細致,質量也很高(雖然速度慢了點)。(我提的問題連接)。
    圖片
    (圖片分界)
    圖片
    (圖片分界)
    圖片
優缺點分析
  • 優點:進入主頁,很清晰不會出現太多爆炸式的信息量進入我的眼睛。在問答區中雖然也是朴素的白底配色,但是根據關注的標簽不同會把想問的問答標為黃色底提高注意,並且管理標簽也很方便。有一個專門的社區建設標簽,在其中可以提交BUG或者建設性的問題,雖然CSDN問答中也有,但是只有想一篇問答一樣的區域,設立專門分區無論是查找或者提交BUG都很方便。帖子質量會相對高一些,很少出現和IT無關的問答。界面整潔廣告少。在專欄中也存在有酷工作這一項找工作的平台。
  • 缺點:通過站長之家網站或者百度搜索等能發現,思否的用戶量相對前兩個網站是比較少的,這就造成了問答數目也比較少,有時候會差找不到自己需要的問題。這就造成了學生用戶使用較少,因為平常基本都是作業等基礎的問題遇到不會,會去查找解決方案,經常找不到的話就會流失用戶。如下圖顯示,關於編譯原理課程中的知識搜索,CSDN中又584,687條,而思否中僅有791條。
    圖片
    圖片
改進建議
  • 建議提高內容的豐富性,設立吸引用戶的手段,用戶量提起來了才是其他改進的基礎。

BUG

Bug發生時的測試環境

Win 10 ,谷歌瀏覽器90.0.4430.212(正式版本),火狐瀏覽器88.0 (64 位)。只要提問使用模板切換就會發生該BUG。

Bug的可復現性及具體復現步驟

目前也是只要使用提問功能時即可百分百復現,通過提問界面的模板選擇。就會出現重復出現模板的問題。

Bug具體情況描述
  • 這也是一個用戶體驗上的BUG,這是我在社區建設中看到有用戶提出來的BUG,並且可以加百分百復現(BUG來源)。
  • 進而我也去體驗了一下提問中的模板功能,發現確實存在,只要選擇使用模板,就會跳出一個比較固定的Markdown格式的模板(實際上感覺這個模板並不好用),但是想改變其他模板時,原本的內容不會消失,而是重新在底下疊加上了其他模板。也對用戶體驗造成了影響。
    圖片
    圖片
Bug分析

指標:

描述 星級(滿星3顆)
致命性故障,用戶體驗嚴重影響 3顆星
嚴重系統故障、用戶體驗比較差 2顆星
普通運行故障、對用戶體驗有影響 1顆星
  • Bug的可能成因,我認為(只是愚見),是在下拉框的響應中設置的不合理,可能只是簡單的將寫好的簡陋模板append上去,沒有智能的替換之前已經有的模板的文字。
  • 嚴重性我認為只有1顆星,因為不會產生運行故障,也不會強行把原本的文本完全替換(如果是這樣那用戶寫完的成果都消失了,心態直接崩了,那就很嚴重了),對用戶體驗有影響,如果不改變這樣一個狀態那么這個下拉框的功能可能形同虛設。
  • 這個BUG能在提出的問答底下看到已經得到反饋,預期應該很快可以解決,希望不是簡單的刪去此功能。改進建議是,添加更多豐富的模板,在切換模板的時候,可以去搜索原本模板中文本出現的位置,然后進行替換,而不只是把一個空的模板貼上去。

結論

類別 描述 評分(滿分5分)
用戶量 占國內市場的用戶量多少 1
界面 界面設計是否合理 5
功能 功能是否齊全 4
用戶體驗 是否注重用戶體驗 4
總計(二十分制) \ 14
總計(百分制) \ 70

結論:該網站我認為推薦是c)一般,主要是用戶量是3個網站中最少的一個,用戶量少就會造成問答數少以及能夠解答我們疑惑的高手就會相對少一些,有時候會出現想搜的東西搜不到的情況。不過使用起來,體驗感還是不錯的,針對性強,只針對個別技術標簽還是有高質量的問答存在。在平常使用中我可能不會專門去這個網站使用搜索功能,反而會考慮直接百度或者去用戶量更大的CSDN中搜索,尋求解決辦法辦法,所以推薦度僅有一般。

[進階]采訪另一個用戶:

  • 我采訪的是W班的221801408同學,選擇這位同學采訪的原因是,他學習刻苦,平常經常看他使用問答網站來尋找學業中的疑惑,適合作為該類型網站的體驗用戶,同時他本身測評對象是代碼倉庫系統,與我不同。他的需求是能夠解決平常學習作業中所不明白的地方。
  • 他實際使用了CSDN、Stack Overflow和思否三個問答社區。
  • 以下是我的采訪截圖
    圖片

第二部分 分析

開發時間估計

我也即將畢業,如果按照我們近期做項目的經驗來說,從設計到開發到測試成功。需要做的所有功能已經確定,就不需要問卷和調查用戶市場,只需要進行需求分析、設計、開發、測試,這四個階段。在內容方面,CSDN比其他兩個網站要多的多。所以我估計,開發Stack Overflow和思否這兩個規模的網站需要一年,而CSDN這樣的規模我認為需要一年半。
其中,前兩個網站,需求分析2個月,設計4個月,前端開發2個月,后端開發2個月,測試2個月。而csdn這一的規模,多出了博客論壇以及資源分享等等方面,需求分析3個月,設計6個月,前端開發3個月,后端開發3個月,測試3個月。(畢竟人數只有6人,且不會所有人都參與代碼開發)

同類產品對比排名

首先我先貼出三張在站長之家對着三個網站訪問量查詢的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 可以明顯的看出,在用戶量和訪問量上,CSDN的排名處於三個中的首位,所以訪問量排名為CSDN > Stack Overflow > 思否
  • 從網站內容豐富度上,除了問答,CSDN還有其他很多如博客,資源等主打內容,思否也有課程內容,而Stack Overflow豐富度就相對弱了一些,所以豐富度排名為CSDN > 思否 > Stack Overflow
  • 從問答內容專業度和質量上來看,CSDN的專業度弱於其他兩個,會出現一些無關技術的突兀問題,思否由於問答數量少於另外兩個網站,所以質量上的排名為Stack Overflow> 思否 > CSDN
  • 從使用體驗上來說,CSDN查找方便,內容豐富,思否僅次之,而在國內使用Stack Overflow的體驗並不佳,所以體驗度排名為CSDN > Stack Overflow > 思否

綜上所述,產品質量在同類產品中我估計,CSDN名列第一,Stack Overflow第二,思否第三。

[進階][軟件工程方面建議]

  • 第一,我建議這個軟件團隊可以使用敏捷開發,並且每天進行站立式會議,通過之前alpha沖刺的經驗,我認為每日站立式會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並且讓每個人有明確的工作目標,在僅有6人的團隊,還可以起到互相監督的作用。
  • 第二,測試工作可以在設計階段就開始,設計測試用例,考慮到需要測試的地方,而不是等全部系統開發完成后才開始測試,這樣如果發現BUG的代價太大了。
  • 第三,要注重功能開發的着重點,要將殺手功能和必要需求重點開發測試,這是網站吸引用戶的關鍵。外圍功能也是提高用戶體驗的關鍵。

[進階][BUG存在的原因分析]

  • CSDN的廣告BUG我認為可能是對用戶需求掌握不好,因為太多人反映廣告過多的問題,雖然存在廣告無可厚非,但是用戶肯定不喜歡看到廣告,所以沒有考慮到用戶想要關閉這個選項;在問答區有一個專門的帖子反映BUG,但是博客這邊似乎找不到一個專門的地方來反映BUG。所以我認為可能團隊不一定了解這個BUG的存在。
  • 關於Stack Overflow這個預覽和保存不一致的BUG,經過一個月了還是沒有受理,可能是軟件團隊並不覺得這是一個BUG,有意不去受理;我認為開發人員有一點粗心大意了。預覽能實現,保存以后不能實現,說明有辦法解決。
  • 關於思否的這個提問模板BUG,從有關人員積極反饋給產品改進,我認為開發團隊之前並不知道這個BUG。我認為是測試把關不嚴,敷衍了事,沒有注意在特殊的配置或環境下測試。沒有嘗試模板的各種使用情況。(P.S. 后續我又去再次體驗復現這個BUG,產品已經做了一些改進,在文本毫無改動的情況下,會將原本的模板全部清空再替換成另一個。如果有一絲改動,就算是個空格符,也還是會出現原本的BUG。)可見思否的團隊是比較積極的一個。

第三部分 建議和規划

市場

以下關於數據的引用都會標明來源,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刪除,非常感謝。

市場概括

  • 首先貼一張圖(圖片數據來源)。我們的網民數量非常龐大,在20年就達到了9.3億人次,互聯網普及率達到67%。有次可見。該類型網站的市場規模是十分龐大的。
    圖片

  • 下面拿用戶量和訪問量最多的CSDN舉例(數據來自站長之家)。日均IP訪問量都會達到1000萬次以上,日均pv瀏覽量為6000萬次以上,以為着每日活躍人數大概在1000萬人,每人訪問頁面約6次。在根據之前2011年600W用戶信息泄露,以及網站logo成就一億技術人。那么直接的用戶應該就在1000W到1億之間。我認為,以上9億網民,都有可能是網站的潛在用戶,互聯網時代早就到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學習互聯網知識,所以我認為潛在用戶可以算上所有的9億多網民。
    圖片

市場現狀

目前市場已經有什么樣的產品

  • 現在市場上的問答類網站有很多,和IT有關的如掘金、博客園、CSDN、思否、Stack Overflow。無關的如知乎等等。
  • 本次測評的產品定位為IT類問答網站,主要進行的是技術類型問答。優勢是有固定的用戶群體,對知識需求大,內容有營養。劣勢在於,行外人士很難融入其中,使用起來不知所雲,趣味性也不夠。
  • 測評的三個產品均為競爭關系,前有csdn老大哥,后也有思否在逐步發展。態勢我認為在用戶量上占大頭的占優勢。

市場與產品生態

  • 核心用戶群,用Stack Overflow的用戶群體作為例子,數據來自Stack Overflow的官方問卷(經過該博主數據處理后展示博客鏈接)。男性用戶會多於女性用戶,年齡在34以下的占據了四分之三,低齡段也不少,高年齡段偏少。使用的專業語言也是JS、JAVA、SQL和NET等占大多數。年收入大約在4-5W美元部分人數最多。學歷並沒有統計,但是按照國內現狀的行業現狀,以后本科以上的學歷IT技術人員會越來越多。喜歡在問答網站上為人答疑解惑和求知,愛好中肯定會有熱愛學習這一項。表面需求是提出問題解決疑惑。潛在需求是獲得更多的積分和等級,方便以后可以使用或者提高自己的競爭性。只貼出了性別和年齡的數據,想要了解更詳細數據的可以訪問提供的博客鏈接。
    圖片
    圖片
  • 是否存在關系:該用戶群體都屬於技術人員,有相近的學歷和知識水平以及目標,存在一定的關系。並且該類網站還有找工作的作用,所以很有可能兩個用戶之間就產生了其他如雇佣關系,所以是可以利用他們二次構成特定用戶生態,完善好網站機制,還可能構成如師生關系,同僚關系,還有一起進步一起學習互相監督的關系。所以這個可能性十分大。
  • 子產品如IT課程,IT找工作,都存在着類似的技術關系,有一定的技術支持才能進行相關的子產品。各個產品之間也能緊密聯系用戶的關系,像前一點所說。可以通過問答尋找不明白的地方,並使用課程模塊進行學習,也可以通過問答讓別人了解自己,提高找工作的競爭性,所以這些各個產品特性之間也會互相關系二次構成產品生態。

產品規划

我想設計一個知識競賽一樣的功能。下面我用NABCD模型來說明

  • N(Need,需求):用戶只能在問答網站進行提問或者回答,其中少了一些趣味性,並且,大部分用戶回答問題都是為了獲得積分或者其他獎勵機制,所以如果有的用戶實在水平不夠不能辦他人解答又急需積分怎么辦呢?所以我覺得這樣一個知識競賽的功能應運而生,可以通過知識競賽提高自己的水平也可以獲得獎勵的一些積分來滿足需求。並且提高了在體驗過程中的趣味性。
  • A(Approach,做法):在網站中開設一個分區,可以單人進行官方設置好的題庫中隨即答題,答對一定的題目數量就可以獲得獎勵。第二可以和其他用戶進行匹配PK,限時答題,分數高的人獲得獎勵。
  • B(Benefit,好處):提高了新手用戶和低水平用戶的使用體驗,並且增加網站豐富度和趣味性,讓大家使用不僅僅是問答,還可以一邊豐富知識一邊娛樂,一舉兩得。
  • C(Competitors,競爭):目前使用的問答網站都沒有看見這樣一個趣味性的功能,所以在同行內競爭不大,先入手市場就可以搶占先機,其他行業的知識競賽功能對IT問答的知識競賽也不會有太多競爭。
  • D(Delivery,推廣):可以在本網站中其他頁面進行推廣,因為本身就存在很大的用戶群體,多了一個新功能來體驗的人也會很多,其次是在其他比較主流的網站、微博等地方投放廣告,最后可以和一些學校合作,推薦他們的學生來使用。

如果我是項目經理,我會選擇1個美工,2個開發(一個前端一個后端),3個測試人員這樣來配置。在需求分析階段,美工可以着手設計界面,測試人員可以開始設計用例,開發人員設計接口。在開始開發時,開發人員編程,美工人員和測試人員可以幫忙建立競賽題庫,最后測試階段時,需要多人手進行詳細的測試,保證項目的可靠性,測試和設計占整個項目周期的大部分時間,是十分重要的。簡單描述是如此。

詳細規划一下16周計划:

  • 第1周:問卷調查,了解用戶喜好知識
  • 第2-3周:根據收集的信息進行需求分析,美工可以着手設計界面
  • 第4-8周:開發根據需求分析,詳細設計接口,美工配合開發來設計前端界面。
  • 第9-12周:開發人員開始編碼實現工作,美工與1名測試人員開始收集知識題庫。2名測試人員開始設計測試用例。
  • 第13-16周:3名測試人員全面對整個項目進行測試,開發人員負責協助測試人員修復和維護項目。美工繼續完善界面和題庫收集。最終在第十六周如期發布產品。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